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名师名校 >>名师名校(图文) >> 用心呵护幼苗拔节而生
    详细内容

    用心呵护幼苗拔节而生

    时间:2024-06-27     作者: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朝阳小学 郭书美【原创】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老师在教育引导学生使用的方法上要求科学精准,实践中需要各方面协同。在我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我不仅是一名爱生如子、勤思善学的老师,更像一位妈妈,用真心去温暖一个胆怯、羞涩的孩子拔节而生。

          一、教育故事

          班上有一个同学叫文浩,他平时少言寡语、单兵独将、性格孤僻暴躁,看到的是更多的怯弱和无奈。我通过家访了解到原来文浩爸爸是镇上一名木工,妈妈自由职业者,文浩的日常生活起居只能由年弱多病的奶奶照顾,奶奶对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学习习惯力不从心,妈妈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值也很高,但表达的方式十分粗暴。如果每次练习测试未能达到大人的分数值,爸爸妈妈就大打出手,久而久之孩子与父母之间很少交流,便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文浩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于是他渐渐变得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有时还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由此他产生了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

          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能及时完成学科作业,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自卑感慢慢占了上风。有时老师对少数优等生回答问题等方面的表扬,文浩就认为是老师越来越看不起自己,过多的自我否定产生了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他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总是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二、教育感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的潜在力量”。

          为了使文浩同学能够快乐、自信成长,我多次默默地思考怎样让他走进同学之间,与同学能一起快乐参加学校活动,一路陪伴他追光而行,向阳而生。我记得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深处。”于是我通过系列活动走进他的内心,激励他找回自信,融入群体一路寻找童年的快乐。

          (一)走近距离,感受温暖。为了消除文浩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拉家常,大课间的时候与他一起跑操,课间让他帮我收作业本、给学生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有意无意中,全班同学都能感受到文浩是我们整体中的一员,渐渐的,他开始和我说话了,有时我也特意邀请几个同学和他一起打篮球、跳绳等参加团体活动。

          (二)树立信心,激发动力。自信心就像催化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使人们百折不挠,不断努力,最终获得成功。记得有一次班级举行小组演讲比赛,胆小的文浩被所在小组推荐为初赛成员,我知道这是小组成员对他的认可,我就发动他的好朋友再次支招鼓励他参加活动。开始他不愿意,最后加上同学和老师的鼓励,他上台演讲了,而且表现得还不错,我在课上以他为榜样进行了表扬,他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从此他变得更自信了,对许多活动也有了一定的兴趣,行为习惯、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家校携手,沟通交流。文浩心理上的自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因此,我把她的妈妈请来,详细地分析文浩在校的表现及原因,与他们交流,反馈情况,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他们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进步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为文浩提供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适当地让孩子做家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从家务劳动中锻炼与家人交往的能力,多关爱孩子,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孩子,让他感受到应有的温暖和快乐,同时在六一儿童节之际,我拿来家中买来钢笔、本子作为礼物送给他,让他得到老师的关爱。

          (四)多元评价,激发自信。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用激励的方式使其扬长避短,我在班内让每个孩子自主设立了自己的成长档案,每月评一次,让他们通过自评、小组评,把自己所取得的进步记录下来。在学校“快乐星光”栏目里,我尽量发现他的长处让他的张张笑脸出现在评比栏,在课堂教学我设立“英语书写评比奖、进步之星、口语交际之星、角色扮演之星、阅读之星”等多元评价方式,让他的笑脸出现在荣誉栏。在评价中,文浩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获得了自信;在自我批评中,他学会反省,逐步完善自己。为了调动他的自我教育意识,把文浩突出的个人事迹在班集体中、家长会上集体表扬,这样充分调动了他的积极性,使他在评价中自我激励,迸发个人力量,不断自律、自信、自强。

          (五)引导交往,融入团体。人类社会是一个群体活动,相互之间需要合作、交流、分享,共同搭建心理健康持续发展之路。我在个案辅导时,适时培养文浩遵从社交规则,如没有亲眼所见就不用急着用你的嘴巴来证明,对不知道的事直接说“不知道”才是最轻松的。遇事缓一缓,说话停一停,很多事情便会清晰,不盲目骄傲,不刻意渺小。每个人总有不愿意公开的秘密,千万不要苦苦相逼别人不愿意告诉你的事情。不要去欺骗别人,因为你能骗到的人,都是相信你的。做人要自信,但不能自信得过于狂妄;做人应低调,但不能低调得失去了自信。

          (六)主题活动,尝试实践。班上举行班级队会《我心中你最棒》,有一环节是让同学们畅所欲言的说出自己心目中同学的长处,当一部分发言后,我找机会特意让文浩发言,借此培养他说话技巧,处世之道和口语交际能力。在英语课中有一篇文章是关于电话用语的交流技巧,我引导他说:电话没有视觉的交流,接通电话时要让对方体会到你在仔细倾听对方说话,嘴唇稍微离开话筒,要张大您的嘴,以便更清晰地发音,避免含混不清,注意语气语调和速度,尽量微笑着说话。虽然隔着电话不见面,但对方会注意到你说话语调的变化,速度不要太快和太慢,对方能听清楚为宜,讲话中保持热情,让人感觉是同人而不是同机器讲话,插入“是的”“知道了”等词语表明你在倾听。在这个环节中,他不但学到电话交流的礼仪,同时还感受到班级老师对他的关爱,消除害怕老师的念头。

          在多肯定少批评,多沟通少说教,多尊重少专制,多耐心少急躁,多宽容少责备等方面的持续发力,渐渐文浩的行为习惯、思想意识、感恩意识、情绪调控等多方面的表现及在活动中都取得了一些成绩。在信息素养大赛中,我们班拍摄的网络素养微视频《防范诈骗 从我做起》案例中,文浩同学大胆自信地扮演了一个角色,平时沉默寡言的他这次能参与活动都源于老师发现他性格孤僻以后给他找了一个活泼向上、勇敢坚强的同桌在潜移默化中对他的影响,他们拍摄的作品获巴中市网络素养微视频组一等奖;在“以少年之心,为南江代言”红领巾讲故事活动中,他提交的作品《你温暖了我的心》荣获县级二等奖;班级评比栏中劳动小达人、节俭之星、诚信之星等称号都有他的名字。时光而逝,文浩不但能融入集体而且也主动学习、主动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生活自理能力也有所提高,看着他的进步,我倍感欣慰,目睹拔节而生的少年茁壮成长。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