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习惯右手态度 体育课堂中毅力的培养 --安阳市南关小学2025年教师暑期共读活动

作者: 南关小学 【 原创 】 2025-09-01

左手习惯,右手态度:体育课堂中毅力的培养 ——安阳市南关小学2025年教师暑期共读活动

体育教育的真谛,不在塑造完美的运动机器,而在培育永不熄灭的奋斗精神。翻开《教育就是,左手抓习惯,右手抓态度》一书,书中“习惯是教育的根基,态度是教育的灵魂”的理念如一道闪电照亮了我的体育教学实践。在多年的体育教学生涯中,我深刻体会到:体育课堂中毅力的培养,本质上是一场左手系统训练与右手精神激励的共舞。当学生能在日复一日的奔跑跳跃中沉淀坚持的习惯,在挑战极限的瞬间点燃内心的火焰,体育便超越了身体训练的范畴,升华为生命韧性的锻造场。

左手习惯:构建毅力培养的生理基石

在体育教育中,习惯是毅力最可靠的载体,它通过神经回路的反复雕刻,将坚持转化为近乎本能的反应。神经科学的研究早已证实,人类大脑具有惊人的可塑性,持续性的行为模式会强化特定的神经通路,最终形成“自动化的坚持能力”。体育课堂中的习惯培养,正是基于这一原理,通过结构化、系统化的训练体系,为学生打造坚不可摧的毅力基础。体育课堂中培养的习惯具有强大的迁移能力,能够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他们应对各种挑战的通用能力。

右手态度:点燃内在坚持的精神火种

如果说习惯为毅力提供了生理基础,那么态度则是唤醒内在坚持的精神密码。在体育教学中,决定学生能否突破极限的关键,往往不是体能或技巧,而是面对挑战时的认知和对“失败”的认知框架。在耐久跑最后一圈的挣扎时刻,在篮球比赛落后十分的困境中,唯有正确的态度能点燃“再坚持一下”的生命火焰。决定学生能否突破极限的关键,

双手交响:习惯与态度的共舞

体育教育最精妙的艺术,在于让习惯与态度形成螺旋上升的共生关系。在后续的教学中,我们还应左右手结合,让学生在拥有坚持习惯的同时,具备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从而真正培养出具有坚韧毅力的学生。

 

 图片1.jpg

     沈咏泽,安阳市南关小学教师,中小学一级教师,文峰区优秀教师。“体育不是雕刻完美的身体,而是点燃永不熄灭的生命之火。”

     教育格言:"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教育是给予适合的阳光和土壤。"

 


0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取消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热点聚焦
  • 教育纵横
  • 考试题库
  • 校园之友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