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名师名校 >>名师名校 >> 文化传承视域下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
    详细内容

    文化传承视域下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

    时间:2025-06-10     作者:杨远锐【转载】   来自:教育文摘网   阅读

    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古诗词教学越发凸显其重要性。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瑰宝,宛如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坚实桥梁。通过古诗词学习,学生能够汲取古人的智慧,体悟古人丰富的情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文化自信得以增强,审美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升。古诗词教学不仅能助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拓展,还为他们筑牢深厚的文化根基,使他们在现代社会中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笔者针对当前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目标片面化、教学方法单一化、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基于文化传承的教学策略:明确教学目标,强化文化传承和情感价值观培养;丰富教学方法,恰当运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探究学习法教学;通过故事导入和古今对比降低理解难度,开展诗词竞赛和创作实践,增加教学趣味性。

    一、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片面化

    当前古诗词教学中,教学目标存在片面化问题。首先,部分教师过度强调字词解释和诗句翻译,将古诗词拆解为孤立的知识点,而忽略了对诗词整体意境和文化内涵的挖掘。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无法领略古诗词的韵味和美感,阻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其次,部分教师忽视了古诗词是诗人表达情感和价值观的载体,未能充分运用其中丰富的情感因素和正面的价值观取向,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以《悯农》教学为例,部分教师仅要求学生背诵和解释字词,却对诗中同情劳动人民、批判浪费行为的情感与价值观缺乏关注,削弱了古诗词的情感教育功能。因此,古诗词教学应将知识的传授与文化的传承结合,同时强化情感与价值观的引导,以实现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二)教学方法单一化

    当前,古诗词教学面临着教学方法单一化的困境。一方面,教师多采用传统的单向讲授模式,在课堂上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知识。这种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思维发展受限,难以形成创新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古诗词教学缺乏情境创设,教师未能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来营造古诗词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氛围。由于古诗词的意境与特定背景紧密相连,缺失特定的情境会使学生难以深入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韵味。因此,为了提升古诗词教学效果和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应当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创设生动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领略古诗词的魅力。

    (三)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当前,古诗词教学中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的问题,主要根源在于古诗词理解难度大以及教师的教学缺乏趣味性。古诗词的语言具有特殊性,其词汇运用、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明显差异,并且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才能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这种理解上的高门槛,使得学生在面对古诗词时,常常感到无从下手,进而兴趣索然。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新奇有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与探究欲。然而,部分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把握这一特点,采用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枯燥。课堂上,教师往往只是单纯地要求学生背诵古诗词,解释字词含义,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增添课堂的趣味性与互动性。这种缺乏趣味性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还难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二、文化传承视域下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

    1.明确文化传承目标。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明确文化传承的教学目标,将古诗词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紧密结合,助力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古诗词中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典故,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三国历史、《静夜思》中的唐代历史等。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时,可以通过详细解读这些历史典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以《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讲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赤壁之战的经过以及作者对历史的感慨,使学生不仅能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还能深入理解词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许多古诗词与传统节日密切相关,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重阳节,《明月几时有》中的中秋节等。教师可以在节日期间进行相关古诗词的教学,通过营造节日氛围,加深学生对古诗词文化背景的理解。

    古诗词与传统艺术,如书法、绘画、音乐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古诗词的书法作品、播放相关的音乐或展示绘画作品,让学生在多感官的体验中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书法作品、播放古琴演奏的音乐以及展示庐山瀑布的绘画作品,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多重感受中,深入体会诗中所描述的美景和豪情,从而加深他们对古诗词艺术魅力的理解和感受。

    2.融合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古诗词不仅是语言的艺术,还是情感的载体和价值观的体现。教师应注重挖掘古诗词中的情感和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和内化,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如《静夜思》中的思乡之情、《悯农》中的悯农之情等。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这些情感,从而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古诗词中常常蕴含着深刻的价值观,如《长歌行》中的珍惜时间、《望岳》中的积极进取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反思,帮助他们内化这些积极的价值观,从而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丰富教学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语言精练、意境深远,单一的讲解难以让学生体会其中的美感和内涵。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意境、情感和文化价值。

    情境教学法是帮助学生融入古诗词意境的重要方法。古诗词往往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出深邃的画面和情感。教师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诗中的美景和情感。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视频,或者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庐山瀑布前,感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丽景象和诗人豪放的情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诗人的情感,从而提升审美体验和文化感知能力。

    合作学习法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他们合作完成古诗词的翻译、解读和表演等任务。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还能够在团队中发挥各自的特长,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合作学习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探究学习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古诗词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背景、文化典故和深刻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在教学《静夜思》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李白为什么在诗中表达思乡之情?他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对此有何影响?”通过这些问题,学生查阅资料、讨论交流,从而加深对诗人的情感和诗歌文化内涵的理解。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降低理解难度。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采取措施降低古诗词的理解难度。古诗词的语言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异,常常包含生僻字词和复杂的语法结构,这对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扫清语言障碍,逐步理解诗词的内涵和情感。

    简化语言解释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基础。古诗词中常出现一些生僻字词和复杂的语法结构,教师应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这些语言障碍,帮助学生迈过理解的第一道门槛。例如,在教学《静夜思》时,教师可以将“床前明月光”中的“床”解释为“睡觉的床”或“井边的栏杆”,并进一步解释“明月光”为“明亮的月光”,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诗句的含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字面意思,还能逐渐理解诗句背后的意境和情感。

    分解诗词结构是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有效方法。古诗词的结构通常比较紧凑,教师可以通过分解诗词结构,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情感和主题。通过这种逐步解析的方式,学生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古诗词的结构和内涵,从而降低理解的难度。

    古诗词往往表达的是诗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状态,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容和情感。例如,在教学《悯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或家人在农忙时的辛劳,让他们更容易理解诗中表达的悯农之情。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将古诗词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诗词的内涵和价值。

    2.增加课堂趣味性。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参与热情的重要因素,尤其在古诗词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和接受知识,是每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游戏化教学是一种有效增强教学趣味性的方法。通过引入游戏,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古诗词知识。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古诗词接龙游戏,要求学生依次背诵含有特定字词的诗句,或者通过抢答方式回答与古诗词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游戏化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增强他们的记忆和理解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表演与创作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表演和创作,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诵比赛,要求他们用富有感情的声音和肢体语言表现诗句的情感;或者引导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诗词,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体验古诗词的独特魅力。通过表演与创作,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还能在实践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综上所述,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策略,不仅能有效提升古诗词教学质量,还能助力文化传承,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这些策略为学生培育文化素养、陶冶道德情操提供了有力支撑,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古诗词教学中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本文是2024年广安市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以经典古诗文诵读为载体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2024SZZXLX-031)的研究成果之一。】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