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的哲学时间:2025-06-20 一直以来,我家藏着一种哲学。 一针,一线。奶奶缝补衣服时总是很专注。有风吹过,卷动她的发丝,像秋天的芦苇般飘扬,一朵朵芦絮起伏。“衣服破了再买一件吧,不用补!”大家都这么劝她。可她有自己的坚持。阳光透过梧桐树的叶子,细碎地洒在她的肩头。浅绛,淡绿,藤黄,她的针盒里充满颜色。她用针线把爱都收拢起来,贴紧我们的身体。还有奶奶细密的手纹,那是她细密的爱。她总说,东西破了,别着急,慢慢补一补。这,就是奶奶的生活哲学。 一笔,一划。妈妈手写输入时同样专注。落日的余晖抹去了晚霞最后一抹酡红。夜,仿佛半透明的黑纸,一点一点铺展开来,剪出了妈妈微微弯曲的背影。“发语音就好了,手写多慢啊!”我劝她说。“虽然慢,但文字输出更能沉淀出感情,更凝练,我喜欢这样的感觉!”她总是这样坚定地“回击”我。窗外的霓虹灯斜斜地闯入书房,却被妈妈柔顺地化开了。“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我想起了小时候妈妈教我的字谜歌。这,是妈妈的哲学。 一字,一句。我也学着大人的模样,认真地诵读。初夏的夜,是有一点微凉,但凭着栏杆,有美文相伴,我喜欢在文字中悠悠地徜徉。“手捧书看多慢啊,手机上AI智能解释多方便!”路过的行人提出疑问,我不以为然。在我看来,那文字就像奶奶手里的针线,不紧不慢;那诗词就像妈妈指尖的节奏,抑扬顿挫。我终于明白了奶奶的哲学,妈妈的哲学。我想,我也有自己的哲学。眼前的纸页上,是一首木心的诗: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都慢下来了…… 其实,奶奶,妈妈,还有我,都是一样的哲学,你可曾发现?(烟台永铭中学 初一十四班 刘雨馨 指导教师:戴萍萍) 上一篇穿越下一篇与“白球”待在一起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