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之友 >>共建单位 >> 我的启蒙老师
详细内容

我的启蒙老师

      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农村,没有幼儿园、学前班的童年,启蒙便进入了小学。于是,当我看到一个个年轻妇女,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幼儿园,心里生出了对他们的羡慕,进而有生不逢时的感慨。我们小学毕业后就考初中、高中、大学。我们学过的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化学、物理、历史、地理等学科,老师将所有知识无私的传授,百般耐心的呵护,让我们明白更多事理,学会生存之道,感激之情不由从心底升华。而众多老师中,唯独启蒙的张纪烈老师时常让我百感丛生,记忆犹新。

      刚走上讲台的时候,张老师20来岁的年纪。当时他被调潘桥三社任老师。教室就是冯光召大爷的堂屋,屋子里可坐二十多个学生。堂屋没有门,雨雪随时可以飘到屋内。他在我们屋后的红豆山上砍了一些松柏树,做了简易而粗糙的桌凳。黑板是一块门板改装而成,上边刷了一层黑漆,两根圆木斜倚在墙上,在圆木膝盖高的位置各斜着楔进一个木桩,将漆过的门板搁在上边,就有了最原始的教具。这便是张老师残留在我头脑中的碎片。至于其他事情的记忆,现在我没法拾起。但我知道,汉语拼音一直出类拔萃得归功于张老师,无论之后的工作还是写作,至少通过键盘敲出的每一个汉字,都与他脱不了关系。

      三年后的暑假,我就到潘桥村小学读书了(当时教我的老师有冯明远、王映光两位老师)。年幼的我们犹如春来冬去的云燕,每天奔跑于上学放学的路上,欢快地成长。至于张老师为何不再坚守,之后去了哪里,仿佛没有人关注。张老师也逐渐淡忘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多年以后,身边的朋友、同学甚至亲人,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人不在少数,不能否认,他们之中有人在作出这份选择之前,怀揣一份多么崇高的理想。而今,他们最初的激情和斗志已荡然无存。后来又有人纷纷奔来,除了怀抱理想,促使他们趋之若鹜的是想找到一份稳定工作之外,从他们身上,似乎再也找不到张老师年轻时走上讲台的那份激情。

      2014年6月的一天,我到兰草镇中学参加教研活动。当我走到离学校约200米处时,看到有两位老人坐在一颗大榕树下歇息,旁边还放有两副担子,他们还用草帽不停地扇风。当他们见我越走越近,他俩嘴里像放连珠炮似地不停地讲话。在他们的谈话中,我听出他们好像在议论我,我也就此作了自我介绍。其中一位长着满脸胡须,方形脸,高大魁梧,背微驮的老人,站起来,走到我面前,大声地叫了一声我的名字,我也拉着他的手,大声地喊了一声“张老师”。顿时,张老师的脸刷地一下变红了,泪如泉涌,嘴里不停地说,快别喊我老师了。他还想准备说点什么,但最终还是没说出来。我在他们旁边坐了下来,和他们谈了近一小时的话。真没想到:近四十年了,我们在一颗榕树下第一次相遇。

      张老师已经成为一位纯粹的农民了。就在我到潘桥村小学读书的那一年,张老师就离开了潘桥村二小,便回到了老家农村,守在父母身边。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有时候还要去外地打工。张老师共三兄弟,原本人丁兴旺的家庭,谁知最后竟只留下了张老师一棵独苗。张老师排行老二,弟弟成绩很好,原本父母把他作为大学生培养,结果在上学途中下河洗澡被淹殁了。大哥是村里的民办教师,正兴奋讲课,突发脑溢血,倒在教室便断了气。和张老师谈话时,他表达出了各种不如意,而他明白,即使再来许多的不如意,也顶不上父母接二连三的丧子之痛,所以他选择了守候。我并未提及他做老师的这段经历,他却下意识地将自己年轻时的理想和抱负告诉我,结果在四年之后,他发现一个高中未毕业的人,根本没法做一个称职的“点灯匠” ,而且不能保证自己的想法再次与村长吻合,于是他给村长留下一封信,选择了离开,独自去了沿海打工。

      仿佛冥冥自有安排。2018年的10月,再次见到了张老师。冬日的傍晚来得特别早,下班时,街上的路灯已亮了起来,天空中下起毛毛细雨,我刚从学校出来,一位头戴草帽,衣衫褴褛的老人,径直走到我面前:“老师,请问金平广场怎么走?”而此时我的电话也响了起来,我边接电话边用手指了指金平广场的方向,告诉他从平昌二中前面的第一个巷子下去,再经过干堰塘大约一公里便是。接完电话,已不见这位老人的踪影。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这位老人的声音一直萦绕在我脑海,总觉得那声音似曾熟悉,不觉在内心有些自责,感觉自己的回答不够仔细,让问路的人对前进的方向不明朗。事情过去许久以后,我在与朋友一次偶然的谈话中,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那个问路的老人忽然在我脑海里又活跃起来,那声音,那轮廓,我确定:他就是我的启蒙老师----张老师。

      当我们行走在陌生的城市,对目的地一片茫然的时候,我们也会寻找一个值得信奈的人问路:“老师,请问某某地方该怎么走?”

      人生长途,无数的指路人让我们知晓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尊他为老师,他帮助我们走出了长途中的黑夜,摆脱了迷茫。于张老师而言,年少时那段短暂的经历,在他的生命意义中,或许早已淡出了记忆。但他可能不知道,有种教育叫启蒙教育,虽未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质感,而它于生命成长的意义举足轻重,不可小觑。只不过,我们赶上了高速发展的节奏,让彼此变得陌生,而“老师”的称谓是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的,永远不会。

      张老师,我的启蒙老师!也是我进入知识殿堂的引路人!(作者:四川省巴中市兴合实验学校     冯博)


1688959976144607.png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