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阳市南关小学数学组举行教学研讨活动时间:2025-04-11 为进一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深化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与实践,安阳市南关小学三四年级数学教研组围绕“认识三角形”这一课题,开展了一场集“集体备课、课堂展示、互动评课”于一体的专题教研活动。郭梦波老师主讲,全体数学教师共同参与,通过思维碰撞与实践反思,探索几何教学新思路。 集体备课凝智慧 精研设计促提升 活动前期,数学教研组以“认识三角形”为切入点展开集体备课。侯彦茹老师作为主备人,基于学情分析提出了“生活化导入——操作验证——归纳应用”的教学框架。组内教师围绕“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三角形的特征”“如何关联生活实例深化理解”等关键问题展开讨论,融合信息技术与学具操作,优化教学设计。备课过程中,青年教师踊跃提问,资深教师倾囊相授,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探究的共识教案。王海霞副校长强调要拓展学生思维,利用多种方法方式解决重难点,扎实几何学习过程中的基础问题。
课堂展示显匠心 趣味互动启思维 课堂伊始,郭梦波老师以“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为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桥梁屋顶结构等实物图片,吸引学生的目光。这种从生活实际出发的导入方式,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了他们对三角形的好奇与探究欲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们带着满满的期待,踏上了认识三角形的奇妙之旅。 在新知识的讲解环节,郭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画一画等多种方式,亲身体验三角形的特征,在实践操练中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定义和构成要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不仅深刻理解了三角形“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的本质特征,还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郭老师的课堂充满了活力与生机,她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营造了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在讲解三角形的高时,郭老师通过动画演示和实物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高的形成过程。随后,她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不同类型三角形的高,并邀请学生上台展示和讲解自己的画法。在这个过程中,郭老师不断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画高的方法和技巧。此外,郭老师还巧妙地运用了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图片等,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学生们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多维评课共成长 深耕教学向未来 评课环节中,教研组从“学生参与度”“目标达成度”“核心素养落实”等维度展开深度研讨。教师们一致认为,郭梦波老师的课堂体现了“做中学”理念,通过生活化情境和任务驱动,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几何直观与应用意识。同时,针对“如何分层设计探究任务”“如何优化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引导策略”等问题,教师们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张红春主任在总结中强调:“教研活动要立足真问题,关注学生的思维生长点,将‘三角形的特性’这类经典课题讲出新意、讲出深度。”
此次教研活动以“共研、共进、共成长”为目标,展现了安阳市南关小学数学团队深耕课堂、锐意创新的精神风貌。未来,学校将继续以专题教研为主,推动教学经验向常态化课堂转化,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注入持续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