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讲英烈事迹 传承红色精神--安阳市南关小学英雄孙占元事迹报告会时间:2023-04-13 4月11日,安阳市委老干局学党史宣讲团成员、安阳日报关工委副主任冯湘平一行走进安阳市南关小学,开展“英雄孙占元事迹报告会”主题教育活动。 少先队员代表敬献红领巾。 活动现场,冯湘平爷爷用生动感人的语言,讲述了孙占元烈士在抗美援朝时期英勇作战的故事,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仿佛身处那段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红色的基因潜移默化地渗进血液 、沁入心扉。 英雄事迹 孙占元是与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杨连弟齐名的抗美援朝“五大烈士”之一,也是抗美援朝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 孙占元1925年出生于河南林县(今林州市),1946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淮海战役、解放大西南战役,在战斗中屡立战功。 1951年,孙占元随志愿军入朝作战,并被任命为135团7连2排排长。1952年10月14日,在上甘岭战役中,敌军约6个营的兵力攻占了志愿军防守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孙占元奉命率领突击排对597.9高地2号阵地实施反击。 接近2号阵地时,他的双腿被炸断。战士们劝他撤离阵地,他说:“我是共产党员,是指挥员,不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绝不离开自己的岗位!”为了不间断指挥,孙占元忍着剧痛爬行,用机枪掩护易才学、李忠先爆破,成功摧毁敌军三个火力点。用缴获的两挺机枪轮番射击,接连打退敌人两次进攻,毙伤80余人。在敌人再次发起攻击、战友相继伤亡、弹药告罄的情况下,他艰难爬行,从敌人尸体上解下手雷,当敌军冲上阵地时,他怀抱一束捆在一起的6颗手榴弹,滚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他牺牲时年仅27岁,遗体旁有7具敌人的尸体,附近躺着80多个被击毙的敌人。 1952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孙占元追记特等功。同年,当地政府召开万人大会,表彰孙占元的英雄事迹。1953年,林县人民政府将三弓水村改名占元村。同年6月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追授孙占元“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根据中央指示,孙占元、黄继光、邱少云3位烈士的遗体从朝鲜运回沈阳隆重安葬。 孙占元,这个中华民族的好儿子,优秀的共产党员,与敌同归于尽,那一年,他只有27岁。 孙占元牺牲后,为纪念这位英雄,他的家乡林州市临淇镇三弓水村改名为占元村。(占元村里的孙占元烈士铜像) 43个昼夜的上甘岭战役,志愿军涌现了大量的战斗英雄和功臣。宣讲团成员杨凯爷爷的父亲是烈士孙占元的战友,他向同学们讲述了他父亲和孙占元烈士一同奋战在抗战一线的七连连长张计发“一个苹果的故事”。 杨凯爷爷向同学们展示珍藏的老照片。 冯湘平、杨凯两位同志被聘为安阳市南关小学校外辅导员。 学生路正扬:通过报告会,我感受到了英雄孙占元在残酷激烈战斗中的英勇无畏;学习他在战火纷飞的前线仍坚持学文化,战士们以蓝天做课堂,以大地做纸张,以树枝当毛笔,以背包当黑板。我深深得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面对今天如此优越的学习环境,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我们要增强本领,快速成长,长大报效祖国! 学生田淑羽:孙占元烈士的英雄事迹印在了我的脑海,他双腿被炸断仍坚持战斗,最后拉响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我要学习他英勇的大无畏精神,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校长董晨毅:通过今天的报告会,同学们要学习不畏强敌、不惧艰险、敢于亮剑的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努力学好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努力! 此次英雄事迹宣讲,既是一堂不忘初心、淬炼灵魂的故事宣讲,也是一场涤荡心灵、发人深省的专题报告,通过宣讲员生动的语言,引领同学们走进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让同学们切实感受到了革命烈士鲜活的形象,体会到了他们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不怕牺牲、前赴后继、英勇战斗的爱国主义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