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砥砺深耕行致远 笃行不怠领芳华 ——平昌二中部分新进教师赴成都石室中学暑假研修培训时间:2025-07-25 六月的暖风吹过,迎来了七月的酷热,为加强校际师资培养交流,共享优质师训资源, 共促教师专业成长。2025年 7 月 13 日-15 日,我校新进教师赴成都石室中学参加了新入职教师暑期培训。 本次培训以“石室传薪火,师道立新程”为主题,培训内容丰富多彩,涵盖“师德师风”“教学技能”“班级管理”“校史文化”“教育科研”“教育技术”6大模块,培训时间安排合理,内容充实且实用,参培老师收获颇丰。 一、名师分享,共助成长 两位名师分享了他们的成长故事。李驰老师从自身丰厚的从教经验出发,以教学环节的修炼和教师心性的修养为两条主线,深入浅出、细致入微地为新教师步入课堂、站稳讲台、走向卓越提出了建议,她以“编导”雕琢课堂艺术,用“三阶精进”铺就成长阶梯,更用心性修养诠释育人真谛,为新教师的成长发展掌灯引航。陈亮则结合自身20余年教学经验与生动案例,为新教师系统阐述了从入职到成为合格教师的成长路径,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指导价值,为新教师快速适应教学岗位提供了有力指引。 二、教师掌舵,AI护航 石室中学黄思诚老师结合自身AI赋能化学课堂的实践案例,系统阐释数智化教学的内涵与实施路径,为新教师把握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边界提供了兼具前瞻性与实操性的指导。此外,王庆伟老师还系统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意义和教育应用的前景,重点解析了机器学习三大流派:符号主义、行为主义、连接主义及其理论基础,立足于实际应用,从多方面指明了AI技术应用到教育的路径,告诉教师在技术赋能中要坚持立德树人。 三、教育科研,提升能力 石室中学教师发展中心科研研究员王慧老师以石室中学悠久的教研传统为切入点,结合丰富的案例与实操指导,如一盏明灯指引着新手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为新手教师系统解读教育科研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助力新教师突破科研认知误区,提升专业发展能力。 四、共酌教育,一路生花 石室中学叶江寒老师结合自身入职后的实践探索,从教学准备、能力提升、团队协作等维度,为新教师提供了系统且实用的成长路径,兼具实践指导性与经验借鉴意义;赵嘉欣老师结合自身入职一年的实践经历,以“向外学、向内求、向前走”为脉络,为新教师分享了扎实教学根基、实现专业成长的实操路径,兼具真诚感悟与实践智慧。这两位新教师的成长经验分享,给各位即将站上讲台的老师吃了一颗“定心丸”,让老师们充满教育激情。 五、智领班级,慧育成长 石室中学王序名老师结合自身带班实践与典型案例,面向新手班主任,系统分享了班级管理的核心理念与实操策略,为新班主任提升履职能力提供了有力指导;肖文翰老师首先强调了“给愿景”的重要性,指出愿景需要匹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置挑战性目标并辅以及时反馈来提升动机水平,从而凝聚人心,实现从“我”到“我们”的转变;唐荷老师从“磷脂分子”班牌到班级文化墙,以创意将“好学致远”的精神具象化,让我们看到育人工作如何在平凡日常中播种希望,让责任升华为艺术。这三位老师的班级管理方法不同,但立足点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三位老师分享的“班级管理”,干货满满。 培训最后,北湖校区教师发展中心胡林主任作结训仪式总结发言。胡主任回顾了3天的充实培训,肯定了学员的积极表现,对新教师提出四点期望:一要立德修身,筑牢师德根基;二要精研笃行,提升专业能力;三要砥砺奋进,保持进取姿态;四要润心爱人,以关爱点燃学生。 最后强调“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使命,勉励新教师传承石室精神,培养栋梁之材,并感谢各方支持。 石室中学“古今一校、扬辉千秋”的治学精神,通过名师成长故事与校史文化浸润,在我校新教师心中植下“躬耕教坛”的职业信仰;重塑专业基因——AI教学边界的厘定、科研方法的破壁、班级管理的艺术,构建起“师德为根、技术为翼、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师能力模型;激活共生生态——两校共享的师训资源与持续联动的教研机制,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树立了“共琢玉成器”的协同范式。当我校新教师带着“三阶精进”的成长密码与“磷脂分子班”的育人智慧重返校园,这场跨越时空的师道接力,终将化作润泽巴山学子的绵绵春雨。(图文/李玖洪 何敏 初审/苟敏 复审/杨华 终审/谢锋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