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教育纵横 >>教育要闻 >> 以理论贯通性与实践创新性破解思政课唯物史观教育难题
    详细内容

    以理论贯通性与实践创新性破解思政课唯物史观教育难题

    时间:2025-09-16     作者:教育文摘网【原创】


          虽然已经有了多年高中一线思政课教学经历,但一直存在着一些困惑:第一、怎样处理好大中小学思政课唯物史观教学的断层、重复与衔接的问题,怎样才能做好填补小学、初中唯物史观基础薄弱问题又能很好地与大学理论衔接问题。第二、难以引导学生从唯物史观的理论层面上升到思维方法的高度,脱离不了死记硬背的窠臼,难以理论联系实际。第三、老师在唯物史观教学中难以真正做到“素养导向”,最后总是不自觉回到“知识灌输”老路。有幸在第一时间拿到北京联合大学崔靖娟老师的新作《唯物史观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一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25年)。顿时眼前一亮,此书一一击中本人的痛点,给了量体裁衣般的解答。此书以唯物史观为“核心因素”,构建了贯通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梯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师素养提升方案,为新时代思政课唯物史观教学提供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解决方案。

          一、从“人”出发,目标设定因“人”而“异”

          思政课不是僵硬的说教,而是一门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科学。书中融合哲学、政治学和教育学、心理学等多方面学科的理论体系,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起点,深入研究原著、学习原文、领悟原理,并结合党和国家颁布的政策文件、法规及指导性文献进行分析,在充分借鉴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研读大中小学几十本思政课教材,力图从新角度解读文献以及在运用新材料方面实现创新。最难能可贵的是,书中科学地分析了大中小学学生学习唯物史观的身心特征和认知规律,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如:小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容易接受和喜爱有新鲜感的事物。所以,唯物史观教育要注重具体化、趣味化、故事化和活动化,通过历史故事和活动传递“人民创造历史”的朴素观念。初中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理性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则可借助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现实热点,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其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初步认知。而针对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则分别侧重于系统性理论学习与探究性学习。

          这种梯度式的唯物史观教学目标和方法设计有效地避免了大中小学教学设计的割裂、断层,同时也预防了揠苗助长、操之过急。让各阶段的思政课教师明白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守护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固步自封,也不急于求成。

          二、从整合教学内容出发,破解教学碎片化、重复化、断层化

          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唯物史观一体化教学的关键是教学内容的一体化整合。书中分别从“唯物史观视角下的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以及群众与英雄的地位”四条主线阐释了唯物史观的教学元素,并分别详尽地整合了各学段唯物史观的教学内容。体现了教学内容整体设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有利于大中小学各个学段在坚守好自己责任田的同时,还能彼此关照、协同联动。不仅如此,本书还提供了实用有效的教学角度和方法。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式现代化时,就提供了运用不同学段的教材、运用党史文献等方法,还有提供了切实的案例指导和延伸阅读,省去了老师查找资料的麻烦,可以极大地提高备课和上课效率。

          三、从打造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出发,培养好一体化教学的实践者

          思政课教师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是,自身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理解不深刻、不到位、不准确,专业化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这造成教师只能传递表层知识,无法深入剖析思想内涵;只能引导学生机械记忆,不能帮助学生理解精神实质。值得注意的是,书中为思政课教师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方法和策略。如,阅读唯物史观经典原著,研究唯物史观相关论著成果,提供了相关推荐书目。另外,书中还指出了各学段的唯物史观要求,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纵向贯通能力;还提出要挖掘历史等学科的唯物史观元素,以扩充教师的横向整合能力。构建教师共同体协作教学、双向驱动和实践教学、数智赋能创新教学,以评促教、教学相长,这些教学法也是提高教师唯物史观素养、提高教学迁移能力的法宝。以上这些实践路径,能够有效弥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在唯物史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短板。如,理论欠缺、不会衔接、不会拓展以及不敢深挖等。

          总之,在思政课唯物史观教育薄弱的背景下,本书的价值犹显深远。它既整合了大中小学思政课唯物史观的知识体系,又形成了思维进阶,还提供了提高教师素养和教学迁移的实践范式。它不仅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更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研室以及教育机构等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必备参考书目。同时,这对大中小学历史学科的唯物史观一体化教学也有重大借鉴意义。所以,对于从事思政课教学或历史学科教学的同行们而言,将本书作为案头必备的参考书,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作者: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   侯桂英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