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动南阳魂 文脉育新人——南阳市第二十三小学阅读育人实践探索在4月23日第30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南阳市第二十三小学立足南阳丰厚的文化底蕴,以“阅动南阳魂,文脉育新人”为主题,开展了一场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书香盛宴。通过“读、行、悟、创”思维联动,让师生在触摸历史、对话经典中厚植乡土、涵养家国情怀。 一、以“读”为基,寻根千年宛城文脉 读史明志,阅见家乡。各班精选《南阳市志》《汉高祖刘邦》《医圣张仲景与南阳》《张衡评传》《诸葛亮与南阳》《南阳革命斗争史》等本土书籍,设立“南阳故事角”,通过共读分享会等形式,让诸葛亮“躬耕陇亩”的淡泊、张仲景“悬壶济世”的仁心、范仲淹“忧乐天下”的胸怀跃然纸上,学生们在字里行间感悟“此地多英豪”的文化基因。 诗词歌赋,诵咏风华。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诗词朗诵会,诵读《出师表》《南阳赋》等经典篇章,琅琅书声中,李白笔下“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的豪情、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胸怀,悄然浸润童心。 二、以“行”为径,踏访家乡文化地标 研学问道,知行合一。活动期间,各年级学生自主走进南阳文化地标——武侯祠、医圣祠、汉画馆、月季大观园、南阳师范学院等地,开展沉浸式文化寻访。 在武侯祠,孩子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重温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感悟《诫子书》中“非淡泊无以明志”的智慧,并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三国文化的忠义与谋略。医圣祠内,孩子们通过“中医小课堂”辨识草药,感受张仲景“悬壶济世”的医者仁心。汉画馆里,通过汉代画像石、砖的解读,触摸两汉文明的艺术瑰宝,深切感受“汉文化三绝”的独特魅力。 三、以“悟”为桥,激扬少年文化自信 个性反馈,创意表达。学生们将阅读所得转化为独创作品,以手抄报、创意书签为载体,将“卧龙岗清风”“医圣祠杏林”“月季园锦绣”化作笔尖风景。 这不仅是阅读成果的展示,更是从“知识积累”到“素养生成”的转化过程,它让阅读从静态的文字走向动态的生命力,让阅读成为一场融合智育、美育与实践的成长旅程。 四、以“创”为帆,赓续乡土精神薪火 家校社协同,共育文化传承人。活动期间,我们发起了“家庭读书夜”亲子共读活动,家长与孩子共读《南阳民间故事》,感受南阳民间文化的魅力。其次,联动市图书馆“诸葛书屋”开设“南阳文化专架”,引入红色经典、地方志等书籍充实校园读书角,并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教授剪纸技艺,让传统文化“活”在指尖。 为了建立长效育人机制,让南阳厚重的历史文脉与时代精神交织,真正达到读书育人、读书养魂的目的,我们将建立“班级文化传承小队”,定期开展“南阳文化微讲堂”活动,让历史学习从活动走向常态,滋养每一颗童心成长为有根、有魂、有梦的新时代少年。 五、成效与展望 本次主题读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文化自信与综合素养双双得以提升。通过实地探访与深度阅读,孩子们系统了解了南阳的历史名人、文化遗产和城市发展,增强了对家乡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其次,从研学讲解到创意制作,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和审美素养显著提高,多名学生获得校园“文化小使者”称号。 未来,我校将继续深耕“书香校园”建设,以“南阳文脉”为原点,拓展“行走的阅读”“跨学科传承”等特色课程,让历史可触、文化可感、家国可亲,培育心怀乡土、眼有山河的新时代少年! 供稿 | 周 颖 编辑 | 申小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