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名师名校 >>名师名校 >> 创新校本教研模式 助力教师智慧成长
    详细内容

    创新校本教研模式 助力教师智慧成长

    时间:2024-10-07     作者:杨远锐【转载】   来自:四川省华蓥市第二中学   阅读

    校本教研是一种以学校为基础的教学研究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双减”政策的落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已刻不容缓。近年来,华蓥二中通过顶层设计,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解决教学问题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师素质为主线,进一步加大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力度,努力开创教师校本研训新格局。

    一、创建“三级教研”新范式

    三级教研分别指学校教研、学科教研、备课组教研。

    (一)校级教研制度化

    首先,完善教研制度。学校教科室、教导处以教学常规管理为抓手,根据四川省中小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制定了《华蓥市第二中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集体备课八步曲》等。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单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教学六认真检查,实行学月通报。找出薄弱环节,及时反馈,及时督促改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其次,保障教研时间。在开学排课时就预留好各学科的教研时间。

    再次,统筹教研项目。每学期开学教科室就根据学校教研计划制定教研行事历,安排好诸如开展新教师见面课、师徒结对汇报课、高级教师示范课、读书沙龙、新课标学习等校级教研项目。其他时段再由学科组和备课组安排。

    (二)学科教研主题化

    各学科根据教学实际和教师的需求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探讨适合我校校情和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近年来,我校先后开展了群文阅读、古诗文教学新课标学习、作业设计、关键例题解析等一系列主题教研活动。

    以古诗文教学为例,这是我校语文教研组2023年秋的教研主题。集体教研时间安排了序列活动:公开课教学、评课、议课、观看古诗文教学精彩课例,古诗文教学经念分享,专题讲座等。通过序列活动,丰厚了教师古代文学素养,促进了教师古诗文教学能力的提升。我们陆续推出了阅读欣赏课,主题创作课、古诗文导读课等不同课型的教学范例,开发了《孙权劝学》《岳阳楼记》《观沧海》等精品课例,探索出了古诗教学的基本模式,即知诗人解诗题,读诗句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诵诗句背诗文。秉持教研即科研的思想,我们申报了《“双减”背景下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市级课题。

    (三)集体备课常态化

    “遇到的真问题生成课题。”在华蓥二中,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就会抛给备课组,引发思考。各年级备课组见缝插针,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将集体备课、观课、议课活动,作业设计、命题检测等结合起来,突出重点问题解决和重要任务攻关,大家集思广益,分工合作,取长补短,或找到解决方法,或生成研究课题,在成功的经念中凝结成生长点,在现实问题中探寻突破点,在教育理论中寻觅支撑点,在教育发展趋势中捕捉拓展点,不断提升教研效能。

    三级校本教研通过组织教师参与研究、实践和反思,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三级校本教研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为教师提供实践和学习的机会,帮助教师提升教学实践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三级校本教研鼓励教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科知识,研究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课程设计能力,更好地把握课程设计,提高教学质量。三级校本教研注重团队合作,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协作、共同进步,培养教师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三级校本教研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支撑作用,能够促进教师深入理解教育理念、提升教学实践能力和增强课程设计能力等。同时,三级校本教研调动教师发展的内驱力,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提升,从而促进教师本身智慧成长。教师成长了,业务能力提升了,工作中更能实现自我价值,更能体会职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探索“三阶成长”新路径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学校通过校本教研新路径抓好教师培训养“三阶段”:青年教师“跟岗”培养——历练教学基本功,让课堂有形;骨干教师“持续”培养——锤炼教学艺术, 让课堂有神;名优教师“风格”培养——提炼教学主张,让课堂有品。

    (一)师徒结对引成长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我校师徙结对从2017年开始,至今已有七届。一纸协议,青蓝携手。师傅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班级管理、家校沟通等方面对徒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这不仅是教学技艺的倾囊相授,更是二中文化的传承。正所谓青蓝携手育英才,薪火传承铸师魂,春泥护花传帮带,惟愿枝间子初成。师徒结对持续时间两年,考评时要求新进教师的课堂要“有形”。有形,指有上课的范儿,能够落实核心素养。师徒结对促进了两种身份的转化,一是新毕业大学生由学生向教师身份转化,二是调入教师对二中文化认同的转化。

    (二)骨干引领促提升

    成立语文、数学、英语、艺体、政史五个学科引领组,帮扶教师成长。已经出师的老师,听推门课,鞭策其继续努力;成绩落后的老师,进行课堂诊断,找准原因,出谋划策;年轻老师参加各级赛课,专家引领组加上备课组长、骨干教师组建磨课组,从研读教材开始跟进,共同设计教学方案,并在试教和磨课中不断优化。集各家所长,体现团队的力量。

    这个过程中,被指导的老师学有所获,进行指导的老师在被需求中建立自信,在多元沟通中迸发灵感,双向奔赴,各有锤炼。

    (三)课题研究增效能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突出校本研训的方向性和实效性。华蓥二中团队致力于“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科研强师”的总体思路,加强课题研究管理、推进、实践、推广工作。课题研究做好四环节——联系教学,教研融合(突出课题研究的实用性);学习理论,认真实践(落实课题研究的真实性);及时总结,精心提炼(彰显课题研究的创新性);主动推广,扩大影响(实现课题研究的服务性)。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做到“三勤”——“眼勤”:多读多看;“脑勤”:多思多想;“手勤”:多写多记多运用,为提升自我教育教学能力赋能。我校的四川省教育信息科研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语文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于2021年6月获广安市第六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我校的四川省乡村教育发展专项课题《山区初中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干预策略研究》2023年7月荣获四川省教育科研课题 2023年度阶段成果三等奖,2024年6月获广安市乡村教育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我校的广安市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广安市教育科研课题《留守问题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于2023年顺利结题;我校的华蓥市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使用策略研究》、广安市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三线建设资源融入初中学校思想教育的应用研究》于2024年顺利结题;我校的华蓥市教育科研课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及成因透视研究》《“三学”评价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的研究》《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优化教学行为的策略研究》《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与教学质量相关性研究》于2024年顺利结题。课题研究工作有效、有序开展,做到研、教不分家,突出以课题引领下的校本研修能更好地服务学生、能更好地促进教师成长、能更好地打造学校品牌。

    (四)自主研修强素养

    华蓥二中多年来坚持实施“六个一”强师工程:读一本教育专著;加强基本功训练,参加一次基本功比赛;上一节公开课;完成一篇教学案例(论文);盲备一篇教学设计;设计一套学生综合测试卷。对新进教师,教科室会给他们布置假期作业:如研读课标,写出心得体会等,用任务驱动进行自主高效研修。

    (五)搭建平台展风采

    在华蓥二中,“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针对不同的教师群体,搭建不同的展示平台。新教师见面课、入师课、推进课、汇报课、研讨课、竞赛课。经过一系列课型的磨炼让教师快速实现课堂有形,逐步成为骨干教师。骨干教师肯钻研,善学习,很快就能脱颖而出进而执教示范课,开展专题讲座,为自己成为名优教师蓄积力量。学校现有特级教师一名、正高级教师名、省骨干教师名、市骨干教师三十名。

    三、构建“协同教研”新格局

    协同教研以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共同研讨、合作探究活动,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促进教研效应整体倍增。协同教研可以集聚众多教师的智惹和经验,通过共同的研究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从而推动教育创新,有助于教师们共同研究教学方法和策略,通过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协同教研注重团队合作,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协作、共同进步,培养教师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有助于形成专业共同体,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享资源和经验,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为了避免重复教研,我们将学区、学校、工作室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采用“三方协同”方式开展学区教研、送培送教、走教走学、学区学情调研。我们的学科教研、外出学习、名师工作室的活动、承接的大型活动等一系列教学活动,都会提前在群里发出邀请,共同体学校则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性参加,形成学习共同体。各学科组在组长的带领下,依据学科组计划,引领学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促进学校之间文化共塑,教学共研,师资共建,学生共育,理念共融,资源共享,以实现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和校际均衡发展。

    我校拥有两个华蓥市名师工作室:华蓥市语文名师工作室、华蓥市化学名师工作室。各自都有发挥辐射引领作用的使命。华蓥二中作为华蓥市北部联盟的领航学校,引领华蓥市天池初中、华蓥市禄市初中、华蓥市永兴初中共同发展华蓥二中还与广元剑阁开封中学结队,达到教育事业融合与发展。

    四、形成“课程教研”新体系

    基于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和“品学兼优、情智共生、身心和美”的育人目标以及“德育铸魂、文化奠基、体育强身、艺术扬长”的育人模式,我们逐步探索并不断完善了基础课程+特色课程+拓展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助力教师智慧成长。

    (一) 基础课程

    1.语文学科

    提升学生听说读写基本素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加大学生课内外阅读量;策划语文学科活动,如好书推荐、阅读分享会、阅读卡展评、讲故事比赛、经典诵读比赛、演讲比赛、校级诗词大会。

    2.数学学科

    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索养(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语言对应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模型) ;培养学生“六会”能力;训练学生思维(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策划数学学科活动,如创新能力比赛、问题解决能力比赛。

    3.英语学科

    提升学生英语综合素养(听、说、读、写);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策划英语学科活动,口语比赛(小故事讲演、情剧表演……),春季作业展评、秋季口语比赛。

    ……

    (二) 特色课程

    1.艺术、体育教育课程

    基于对《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研读之后结合学校实际拟定艺术和体育课程建设。

    音乐课程:完成课本教学内容(含乐理知识渗透)、合唱团训练、演出、比赛;不同年级融进不同乐器教学。

    美术课程:完成课本教学内容(含美术基本素养) ;民间玩具工作坊民间玩具材料开发、材料应用、作品创作,完成民间玩具成果画册;学习泥塑创作并引入课堂教学;成立泥塑美术社团。学校每年至少开展1次艺术节展演展示活动,保证每个学生至少参加1项艺术活动。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

    体育活动课程: 开齐开足上好体育与健康课,义务教育阶段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做到课程设置好、特色发展好、赛事组织好。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活动时间, 周末和节假日每天不少于2小时体活动时间。探索推行体育家庭作业制度。建立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为一体的体育竞赛体系:抓实两操训练;办好体育节即春秋季运动会;体育课程融入国家体测内容;开展校内足球或篮球联赛。

    2.德育铸魂课程

    每周班团课程、每学月主题教育(三月份:学雷锋活动。四月份清明祭扫。五月份:劳动教育。六月份:儿童节庆祝活动。九月份:新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十月份:爱国主义教育。十一月份:研学主题教育。十二月份:元旦庆祝活动);组织开展好一年四节: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

    (三) 拓展课程

    我们在完善基础课程和特色课程体系的同时,还注重拓展课程的开发,创造教育课程,诸如信息技术创编课程、科技创新课程、劳动建设课程、社团课程等。

    这里简要说说社团课程。学校社团,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大胆引导社会机构参与,开展好社团活动。开展好学校现有合唱团、民间玩具工作坊、绿茵足球、篮球、校田径队、科技创新(机器人)、小提琴等校级社团和写字、手工、美术、舞蹈、朗读与口才、语言表演等班级社团的活动。每周二下午4 :30至6:20为七年级社团活动时间。每周五下午4 :30至6:20为为八年级社团活动时间。

    在学校课程建设中,每位学科教师需要设计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评估教学效果等,这些过程可以锻炼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其专业成长(每年学校选派年轻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课堂教学竞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近几年,获奖人数达到30多人次)。教师在课程建设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从而拓展自身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科素养。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学科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激发教师发展的内生动力,从而实现教师智慧成长。

    学校校本研修将教研活动、课题研究和教师培训有机结合,以研促教、以研促训,切实提高了校本研修的目标性和实效性。今后,我们将以校本研修作为撬动学校发展的杠杆,促进教师智慧成长,全面推进教育教学课堂改革,提高课堂效率,把华蓥二中的教育教学带上新的高度。

    学校坚持“以教育科研为龙头,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艺术教育为特色,以活动育人为主线”的办学思路,逐渐形成了“循循善诱,知行并重”的优良校风,争创一所具有“内生力、发展力、创造力”的高品质特色学校。学校拥有一个团结、高效、务实、创新的领导集体和一支政治素质好,教育思想新,业务能力强,科研热情高的教师队伍先后获得“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共同领航学校”“四川省最美校园”等荣誉称号。

    未来,学校将不断拓宽师训途径,创新师训方式,构建有效的校本研修模式,理清思路,突出重点,讲究实效,带领华蓥二中教师向同伴学习,向专家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网络学习,不断走进课堂,走近学生,走向大师,与经典为伍,与时代同步!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