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的川派教育时间:2024-04-18 摘要:本文介绍了新时代下川派名师的特点、优势,点名了新时代下川派名校长的责任使命及发展趋势。川派名师以实用主义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而川派名校长则具有卓越的领导能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他们共同推动着四川地区乃至全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字:新时代,川派名师,川派名校长,教育改革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为适应这一变化,中国教育界进行了诸多探讨、尝试、改革,先后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和思潮。其中,川派教育是其中之一。川派教育是指起源于四川地区的一种教育思想和风格,它强调以实用主义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新时代下,川派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成为了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二、何为川派教育 蜀派,亦称川派,形成时期为清代。创始人为著名琴家张合修,其流派的主要艺术风格为躁急奔放、气势宏伟。而“川派教育”一词被正式地提出来,还是近几年的事情。全国著名的教育家、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姚文忠先生在引领四川中小学发展的过程中,多次提出培育“四川自己的教育家”的主张,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初中专委会在成立之际,便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想: 以“聚义学会、抱团发展、共同成长”的名校方阵为发展形态,通过互相借力、借智、借道,推进多元对话与交济公推动资源整合与共享,实现初中教育的共生、共荣、互赢,促进以川派名师名校为支撑助推高质量的区域教育生态形成即“川派教育”。【1】 三、川派名师的特点与优势 1.特点 泰戈尔说:“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它总是谦逊地低垂着它的绿荫。”【2】做一名好老师,需要随时放空:面对同行放空自己,要做一块海绵,不断吸收老教师的成功经验和年轻教师的新方式,充盈自身;面对学生放空自己,要做一盏灯,在教与学中照亮学生也不断点亮自己。川派名师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如攀枝花市“五一巾帼标兵”周均老师,她深知:教师不只是一个称呼,更是一种责任,一中担当。带着这一份责任,她潜心于课堂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原理、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她讲课深入浅出,严谨而富有启发性,并形成了她独特的教学方式:“设”、“导”、“究”、“建”、“练”、“评”(即创设问题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发展性思维,探究知识形成根本,构建知识系统网络,训练创新思想方法,评价学习总体效果” ),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也取得了斐然的教学成绩。周均老师是千百位川派名师的其中之一,他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同时,他们也注重白我学习和自我提升,通过不断进修和研修,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2.优势 近年来,“课改”是社会上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新时代下,对多样性人才的需求急速增长,培育高素质人才,就要深化教育改革;川派名师立足本土同时面向未来:“有着深厚的学科功底和独特的教学艺术”是川派名师们共同的教学特点。简阳市实验中学陈春秀老师在课改教学中,提出“让学生个性飞扬的诗意课堂”教学理念。她认为,学生喜欢的语文课堂一定要是灵动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学堂”。在语文教学中追求情趣、主张互动、寻求真美、“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在四川教育的土地上,我们的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多方发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老师们身体力行,关注学生的个休美好,注重培美学生的白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四、新时代下川派校长的责任 在王堂兵看来:流派一词,人们常识中多存在于文艺领域,主要由一批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很多相似或相近的大家所形成的派别。它们以鲜明的风格、形式或内容为标志。而川派教育的形成,一批志同道合的校长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3】川派名校长具有卓越的领导能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他们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他们积极推动学校内部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同时,他们也注重与社区和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如果说学校是一座房子,那么我们的校长便是其中的顶梁之柱。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需要具备高超的领导能力。川派教育校长的领导能力表现在对学校发展方向地把握、教育教学地指导、管理方式地创新等方面;只有具备了优秀的领导能力,才能带领学校走向成功。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履职的第一要求便是“德”。便是我们心手相传,代代履行的师德。“师德”二字重于千斤。在四川,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校长,拥有良好的专业技能显然不够。同时需要具备良好的个人品德和职业道德修养。这包括公正廉明、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等方面。通过个人品德和职业道德的修养,才能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师生的尊重和信任。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育人,师德为我们的立身之本。再者,要想做德才兼备的校长,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这一总的办学方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体系全方面。川派名校长具有宏观的战略眼光和微观的管理能力,他们能够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校发展规划和管理策略。他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注重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和师生关系,以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不仅自己要做有德之师,更要培育学生成为有德之才。 五、川派名校长的发展趋势 1.坚定理想信念,多元化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未来,川派名师和名校长将会更加多元化发展,为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教育服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必须要明确——教育工作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以人为本”是川派校长的教学理念。一校之长唯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方可培育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才。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校长作为学校工作的排头兵,要带领学校在教育之路上取得成果,就要坚守理念,不忘教育初心。作为川派教育的校长,还应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教育的本质是教育人,“育人为本”,是对校长的要求。“为国家培养人,造就人,使学生成为为国有用的人才”是这里每位校长的职业观。 作为四川省教育工作者的一员,我深切地认识到校长的专业化发展往往能带动学校改革发展的进程。进入新时代,深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党中央强调要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想达到这一要求,就需在工作中时时进行总结反思,在反思中寻找教育的生长点,在反思中寻求工作的突破点。川派校长组织、参与各类教育研究项目,引导学校教师开展创新教育研究;通过教育研究,深入了解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模式。 2.深入教学实践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出发。终身学习顾名思义,是持续的学习过程。在工作中,各位校长贯彻国家教育政策,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遵守教育法规,保证学校正常运营。不仅要学习,作为校长还需要具备解读教育政策与法规的能力,确保学校的各项工作符合国家政策法规的要求。新时代,教育实践被多次提及。宜宾二中校长唐绍林是优秀的代表,作为一校之长,他深知: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需要狠抓教学质量,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他一直以来奋斗的目标。在推进课程改革,优化教学方法,加强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管理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他顺承“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确立“把人培养成全人”办学目标,秉承着“本真教育”的理念,通过“真管理、真课堂、真德育”培养真人,漫漫求索、永逐真知。【3】确实,教学实践是校长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衔接这一环节,川派名校长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反思意识,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正是有了校长的正确领导,川师系建立起学科、班级和个人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四川教育实践的不断改进和创新。 3、创新化发展 创新是学校工作取得突破的推动力。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和领导者,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变革能力。川派校长时刻关注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积极推动学校的创新和变革。如,开展多样化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系统化、体系化、细节化的改革措施不断带领学校在教学实践中取得突破;了解教育管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关注教育管理的热点问题和前沿研究,积极参与教育管理研究,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引领学校教师参与教育研究,推动学校的学术研究工作深入开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在学校教学中,校长不仅身先士卒,带领学校进行教学改革,同时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川派校长在管理和领导方面具备显著的核心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决策管理能力,团队建设能力;善于激发教师的潜能,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川派校长在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以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和管理需求。成都龙泉驿第七中学校长罗登远,具有川派校长的全局视野和长远眼光。根据实际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明确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在教育领域不断创新与发展。作为校长,必须对教育改革的方向保持敏感性。根据情况的变化,许多校长秉持创新理念,打造出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和管理团队。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学校的整体素质和水平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发展战略,推动学校在教育改革中不断前进。 坚持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合适的教育管理理论书籍进行深入学习;关注教育管理最新研究成果,积极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借助互联网+的方式,学习各种教育管理应用软件,提高管理效率。这些新式教学、管理方法被四川的校长积极运用于学校管理工作,推动川式教育更上一层楼。 当代最好的教育,是让每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倡导个性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的办学方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川派校长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懈探索与实践着。 六、结论 川派名师和名校长是中国教育界的重要人物,他们在教育领域有着深厚的教育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未来,他们将会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广安市前锋区代市镇小学校 郑春明) 参考文献: [1]王堂兵.“川派教育”的现实生态与发展前景[J].四川教育,2014(01):16-17. [2]泰戈尔.《绿叶的事业》 [3]王堂兵.“川派校长的文化表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