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校园之友 >>招生就业 >> 天立教育打造2024科学教育创新融合发展论坛 杨秀军出席并发言
    详细内容

    天立教育打造2024科学教育创新融合发展论坛 杨秀军出席并发言

    图片1.png

    329日,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2024中国科学教育创新融合发展论坛暨第四届天立杯科技创新大赛上,政界、学界、业界嘉宾和全国师生齐聚天立教育旗舰校,共话科学教育前沿。

    图片2.png

    四川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杨秀军表示加强科技教育是事关全局、关乎未来的时代课题,我们要知责于心,履责于行,切实让青少年学生在科学教育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科学课程建设,提升科学教育质量;健全协同机制,用好用活科普教育资源;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等方法来更好实现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

    四川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杨秀军在2024中国科学教育创新融合发展论坛上致辞:

    会议开始前,参观我们会议室外展厅的时候,我看到同学们还有学校在科学教育方面所做的一些实践活动,这是天立教育集团连续四届举办这项赛事,成果颇为丰富。同时,天立教育集团也给学校和老师以及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国家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这个成果也很显著。我个人觉得天立教育能够提前提早地开展科学教育,并且以这种论坛和创新的成果展示的活动,创新的途径形式来开展科学教育,这非常令人高兴,他们没有一味的片面的追求升学率,令人鼓舞。

    图片3.png

    借此机会我就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谈几点感悟和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科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基础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的堵点卡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技普及放在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的科技素质普及和提高,就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上再次强调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养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习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对我们做好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提高对科学教育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联合社会各界力量,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技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为青少年开展探究性、启发性、创新性学习及科学实践搭建创新平台,为建设科技强国培养创新人才而不懈努力。

    二、加强科学课程建设,提升科学教育质量。科教融合必然从高等教育向高中阶段、义务教育阶段延伸,基础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必须高度重视中小学科技教育,我们要严格落实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科学类课程,加强试验课程建设,创新试验教学方式,探索试验教学与多学科多种教学形式的有机融合,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课堂大比武,基础课程遴选等活动,汇集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刚才我们也看到天立集团也是自编了一些教材,做得很好,在全国一些学校也进行了推广,我觉得在科学审查的基础上,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

    三、健全协同机制,用好用活科普教育资源。我们要打通校内外科学教育双向贯通堵点,实现请进来走出去有效联动,建立协同高效的科学教育共育机制,改进学校教学与服务,用好校内外资源,拓展科学活动,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作用,组织学生到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场所开展探究式、场景式、体验式科普实践活动,我们要引导孩子们自觉获取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让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脱颖而出。

    四、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要加强科学教师的培养,优化培育培养过程,创新培养机制,拓展培训方式,积极支持教师开展科普教务,畅通科技教师职业发展通道,使科技教师包括辅导员岗位对参与科普教育工作表现突出的人员,在保障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中予以倾斜,积极组织和鼓励参与科普教师开展特色研究,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效率。

    科教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加强科技教育是事关全局、关乎未来的时代课题,我们要知责于心,履责于行,切实让青少年学生在科学教育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在实践科学对话中启迪科学的思维,在科普活动中感受到科学的力量,把科学的种子播散在同学们的脑海中,把理想信念根植在同学的心目中,让每一位同学敢于有梦,敢于追梦,敢于言梦,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来源:网络)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