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关于小学生日常生活劳动的实践的几点看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坚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贯穿到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到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2020年7月,教育部研究制定《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纲要明确指出加强青少年的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全面育人观、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重要途径。 由此可见,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尽管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愈发突出,但是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劳动实践不足。 小学生日常生活劳动的实践是指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进行的各种体力劳动和家务劳动。这些劳动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手段,更是一种培养良好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方式。然而,目前许多小学生缺乏这种劳动实践,主要表现为:一方面,许多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包办孩子的一切事物,导致孩子缺乏家务劳动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许多学校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日常生活劳动的指导与实践。 如何破解学校、家庭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弱化甚至是日常生活劳动严重缺位的难题,培养小学生日常生活劳动能力和良好劳动习惯,在劳动中树立自理、自立、自强的意志品质,树德、增智、健体、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终让研究成果服务我们的教学,让孩子身心两健,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一下几方面工作解决: 一、家长应该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适当增加孩子的家务劳动实践机会。通过家务劳动,孩子可以学会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和任务,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独立生活能力。同时,家务劳动也可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其对家庭的感恩之心。 二、学校应该加强对小学生日常生活劳动的指导与实践。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劳动实践活动,如校园环境整治、文化节帮忙等,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其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课堂教育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日常生活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形成三位一体的合力育人机制。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劳动教育合力,三位一体,协同推进,让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出力流汗的实践中接受各种锻炼、磨炼坚强、抗挫的的意志,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劳动作为一门课程,学校必须主动担责,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家庭也要充分重视,发挥基础保障作用,社会更要营造舆论和氛围,发挥好引导作用。 四、政府也应该加强对小学生日常生活劳动的宣传和教育。政府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公众传递日常生活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如“日常生活劳动日”等,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日常生活劳动中来。 小学生日常生活劳动的实践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做好劳动教育,可以更好地实现“以劳立品、以劳树德、以劳修行、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为乐”的综合教育效果。我们教育工作者更要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把劳动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度融合,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遵循劳动教育规律,制定劳动教育规划,构建学生劳动教育长效机制,强化实践体验,亲历劳动过程,提升立德树人育人实效。(安阳市周十小学 李静 安阳市铁西路小学 张娇 张红光) 
 参考文献: [1] 王丽丽. 小学生劳动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7. [2] 张丽娜. 小学生家务劳动情况调查与分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16(12):24-26. [3] 王志勇. 小学生劳动意识与习惯的培养[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8):20-22. [4] 李芳. 小学生家务劳动现状及家长对其认知情况调查[J]. 教育教学论坛,2018(3):30-32. [5] 赵丽娟. 小学生日常生活劳动实践的调查研究[J]. 基础教育研究,2019(5):20-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