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罗山县第二实验小学:“双减”落实抓质量 以赛促教共成长时间:2021-11-23 “双减”落实抓质量 以赛促教共成长 本次赛课活动,参赛教师高度重视。课前,他们认真研读课标、深入钻研教材、细致备课、精心制作课件;课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各显神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精心创设情境,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渗透学科素养,及时引领学生投入课堂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注重学生在课堂上小组合作,让学生展示自我,激活课堂学习氛围。 第一节课是李玲老师执教的《线段、直线、射线》。李老师从认识的线段出发,回顾特点,画一画,引出射线、直线,并逐步建立联系。整个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教学活动,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概念,培养了空间观念能力。 第二节课是曾勇老师执教的《线段、直线、射线》。曾老师在教学时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完成学习活动记录单。学生在观察对比中,发现线段、直线、射线的特征,学科素养得到培养。 第三节崔文倩老师执教《比大小》,崔老师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孩子喜闻乐见的动画故事“小猴野餐分水果”为主线,使学生掌握比大小的方法。通过使用肢体语言和朗朗上口的儿歌帮助孩子对难点的掌握。在教学中渗透了分类整理的思想、化繁为简的思想、符号化思想、优化思想等,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第四节课张明凤老师执教《乘法的初步认识》。张老师采用学生熟悉的游乐园生活情境贯穿于整个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整个过程教学思路清晰,能抓住解决问题关键信息,层次分明,设计新颖,有梯度,且有针对性。 第五节课由张伟伟执教的《解决问题》。张老师着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的能力和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让学生尝试画图分析题意,理清数量关系,使学生真正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既探究到了新知,又领悟了学习方法,自然地感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节课杜小雨老师执教的《角的初步认识》。杜老师运用生问课堂的形式,激发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兴趣。组织学生找一找、指一指、做一做、剪一剪、比一比、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对角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由具体到抽象,最后熟练掌握了角的基本特征。 第七节黄新霞老师执教的《观察物体》。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她扎实的基本功、激情澎湃的讲课方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组内观察小熊学具,学生亲身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理念。 第八节江玲老师讲授《几分之一》。江老师从中秋节怎样分月饼才公平入手,让学生产生质疑“以前学过的数能表示吗?”,进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通过找一找生活中的二分之一,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九节郭鑫老师讲授《倍的认识》。郭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供了多种素材让孩子圈一圈、说一说、从而引出课题“倍的认识”。再通过摆圆片等学生活动,既让学生主动去设定一份数, 还思考怎么摆能令人一目了然看出倍数关系,这就使学生时刻不忘一份数这个标准量,对倍概念的建立强化巩固了,也使新知识(倍)和旧知识(几个几)的联系更加地紧密,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自然地从旧知识的巩固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第十节曾瑞老师执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整节课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始终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思考,自己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引导学生通过数、剪、拼、摆等动手操作活动来让他们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从不同角度思考,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并通过观察讨论,发现了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学得高兴又充分地理解知识,懂得应用割补法直观、形象地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从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第十一节范玲老师执教的《10的认识》。范老师创设有趣的小故事,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动态展示计数器、点子图、直尺图等,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物体个数或者事物,体会到数是数出来的。借助小动物队列图,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体会序数的含义。通过对直尺图感知数的顺序。范老师不仅注重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以致用,将新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十二节李洋老师执教《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明朗,并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用教材教”,对教材主题图做了适当的分解与调整。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提问环环相扣,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步骤解决问题的能力。整堂课富有激情,语言生动,收放自如。 第十三节王芬梅副主任讲授《比的意义》。王老师对教材理解全面、透彻,教学过程思路清晰、流畅,环节设计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整节课采用“生问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提出有质量的问题,主动掌握知识,主动地参与,主动地解决,从而使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真正让三维目标在课堂落地生根。 第十四节杨敏老师执教《圆的认识》。杨老师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圆,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接着让学生提出想学习圆的哪些知识?根据这些问题让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自主学习中展开探究新知,掌握圆的特征。并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掌握圆的画法,圆的各部分名称。有目的、有意识的安排学生用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的方法探究圆心、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最后,教导处副主任王芬梅和鲁正超为参赛老师评课、辅导。两位副主任对每位教师给予了充分肯定,也要求参赛教师反思自己在教学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为今后的成长指明了方向。同时就双减形势下如何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以及作业设计的问题对各位数学老师进行了针对性的指导。 (通讯员 鲁正超 王芬梅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