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樱桃遇见数学:通江六小“五育融合”生动实践时间:2025-04-23 “樱红欲滴,光润如玉;数学符号,跃动成诗。”4月22日,一场以“樱桃为媒、数学为核”的跨界诗会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第六小学启幕。活动通过“诵、扮、画、书、赞、赏、摘、品”八大创意环节,构建起数理逻辑与诗意美学的对话空间,在春日的校园里绘就“五育融合”的鲜活样本。 “诵樱桃”+“解几何”:同学们以诗歌朗诵演绎数学之美。舞台上,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队形巧妙变换,在诗句起伏间展现对称图形的韵律,感受空间几何的诗意。 “扮樱桃”+“做装饰”:学生们运用彩纸、彩布、金属丝和亚克力片等材料,精心制作蕴含几何美学的创意作品——或是玲珑剔透的多面体樱桃灯笼、或是可旋转的几何樱桃风铃、还有巧手制作的樱桃小篮子,将数学之美融入生活艺术。 “画樱桃”+“算比例”:美术课上,同学们先测量樱桃的尺寸,再运用黄金比例进行创作——有的设计装饰图案,有的构思果盘布局,将数学与艺术巧妙结合。 “书樱桃”+“写书法”:书法社团的孩子们挥毫泼墨,创作别具匠心的“樱桃数学成语”作品。宣纸上,“圆润如玉”展现完美的圆形几何,“硕果累累”暗含统计概率,“规圆矩方”诠释着数学的严谨之美。墨香中,传统文化与数学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赞樱桃”+“创诗歌”:“樱桃红,像小球。一二三,跳得欢。四五六,排排坐!”清脆的童声里,数字韵律与樱桃意象交织成趣,最简单的数字遇见最天马行空的想象,数学的种子就这样在诗行间悄然萌芽。 “赏樱桃”+“做研究”:学生们手持软尺测量树干周长,通过数据记录和分析,探索“周长与生命成长”的奥秘。年轮里藏着岁月的密码,树皮的褶皱诉说着生长的故事,每一厘米的数据都连接着数学与自然的对话。 “摘樱桃”+“测效率”:同学们分组进行采摘,通过计时称重计算效率。有的优化动线提升速度,有的分工协作保证质量,在实践中领悟“效率=工作量÷时间”的数学本质。 “品樱桃”+“做统计”:在品尝环节,孩子们化身“小小美食家”,针对单一品种樱桃开展趣味统计:记录樱桃果核大小、果肉软硬程度、果皮颜色深浅,并用“喜欢/一般/不喜欢”标记整体接受度,再依据数据绘制条形图,分析大家对樱桃外观、口感等方面的偏好特征。 在活动现场,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高怀阳抚摸着缀满果实的樱桃树说:“樱桃诗会是通江六小特色育人的鲜活载体--诵诗明德、解题启智、采摘健体、书画育美、品果知劳。孩子们在这片樱桃园,收获着五育融合的成长年轮。” 据悉,“樱桃诗会”作为学校特色课程已持续开展六年。从最初单纯的赏樱桃活动,逐步发展成融合诗文创作、数学探究、艺术表达、劳动实践的综合课程体系,形成了“一树一课程,一果一教育”的特色育人模式,累计惠及学生5000余人。( 供稿:冯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