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名师名校 >>名师名校(图文) >> 创建书香校园 品悟经典魅力
    详细内容

    创建书香校园 品悟经典魅力

    时间:2024-06-25     作者: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朝阳小学 赵秀蓉【原创】

          近年来,巴中市南江县朝阳小学以“高效智慧课堂,特色育人活动,快乐书香校园”为办学理念,大力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书香氛围,引领全校师生形成“人人多读书,个个读好书”的新风尚。我们以文化经营学校,提升学校品牌,组织开展了“经典诵读”的特色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精心谋划,有序开展

           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是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是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培养民族精神的需要;是实施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我们教育人义不容辞的时代责任。因此,学校班子在详细解读《推进师生读书活动六条措施》的基础上,将经典诵读活动纳入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并作为学校办学特色予以安排落实。学校组建以校长为首的“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在教师队伍中形成集体共识,突出全员参与。学校、年级、班级层层管理,不断加强日常巡课检查、定期评估、奖励等制度,学校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活动实施办法,把经典诵读活动与“文明班级”的评比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经典诵读的实效。引导学生争当“诵读之星”,期初期末对于评选出的诵读明星集中表彰。从而推进诵读工作全面开展,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1.保障时间

          该校为保证学生诵读时间,制定了朝阳小学读书活动实施办法,遵循“晨诵、午读、暮省”的阅读方式。

          晨诵:规定每天诵读经典不少于三十分钟。每天晨读30分钟排入课表(8:30——9:00)为固定诵读经典的时间,“精彩片段、好词佳句、经典诗文”,朗朗的书声让校园早晨呈现最亮丽的风景。

          午读:学校规定学生午读时间不少于一小时。(12:40——13:40)为全校师生共同阅读中外名著的时间。

          暮省:每天学生回家后,与父母交流今天晨诵、午读的内容及心得体会,写读书笔记或日记。

          2.加强师资

          一是积极推进教师读书工程。要求教师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提高教师国学修养,增强教师的岗位意识和服务育人意识。

          二是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教学研究。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经典诵读的三层目标“字正腔圆知读音;手舞足蹈读韵律;三读成诵知其意”。要求每位经典诵读教师每学期上一节经典诵读公开课,探索总结出112经典诵读教学课模式,即每节课用10分钟复习检查、激趣引入;用10分钟读准字音,初解文意;用20分钟生生互动,快乐诵读”。此举措切实提高了经典诵读的教学质量。

          3.营造氛围

          优化图书室、阅览室的软硬件装备,图书室藏书近四万本,配备专职图书管理员,可以随时接待学生借阅。学校还规定,每天中午是各班轮流到图书室阅览、借阅书籍时间,各班严格按照顺序表的秩序,按要求开展读书活动。建设富有浓郁书香气息的校园文化,墙面上设置了经典诗文文化。建设了班级“快乐书架”,让学生走进校园就能接受着传统文化的浸染;每个班级的黑板报、宣传栏、班级的展示板面开辟读经专栏,要求每周更换一次读经内容,体现“环境即教育”的教育理念。

          4.搭建平台

          每个学期,我们都会举办一次经典诵读成果展示活动,开展“经典故事伴我成长”、“国学经典诵读大赛”,进行一次读书笔记评比展览,评选一次“读书之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等活动, 同时,在学校组织的展示活动结束后,及时表彰和奖励表现突出的班级或学生个人,颁发证书和奖品,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师生参与诵读活动的热情。

          二、探索创新,扎实推进

          经典诵读对于学生来说,是单调枯燥乏味的。学校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努力做好“四个”结合。

          1.与学科课程相结合

          (1)与语文学科相结合。学校以校本课程为载体开展经典诵读,经典诵读的内容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开设了不同的诵读内容:一二年级读《三字经》,三四年级读《弟子规》,五六年级读《千字文》、《论语》,一至六年级读《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经典诵读的教学任务由语文教师承担,每周一至周五的晨读时间为全校师生诵读经典的时间。每周开设一节课的经典诵读课。在教学中,老师们将不同年级的诵读内容与语文课程中的相关内容整合实施教学,开发课程资源。

          (2)与艺术学科相结合。艺术学科是经典诵读建设的升华。音乐课中,有古诗词歌曲的教唱,以唱经典的形式,直抒情怀。美术课中有为古诗配画,以绘经典的形式,寄情山水。体育教学中将古诗文诵读融入跳绳、踢毽子等活动中。

          (3)与写字教学相结合。以书经典的形式,提升品位。每周的写字课上,书写诵读的内容,教师把集体诵读的篇目工整地抄写在黑板上,同学们在诵读本上临写。在书写中,学生既练习了写字的能力又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了练习书写的积极性。有效的将“书法”与“经典诗文”两件中国文化瑰宝加以整合式地开掘,让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深深地根植于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

          2.与学校活动相结合

          学校将经典诵读贯穿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以喜闻乐见、趣味横生的活动形式让学生直面经典,感悟经典。学校课外兴趣小组中的舞蹈组、书法组、明星主持组、小荷文学社等,也积极响应经典诵读活动,编跳古诗舞蹈,书写经典佳话,让学校的经典诵读课程羽翼更丰。在诵读比赛中,我们设计了一系列与“经典诵读”有关的活动。通过集体背诵、个人背诵、古诗词接龙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学生在享受“与经典为伴”的吟诵乐趣中,得到启迪与熏陶。

          3.与常规管理相结合

          实行经典诵读领导包年级制度,每天对各班的经典诵读课以及晨诵、午读、暮省等活动进行检查,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确保诵读活动的持续开展。

          4.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学校鼓励、倡导学生家长参与经典诵读,督促学生每天回家进行20分钟经典诵读活动。倡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读,积极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学校每次大型活动,都会邀请家长参加,家长会看到孩子们把诵读融入书法、朗诵、舞蹈、合唱中的精彩表演,并向家长宣传学校“经典诵读”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努力使家长也养成诵读习惯,促使家长素质不断提高,进而使学生的读书环境得到改善,以达到更好的读书效果。

          三、持之以恒,形成特色

          从2012年9月至今,学校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了千人诵读活动,目前形成了“日日有诵读—周周有展示—月月有主题—期期有汇演—年年有成果”的常态活动开展模式。

          “日日有诵读”:每天早晨由班主任或班级国学诵读委员组织本班同学开展30分钟的国学经典诵读,诵读的内容涉及传统文学中经典的诗、词、曲,古代蒙学经典《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千字文》、《论语》等。

          “周周有展示”:就是每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时进行“国旗下千人诵读活动”,展示和检阅全校师生在上一个星期诵读国学经典的情况。主要的环节有:“升旗仪式—教师作国学讲坛—千人齐读国学—升旗班级诵国学—全校师生诵国学—学生代表谈诵读国学经典体会”。通过展示,保证了学生诵读国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诵读国学的积极性。

          “月月有主题”:每一个主题活动月,学校都会围绕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开展一系列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以3月“读国学,做有孝心的小学生”主题活动月为例,学校结合学生诵读《弟子规》中“入则孝”部分,开展了“五个一”实践活动:给父母写一封感恩的信、写一篇《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我为父母做一件感恩的事、我对父母说一句感恩的话、和亲人参加一次扫墓活动。

          “期期有汇演”:就是每学期举行一次以诵读国学经典为主题的汇报表演,全校学生通过舞蹈、音乐、小品、武术、锣鼓等多种形式将国学诵读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国学之美,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国学经典诵读的兴趣,加深对国学经典作品的理解。

          “年年出成果”:就是每年对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进行梳理和归纳,通过编撰教材、举办经典论坛、开展活动推进会以及对活动经验的总结和提炼,促进国学诵读活动层次得到提升,保证活动能系统、常态开展下去。目前取得的成果有:编写了两本经典校本教材、编撰《教师经典诵读心得体会集》和《学生诵读国学心得体会集》等成果集3本。

          正是因为师生齐诵经典,老师们的素质在不断的提升,专业能力在不断地完善,也大大推动了学校教研、教学的发展。近两年来,学校教师在全国、省、市、县级杂志上发表教育随笔、教学论文十多篇,各级各类获奖50余人次。张宸菁同学的作文参加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荣获国家级特等奖,60多名学生在国家、省、县征文、演讲比赛中获奖。经典诵读活动在该校已经常态开展并已形成特色。

          经典浸润童年,书香飘满校园。经典诵读能够启智,让人明理,让孩子们心灵净化。该校的经典诵读活动已迈出了全新的步伐,但经典诵读的内涵很深,舞台很大,“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能让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得到书香的沐浴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