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文化 >>党刊头条 >> 我常思常想的“恩师”-----徐邦达先生
党刊头条
更多
详细内容

我常思常想的“恩师”-----徐邦达先生

再过两个月,就到了“恩师”徐邦达先生诞辰111周年的日子了。为什么“恩师”要加引号,那是先生这样要求我的,在家可称“恩师”,在外只称“先生”。这些年,我都是一直坚持这样做的。


微信图片_20220429172048.jpg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第一次访学“恩师”后,每年的这个时候,都要写上几句感恩思念“恩师”先生的话,坚持至今,已经记录了数十万字,有的“寥寥数语”,但记录了求教先生后满满的学习收获;有的“千言万语”,书写着在先生精神感召下踔厉奋进的豪迈激情。


微信图片_20220429172057.jpg


1992年3月12日,我再次来到北京拜访老师启功先生时,有幸遇到了徐邦达先生。后来,我才了解到,国家文物局1983年专门成立了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对全国各地所珍藏的中国古代书画进行全面系统的鉴定。由于老师启功先生、“恩师”徐邦达先生在书画鉴定的深厚造诣,理所当然的成为这个鉴定组的成员,两人私交甚密,因此,我才机缘巧合的访学“恩师”徐邦达先生,也奠定了我在书画鉴赏收藏方面的基础。


微信图片_20220429172110.jpg


当时,两位老师正在研讨高凤翰《四十五岁自画像》,故宫、青岛分别收藏两幅作品,名字相同,画面也惊人相似,落款书体内容均完全一样,连创作时间也是同一天。这在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研究中,属于“双胞胎”的现象,因此,都十分慎重。因为,故宫收藏的这幅画,入选为故宫院藏一级品,“恩师”徐邦达先生倾向于真品。作为一名后辈学生的我,本不敢发表个人见解。但是,自己十分执着于古代人物画的潜心研究,因为高凤翰传世绘画中人物作品极为罕见,所以一有机会,就去研究故宫收藏的高凤翰《四十五岁自画像》,心中早就有些疑问。于是,“斗胆”插了一句话,忐忑不安的说到,“这幅画很有可能是,依据《砚谱》首页的石拓本小像摹造的”。“恩师”徐邦达先生听到此言后,深思一段时间,抬头看了看我,说到,“你是河南来的吧,是不是叫小谢,你对《砚谱》有研究吗?”一听这话,我顿时不知所措,双手紧搓,茫然站在一侧。“恩师”徐邦达先生看到我如此紧张的样子,轻轻一笑,“不要紧张!你没有胡说。平时读些什么书?对书画鉴定了解多少?特别擅长哪些方面?”我都一一作答。他微微点头,之后又与我闲聊几句。最后一句话让我激动万分,“你有时间的话,可以到家里坐坐。”


微信图片_20220429172116.jpg


谢先莹与当代著名书画鉴定大师、泰斗,徐邦达夫人腾芳女士


正是有了这句话,我才有机会,访学求师于他老人家。


作者简介

谢先莹,字仲璜,号云宬,男,1965年3月出生,河南省内乡县人,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当代著名鉴藏理论家、书画家。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主要著作有《浅谈中国书画鉴藏》《中国书画鉴赏与收藏》《中国书画鉴藏必备》《中国书画鉴藏与市场》《读懂大师——中国历代书画家的传奇故事》《书画星河——中国书画点将录》等。


1688959976144607.png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