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教育纵横 >>教育要闻 >> 【科技教育】科技赋能非遗 创新焕新传承——通川区一小莲湖学校(四川文理学院附属小学)第三届校园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详细内容

    【科技教育】科技赋能非遗 创新焕新传承——通川区一小莲湖学校(四川文理学院附属小学)第三届校园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为更好地宣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广大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与热爱,全面落实“新课标”背景下,做好科学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尚科学的教学理念,2024年12月17日上午,在四川省通川区一小莲湖学校充满希望与创意的校园里,一场名为“科技赋能非遗 创意焕新传承”——2024年通川区非遗进校园活动暨“新课标”背景下发展科学素养通川区一小莲湖学校第三届校园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拉开帷幕。此次盛事由通川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通川区教育局主办,四川文理学院智能制造学院、达州市科技馆、达州市通川区文化馆、达州市通川区非遗保护中心和达州市通川区一小莲湖学校承办。

    升旗仪式

           校园的操场一片静谧,晨曦温柔地洒在莲园每一寸土地上。升旗手和护旗手迈着有力的步伐走来,他们的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在场所有人的心尖上。同学们整齐列队,校服整洁,身姿挺拔,老师们神情庄重,目光坚定。当激昂的国歌奏响,升旗手用力挥动右臂,国旗如一只展翅的雄鹰,缓缓向上攀升。全场人员行注目礼,少先队员敬队礼,大家的目光都紧紧追随那一抹鲜艳的红色。

           升旗仪式后,达州市通川区文化馆馆长、非遗中心负责人僧希林上台主持今天的会议。达州市科协、四川文理学院智能制造学院、达州市文化馆、达州市科技馆、达州市文旅局、通川区科协、通川区委宣传部和通川区教育局等相关领导莅临现场,参与本次活动!

    致欢迎辞

           达州市通川区一小莲湖学校党总支书记杨进致欢迎辞。首先杨书记代表全校师生,向出席本次活动的各位领导和各位嘉宾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她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着先辈们的创造力与精神寄托。而科技,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驱动着人类不断迈向新的文明高度。希望同学们以这次科技节为契机,积极投身到各项活动中去。用你们敏锐的目光去发现非遗中的科技奥秘,用你们聪慧的头脑去思考如何借助科技的力量让非遗在现代社会绽放新的光彩,用你们灵巧的双手去创造出融合科技与非遗的精彩作品。最后,预祝本次科技节取得圆满成功!

    微信图片_20241219182302.jpg

    领导讲话

           中共达州市通川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文传权首先代表区委宣传部向通川区一小莲湖学校第三届校园科技节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是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明珠,承载着先辈们的情感记忆与精神寄托。科技,作为时代进步的强大引擎,为非遗传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它如同一座桥梁,跨越时空的界限,让古老的非遗与现代社会紧密相连。本次科技节,旨在搭建探索科技与非遗融合的交流平台。通过各种展览及体验活动活动,激发大家对非遗传承的热情,鼓励更多的人投身其中。以科技为笔,以创意为墨,在非遗传承的画卷上描绘出绚丽多彩的新图景。

    微信图片_20241219182338.jpg

    颁奖、授牌仪式

           颁奖、授牌环节,宛如荣耀的盛典。一小莲湖的优秀科技辅导员和小小发明家们,在通川区宣传部、通川区文旅局、区教育局、区科协领导的见证下收获荣誉的勋章。他们是校园里科技探索的先锋,用智慧与热情点燃创新的火焰。而通川区 2024 年市级非遗项目、非遗工坊及传承人的授牌仪式,则由市级和区级领导亲授,这不仅是对非遗传承者们的高度赞誉,更是对非遗传承事业的有力推动,让非遗的接力棒在时代的浪潮中稳稳传递。

           一小莲湖学校刘佳老师荣获达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巴渠童谣》的代表性传承人!

    宣布开幕

           达州市科协杨明军主席宣布“科技赋能非遗,创意焕新传承”——2024年通川区非遗进校园活动暨“新课标”背景下发展科学素养通川区一小莲湖学校第三届校园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隆重开幕。

    微信图片_20241219182508.jpg

    手指舞《航天童梦》

           精彩的舞台展演开始啦!瞧,《航天童梦》在一年级的小天使们那纤细的灵动手指上跳跃。指尖轻点,仿佛在星空上勾勒航天的航线;双手交错,好似在搭建通往太空的桥梁。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孩子们对航天事业的无限憧憬与热爱,用独特的手指舞语言诉说着心中那璀璨的航天童梦。

    微信图片_20241219182531.jpg

    舞蹈《灯影牛肉喷喷香》

           舞蹈节目《灯影牛肉喷喷香》让大家徜徉于达州非遗文化的活动中,灯影牛肉的独特韵味在孩子们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间悠悠散发,这就是非遗的魅力与风情。

    微信图片_20241219182556.jpg

    酷炫的科技秀

           科技秀的舞台上,光影与创意交织,科技的魔力将与古老非遗技艺碰撞出耀眼的火花。从神秘莫测的光影变幻到令人惊叹的智能呈现,仿佛穿越时空隧道,让古老与现代在瞬间交融。

    游园活动

           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有序进行游园活动。此时此刻,整个校园化身为欢乐的科技与非遗乐园。科技大篷车如同一座移动的科学城堡,满载着新奇与奥秘,等待着学子们去探索发现。非遗项目展台及体验区更是精彩纷呈,达县灯影牛肉传统加工技艺、碑庙米豆腐制作技艺、哈笼包子传统制作技艺、何氏剪纸、达州花灯技艺等非遗瑰宝一一陈列。在这里,学子们可以亲手触摸非遗的纹理,感受传统技艺的温度。碑庙米豆腐与哈笼包子展位前,热气腾腾的美食在电源的助力下新鲜出炉,香气四溢;何氏剪纸的精美图案在指尖下渐渐成型,诉说着千年的文化故事;达州花灯的绚丽光影摇曳生姿,照亮了非遗传承的道路。现场的变脸表演如魔幻的艺术画卷,瞬间变换的脸谱令人称奇;创意气球则似缤纷的梦幻世界,为活动增添了无尽的欢乐氛围。

           校园里,每个班级都是这场文化传承的积极参与者。各班精心准备的科技小制作、科幻画、科学实验以及科幻作文在校园中分类布展。这些作品犹如一颗颗璀璨的创意之星,展示着学子们对科技与非遗的独特理解与无限遐想。每个班级展台前,都有一位学生解说员,他们用稚嫩而充满激情的声音,讲述着作品背后的故事,传递着科技与非遗融合的魅力与价值。

           这场活动,是科技与非遗的深情相拥,是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鸣。它在一小莲湖学校的校园里种下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种子,让莘莘学子在科技的启迪与非遗的滋养下茁壮成长。(黄竹 李晓燕 吴让清)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