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热点聚焦 >>焦点新闻 >> 英雄精神 薪火相传|从烽火到碧波:两代军人的热血担当
    详细内容

    英雄精神 薪火相传|从烽火到碧波:两代军人的热血担当

      英雄精神 薪火相传|从烽火到碧波:两代军人的热血担当 

      庞先庆

      

      抗日名将彭雪枫将军的烽火征程、救人英雄张伟的碧波壮歌、华夏大地的文明肌理与高考作文的时代叩问,这组看似时空远隔的坐标,实则在民族精神的长河中构成了精妙的呼应——从烽烟弥漫的圩墙到暗流涌动的湖畔,从鼓书艺人颤抖的喉结到考生笔下奔涌的文字,始终奔涌着同一种血脉:那是对家国的赤忱热爱,是对使命的忠诚坚守,更是文明基因中永不褪色的英雄主义密码。

      

      作为彭雪枫将军故里河南省镇平县的家乡人,当我这两天多次读到将军殉国地商丘夏邑的救人英雄张伟的事迹时,内心翻涌着难以平复的激动。这片中原大地,跨越时空,始终闪耀着英雄的光芒。而近日,各大主流媒体平台上,有关英雄救人的宣传报道铺天盖地,张伟的故事更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被人民日报、央视网等争相报道,引发全民关注与热议。

      

      夏日的微风,轻轻拂过夏邑县的每一寸土地,带来了英雄凯旋的消息。6月10日这一天,夏邑县高速路出口被热情与敬意填满,“欢迎夏邑好兵救人英雄张伟同志康复回家”的横幅在阳光下格外夺目,它承载着家乡人民对英雄深深的牵挂与热烈的欢迎。

      

      张伟,这位陆军某部的少校军官,在休假期间(6月6日),于商丘古城南湖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那是一次与死神的较量,五名群众在水中挣扎,生命危在旦夕。张伟没有丝毫犹豫,他纵身一跃,跳入那暗流涌动的湖水之中,每一次奋力划水,都是在与死神争夺生命。救起四人后,他的体力已达极限,全身肌肉颤抖,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疼痛。岸边母亲焦急的呼喊声,声声揪心,他深知自己再下水,或许就再也回不来了。

      

      然而,当看到水中那第五个人挣扎的双手即将被湖水吞没时,他朝着母亲的方向重重地磕了一个头——这一磕,是对母亲的愧疚与不舍,更是身为军人的坚定担当。随后,他义无反顾地再次扑向湖心。第五个人获救了,张伟却因体力严重透支、肺部感染昏迷,沉入水中。幸运的是,经过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他脱离了生命危险。醒来时,他平静而坚毅地说:“救到第四人时已力竭,但看到水里还有人,这身军装提醒我,拼尽最后一口气也必须救!”

      

      如今,张伟荣归故里。他的小学老师潘彦芝眼中闪着欣慰的泪光:“张伟这孩子,从小就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不仅学习刻苦认真,成绩名列前茅,更重要的是心地善良,责任感强。在学校就经常帮助同学,尊敬师长,看到他今天的英雄壮举,作为老师,我一点都不意外,这是他骨子里的优秀品质使然!”班主任梁永安老师也激动地补充道:“是啊,张伟从小就有股子韧劲儿和担当精神。记得他那时就特别乐于助人,看到同学有困难总是第一个站出来。他今天的纵身一跃,正是他从小就具备的优秀品德在危急时刻最闪耀的绽放!”老邻居张大爷激动不已:“小伟这孩子打小就实诚、热心肠,看到别人有难处肯定要帮!这次救了这么多人,俺们一点都不意外,他是俺们看着长大的好孩子!”

      

      张伟的英勇,让我不禁想起了彭雪枫将军。80多年前,为恢复豫、宛、苏抗日民主根据地,彭雪枫师长率新四军第4师主力一部西越津浦路,直取萧县、宿县、永城、夏邑地区。在攻打夏邑境内八里庄的战斗中,他亲自登上圩墙指挥,精心部署以三个团的兵力与盘踞在此的伪军激战。当战士们勇猛冲锋突破防线时,一颗无情流弹射中了他的左胸,这位年仅37岁的抗日名将,倒在了他为之奋斗的土地上。彭雪枫将军投身革命20年,率部同日伪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创建、巩固和扩大了豫皖苏边、淮北抗日根据地,他的牺牲举国悲痛、全党致哀。如今在夏邑县,为纪念他建起的纪念馆松柏常青,馆内近千幅珍贵照片和文字资料,诉说着他的战斗功绩;“雪枫路”“雪枫小学”等,承载着人们深深的缅怀。

      

      而在2025年,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具有深远意义的时刻,回顾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岁月,英雄的精神愈发熠熠生辉。

      

      今年高考语文全国一卷作文给出的三段材料,“他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腾,开不了口。(老舍《鼓书艺人》)”“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艾青《我爱这土地》)”“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穆旦《赞美》)”,更是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人们对那段历史深刻记忆的大门,引导着无数考生,乃至每一个中华儿女,在情感层面与民族魂、时代精神同频共振,去书写民族苦难与复兴、对祖国与人民的热爱、普通人的坚守、民族脊梁等深刻主题,表达对民族魂丰富意蕴的深刻感知。

      

      在老舍的《鼓书艺人》中,主人公方宝庆面对受苦受难的孩子百感交集,难以开口,那份深沉的疼惜,展现出普通民众在苦难岁月中的坚韧与温情;艾青以鸟自比,即便喉咙嘶哑也要歌唱,抒发了对祖国大地炽热且执着的爱;穆旦高呼“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彰显出民族觉醒、抗争的伟大力量。

      

      从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到如今的和平年代,民族魂从未褪色。在抗战时期,无数像彭雪枫将军这样的民族脊梁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独立和尊严浴血奋战;在和平年代,又有张伟这样的英雄,在平凡日子里,以非凡的勇气和担当,守护他人生命安全。他们都是民族魂的生动体现,诠释着对祖国和人民不变的热爱。

      

      巍巍华夏,总有平凡身影书写不凡传奇。普通的人民群众,用善良与勇气筑起温暖人间;身着戎装的子弟兵,更是以热血与担当铸就钢铁长城。

      

      从彭雪枫将军在战场上浴血冲锋,到张伟少校在危难时纵身一跃,他们虽处于不同时空,却同样用生命诠释着对人民的守护、对使命的担当。当危险骤然降临,职责与本能化作冲锋的号角,他们义无反顾地将生的希望推向他人,把自己置于最危险的境地。他们纵身向前时,早已做好了无法归来的准备——那是对军人使命的庄严践行,更是对人民最纯粹的热爱。

      

      生命,是母亲赐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每一次呼吸都饱含着血脉相连的深情。而这些英雄,却甘愿以生命为代价守护更多生命,他们的抉择震撼着每一颗心灵。如今媒体的广泛传播,让这些英雄事迹走进千家万户,也让英雄精神如永不熄灭的火种,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让我们铭记这份震撼与感动,珍惜生命的来之不易,更要向所有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们不仅是军人的骄傲,更是时代精神的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来人在危难面前勇敢前行,守护家国安宁。从彭雪枫将军“圩墙指挥”的烽火征程到张伟少校“磕头入水”的救人壮举,这片英雄土地的时空勾连与行为镜像,完成的是英雄精神的薪火相传。

      

      而老舍、艾青、穆旦笔下的民族苦难叙事、今年高考作文题的时代叩问,升华的更是“平凡与伟大”“历史与未来”的精神内核,其所蕴含的深意,也将不断提醒着一代又一代青年,铭记历史,传承民族精神,在时代的浪潮中,肩负起属于自己的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拼搏。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