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报纸 >>理论实践 >> 研学红色文化 传承初心使命 ——方城县七里岗红色研学之旅的思考与探究
详细内容

研学红色文化 传承初心使命 ——方城县七里岗红色研学之旅的思考与探究

时间:2023-02-15     作者:田党 马平【原创】   阅读

南阳市第十一小学校  田党  马平

 

方城县七里岗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是革命文化纪念地,是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遗址。到七里岗开展研学活动,有其独特的意义。

红军长征途中历经的艰险和著名战役,在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中有所表现。但是,毛主席的中央红军所走的路线,没有经过七里岗,所以,他的诗歌中没有这次著名的战役。

事实上,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的战役在红军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997年10月22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上,把“血战独树镇”与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激战嘉陵江等并列为红军长征中的最关键之战。这一历史定位,为我们建设方城县独树镇七里岗遗址提供了重要依据,也能够充分证明到七里岗开展研学活动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设计到七里岗研学的活动,活动又研学哪些方面的内容,如何让活动达到预定的育人效果呢?我们以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做。

一、学习先烈视死如归、浴血奋战的革命精神

我们常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红二十五军的战士正是如此,为了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为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解放,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抛头颅洒热血,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这是他们最后能够走向胜利的根本所在。

红二十五军转战湖北、河南、安徽、陕西、山西、甘肃、宁夏等省(区),经历大小战斗数百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人民群众的支援下,红二十五军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地完成了历史使命,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1934年11月26日,红二十五军到达河南方城县,在独树遭到国民党军的堵击,经过一昼夜激战,突出重围转危为安,迅速挺进伏牛山区。这次战斗以牺牲近百人,重伤200余人的代价,挫败了国民党数万步骑兵的猛烈合击。

二、了解红军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长历史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国革命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共产党建立后,经过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悟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发动南昌起义,建立人民武装,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工农红军被迫长征,行程两万五千里,到达陕北,胜利会师。

其中红二十五军在长征途中创下了一个“第一”、四个“唯一”。一是第一支到达陕北的长征队伍,是长征先锋;二是四支长征队伍中唯一一支以军为单位进行长征的队伍;

三是四支长征队伍中唯一一支创建了根据地的队伍;四是四支长征队伍中唯一一支发展了地方游击师和红74师的队伍;

五是四支长征队伍中唯一一支增员的队伍,人员“不减反增”。

    那么红二十五军究竟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它的发展和成长历史是怎样的,这支军队培育了我军哪些著名将领,这都是我们在研学是可以考虑让学生收集资料了解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的成长史,对孩子们也是一种革命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孩子们从中汲取精神营养。

    三、认识长征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精神内核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靠着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支撑,中国工农红军以超越生命极限的精神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一次不可思议的壮举,为人类历史贡献了一部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回顾这一伟大胜利,令人无限感慨。

跟着中央红军走完长征的毛泽东主席亲笔写下《七律˙长征》回味这一史无前例的人类壮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诗长期存在于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篇目。

在设计研学方案时,我们要通过方案设计不同环节,引领孩子们深入理解长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把长征精神说:“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我们思政课教师和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在开展培根铸魂、立德树人活动时都要准确把握和深入体会的,也要用这种精神去培养新时代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方城县七里岗,已经成为红军长征的重要纪念地,成为一种历史文化的符号。到七里岗开展研学活动,可以把遥远的长征与长征精神变得让学生触手可及,让德育活动翔实、丰富、深刻、生动,收到事半功倍的德育效果。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的德育角度和出发点,同意研学目的地可以设计出不同的研学内容,收到截然不同的德育效果。事实上,七里岗研学也可以设计对孩子们开展成功教育、挫折教育、意志品质教育的环节,让孩子们认识到“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等等所以,开展这样的研学活动,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精心设计的。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返回顶部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