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校园之友 >>招生就业 >> 学与思 读《论语》有感(二)
    详细内容

    学与思 读《论语》有感(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此章主要讲获取知识的方法。

          这句话提出了两个概念:“学”与“思”。“学”是获取前人已有知识的方式,包括读书、听讲等;“思”是把学得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修养,变为己有。 “罔”是迷惑无知的意思,“殆”困乏的意思。“学”相当于吃饭,“思”相当于消化。“学”和“思”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学”,才能摄取能量;只有“思”,才能把学得的知识变成一种能力、智慧,在行动上表现出来。

          《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审问”都是学,是获取知识;“慎思”、“明辨”都是思,是将知识转化为能量的方式;“笃行”是目的,是归结点。

          我们在学习中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拿到一本书,读的时候很激动,觉得讲得太好了。书读完了,放下了,没有几天,已经想不起来学到什么知识,甚至于书里的内容也已经记不清了。也有时读这本书觉得很有道理,读另一本书也有道理,究竟应该怎么认识,怎么做,不知道。平时我们把它形容为“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这就是学而不思的典型表现。养成这样的学习习惯之后,慢慢就没有了自己的思想,特别在互联网上,觉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知道该信谁,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失去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这种思维模式一旦形成,在日常工作中也会表现出来,缺乏独立思考,对问题不能深入认识,抓不住事情的本质,就事论事,缺乏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何进步呢?

          倒过来也是一样,平时不爱学习,不爱读书,缺少新知识,新思想,缺少科学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时间一长,必然走进死胡同,无法成长进步,不是“殆”吗?

          《论语》里最主要的内容是讲君子的修养,讲世界观,讲学习方法。我们学习《论语》也要和实际工作、日常生活、读书学习结合起来,如王阳明所说,在“事上磨练”才能真正有收获。(作者:四川省巴中市兴合实验学校   冯博)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