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岩口小学始终坚持以德育人理念,紧紧围绕“为学生成长奠基”的办学思想,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为手段,努力提升育人内涵。
以校园文化营造育人大氛围
该校三面绕水,校内松木挺拔,绿树成荫。学校树立“绿色文化”品牌,立足“文塔松院”定位,围绕“良好的文化能塑造崇高的品格”这一指导思想,积极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在文化浸润中,净化学生心灵。文化墙、警示语、班训、名言警句给学生带来文化的感染;卫生角、评比栏、黑板报等“教室文化”“寝室文化”濡染着孩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强化国旗下讲话、宣传橱窗、校园广播、主题班会四个阵地育人;充分发挥清明缅怀烈士培养学生奉献精神、“五四青年节”诗朗颂培养学生励志情操、“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培养学生爱党品质、“十一国庆节”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五个节日效应。警校共育、 生命教育、法纪教育活动打造“平安校园”;读书活动、校园伴书声打造“书香校园”;“五讲四美”主题教育活动打造“文明校园”。勤学之星、守纪之星、文明之星、环保之星、文艺之星、体育之星、书法之星等,每位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座”,学生在浓郁的激励中个性张扬,活力迸发,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以资助惠民谋划育人大服务
严格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推进资助育人新格局,一是将育人迁移到大课堂,组建志愿服务队,开展学习“雷锋好榜样”“校园环境美化”“为地球添绿色,我植树”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见识、磨砺意志、锤炼品质。二是将资助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利用电子显示屏、宣传栏、校园广播、学校微信公众号等宣传资助政策,传播励志故事,线上线下营造感恩奋进的校园育人氛围,每学期开展两次学生资助政策主题班会,感恩演讲、党史我来讲等活动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知政策、用政策,将爱国、感恩、成才教育引入思政课,帮助学生在点滴浸润中培根铸魂,厚植爱国情怀,激发进取向上的力量。
以研学旅行推动育人大发展
学校全面开展研学旅行,设计多种体验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推出了探一座山、读一本书、诵一首诗、唱一支曲、传承一种文化、访一座城“六个一”研学旅行活动,如到白衣古镇感受家风家训,到刘伯坚烈士纪念馆感受先烈视死如归的气概,到大石童话感受童话小镇的艺术魅力,到将帅碑林园感受红色文化底蕴。教师设计通读、手绘、制作、竞赛、情景剧表演等活动,学生采用读、写、画、说、演、摄等方式汇报研学旅行学习成果。研学旅行,让学生学会打理生活,遵守社会公德,学会了团结协作、与人相处、用行动表达等待、鼓励和保障,提高了研学旅行的育人质量。
以家校共育构建育人大格局
家校共育,以家庭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以社区为枢纽“三位一体”的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模式。以省级立项课题“家风视角下促进农村中小学生欺凌行为转化的精准帮教研究”为依托,以家故事、家文化、好家风传承为三大切入点,以“家和、家合、家活”为抓手,家长及学生人人讲四个故事(家长故事、家人故事、家族故事、家乡故事),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启动“一个校长引领十个班主任,十个班主任引领一百个好老师,一百个好老师引领一千个好家长”“三引领”工程;坚持家校沟通经常化,在班级家长群里,班主任、任课教师经常交流育人养成方法。校长、学生、家长和教师组成家校共育团队,开展一期一家访活动,走入学生家庭,了解学生心灵,倾听家长心声。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了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辐射一个学校,从而引领良好社会风尚从善从美。
以乡村资源提升育人大品牌
岩口小学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打造乡土特色教育,实现学校长足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将学校同一方水土的生命、生活、生态联系起来,培养乡村现代小公民、小乡贤、田博士、土专家、小卫士。以天地为课堂、以万物为师,将五谷蔬菜、节日节气、山川河流、民俗风情、家族祠堂纳入教学资源,编制校本课程《人文岩口与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并根据初中三个年级的不同特点,设计了“探究人文岩口”“探究岩口历史名人”“环境保护”三个版块。还利用乡村资源进行主题式教学,比如“大山二十四节气”“探访白莲教罗其清起义”等,带领学生去茶园采叶、去花椒树摘果,去听风看雨、观察动植物;去采访留守老人。在七年级开展“走进大自然”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以训练记叙文为主;在八年级开展“了解社会”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以训练说明文和议论文为主;在九年级开展“感悟人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将对生活的体验上升到对人生的感悟,以训练议论文和抒情散文为主,乡土气息浓郁的文章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有文化、立足乡土的新一代乡村子弟。 项目:2020年度四川省教育科研乡村教育发展专项课题“家风视角下促进农村中小学生欺凌行为转化的精准帮教研究”(SCJG20C080)(赵钟林 李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