首页 >> 名师名校 >>名师名校 >> 【玉都文艺特刊】走,去红安 文\彭振林
详细内容

【玉都文艺特刊】走,去红安 文\彭振林

走,去红安

文\彭振林

今年5月8日,我同几位外地同学按照事先约定,来到了革命老区——红安。

记得还在上中学时,就听湖北广播电台播送过记者采写的一篇关于革命老区“红安县”的通讯,是用诗的形式开的头,我至今记忆犹新:“小小红安,真不简单,铜锣一响,四十八万。”但回归诗的原貌,当然是“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

记者之所以那样开头,我想或许是因为文章内文的需要。再说早在1952年,国家为表彰党领导下的黄安人民革命斗争业绩,就将黄安县改名为“红安县”了。但不管怎么说,我少年时代的心中,便强烈地萌发出“我要去红安”的念想。

车到红安县城,稍作小憩,清理一下衣装和思绪,按照行程我们先到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

进入烈士陵园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高竖立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英雄纪念碑。走过大理石广场,我来到了纪念碑跟前。踏上一级级石阶,我的脚步是沉缓的,仿佛每一级石阶都在诉说着革命的悲壮。耸入云端的纪念碑,仿佛也在默默地见证那血与火的岁月。纪念碑的两侧,分别是鄂豫皖红军和农民自卫军英武的雕像:一边是拿着大刀和铜锣的农民自卫军,一边是执着钢枪往前冲的红军战士,他们分别象征黄麻农民起义和鄂豫皖苏区数以万计的革命英雄。在纪念碑前,看到碑的

东面有董必武、叶剑英为纪念碑的题词。题词下面汉白玉的浮雕,再现了黄麻起义和黄安人民前仆后继奔赴革命的场景。纪念碑的西面是李先念、徐向前为纪念碑的题词。我手执国旗,在碑前向英雄烈士们默哀敬礼。

在红安,黄麻起义至今已有94个年头了,但人们讲起当年的战斗情景和英雄故事就像刚发生一样。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湖北黄安、麻城地区便开始有了共产党的活动。1927年春,两县党员发展到90余人,农协会员18万人,另建有两支共300余人的农民自卫军。9月,中共黄安、麻城两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和中共湖北省委的指示,举行了秋收起义。但由于缺乏领导起义的经验,起义陷于停滞。10月中旬, 中共湖北省委先后派符向一、刘镇一、吴光浩、王志仁等到黄、麻地区加强起义的领导,成立了以符向一为书记的中共黄麻特别区委员会,组成了以潘忠汝为总指挥的黄麻起义指挥部,积极进行起义的准备。11月3日和11日,黄麻特委在七里坪召开会议,决定以黄、麻两县农民自卫军为骨干,群众武装配合,夺取黄安县城。13日,起义队伍由七里坪向黄安城进发。14日凌晨,起义攻城队伍占领县政府、警察局,全歼县警备队,控制了全城。18日,黄安县农民政府成立,并组建工农革命军鄂东军。12月初,鄂东军面对敌众我寡的严峻形势,留下部分人员就地坚持斗争,其他转移到黄陂县木兰山一带开展游击活动,并先后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7军和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1师。

黄麻起义不仅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的第一枪,而且成为后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和鄂豫皖苏区的重要来源及组成部分。

黄麻起义总指挥潘忠汝, 1924年考入武汉中学后就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潘忠汝被派到湖北黄安任县公安局军事教练,从事秘密革命活动。大革命失败后,他带领公安局部分人员和枪支加入黄安县农民自卫军,与地主民团和反动红枪会作斗争。同年11月13日,潘忠汝与吴光浩、戴克敏等领导了黄麻起义,率领农民武装攻占黄安县城。12月5日,国民党军一个师夜袭黄安,潘忠汝率部队英勇抵抗。为掩护战友突围,他前后六次进出城门。当他第七次护送战友往外冲时,不幸腹部中弹,但他强忍剧痛,继续战斗。后因流血过多,壮烈牺牲,年仅21岁。

革命烈士秦绍勤,是当时黄安县七里坪工会的负责人之一。黄麻起义之后,敌人大举疯狂反扑,起义部队被迫转移。在一片白色恐怖的笼罩下,秦绍勤冒着生命危险,继续留在七里坪从事秘密活动。当时,敌人四处搜捕他,并把他的亲人全部抓了起来。秦绍勤为了不让更多的无辜百姓受牵连,他勇敢地站了出来。敌人为了从他身上获取地下党组织的机密和名单,对他进行严刑拷打,并把他放在一个门板上,用两寸多长的钉子,把他的手脚全部都钉在门板上面。面对敌人残暴的行径,秦绍勤大声怒斥道:“你们杀吧,20年后老子还是一条好汉!”。一无所获的敌人恼羞成怒,把年仅21岁的秦绍勤绑押到七里坪长胜街的北门外,用机枪将他扫射而死,然后剖腹挖心。

像潘忠汝、秦绍勤同志一样为党的革命事业壮烈牺牲的烈士,在当时的黄、麻地区和鄂豫皖苏区,可以说不计其数。他们之所以甘愿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就是他们有着共产主义的坚定理想信念和执着追求。他们的英雄故事,同样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在参观革命烈士陵园展览馆的过程中,当硝烟滚滚的图片、锈迹斑驳的枪炮、感人肺腑的文字出现在眼前时,我仿佛置身于那场久远的战斗中,隆隆的枪炮声不停地在耳边回响,革命先烈顽强抗敌的英雄形象清晰可见……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馆里,共展出著名烈士230余名,陈列烈士的遗物、照片、诗抄和雕塑等展品800余件,有不少烈士连照片、姓名都没有,是依靠后来幸存的革命同志的记忆素描绘画而成。而每一个场景设计都见证了那段艰苦、不同寻常的革命岁月,每一件遗物都凝聚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的鲜血和汗水,每一段文字都记载着那段激情燃烧的红色历史。更让我无比感动的是,有不少女革命烈士,她们将自己的丈夫、儿子都送去当了红军,而她们同样为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的生命。每一位烈士的背后,都有着令人无比震撼的故事。他们除了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有的是被反动派秘密枪杀,还有的被反动派凌迟绞死或生生活埋,手段残忍到令人发指。但他们始终宁死不屈,视死如归。因为他们心中的目标是一致的,为共产主义信念,为劳苦大众翻身解放死而无憾。

红安,这块革命的热土地,她为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鄂豫皖地区革命斗争开辟了一块坚实的基地;她为中国共产党指导鄂豫皖乃至其它地区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宝贵经验;她为革命培

养和输送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才;她有14万英雄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这里的革命前辈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不朽的红安精神:“万众一心,紧跟党走,朴诚勇毅,不胜不休!”

太阳西下,我们在夕阳的余晖中就要离开红安了。再次凝望红安街上将军画像,默念着《铜锣谣》,一颗不舍的心难以平静。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100年来,无数革命先烈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只能通过一块块碑文和留下的遗迹去解读他们,感受到他们的英雄气概,深切体验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正是因为他们崇高的革命理想和伟大的奉献精神,一直激励和鼓舞着一代代优秀的中华儿女奋力拼搏,为新中国的崛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此时,当我写完这篇文字,我的心又飞向了红安,飞到了那块革命的圣地,留在了那块洒满革命烈士鲜血的土地上!


【个人简介】彭振林,现供职于湖北省潜江市人民法院。1985年在《农民日报》发表散文处女作,迄今已在各级报刊发表散文、小说、诗歌、故事和纪实文学等作品数百篇。有作品被《散文选刊》选载和收入文学作品集,出版有作品集《夯歌》(中国文联出版社)。现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湖北分会会员。


imgapp.jpg

图为:  湖北省潜江法院作家    彭振林


 

1688959976144607.png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