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策略时间:2025-09-02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长赤镇桥梁小学 何林成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同时还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 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呢? 一、明晰群文阅读教学下语言运用的含义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首先就要弄清楚群文阅读与语言运用的含义。什么是群文阅读教学?这个问题很多的专家和学者都做了解释,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其关键和核心在于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针对阅读目的 (议题)同时阅读多篇思想内容或形式风格相关联的一组文章,以达到多视角、多层次感知了解为目的的阅读方式或行为。语言运用在2022年义务教育语文 课程标准中解释为“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群文阅读教学中,主要围绕议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对话、合作、情景等手段,让学生在积累与理解、比较与整合以及模仿与写作过程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二、围绕学段目标,合理设计语言运用内容 在2022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点的培养目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形成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性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的语境中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深厚感情。”因此,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要根据教材主题单元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科学合理的选择群文进行设计。在群文阅教学下学生语言运用训练上,低年级重点关注汉字的建构、构词方式、词语意义、词语的感情色彩、口语表达、说话训练等。 例如: 学习数字谣(一二三四五) 二读:趣读童谣。(为每首童谣选择最合适的诵读法,趣味诵读。) 三读:圈出趣处。(圈出童谣中你觉得最有趣的地方,并试着和同桌交流交流。) ——选自《童谣中的趣》校内骨干教师群文阅读示范课 从教师设计的这一教学片段可看出,一、二年级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把读放在了重点,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年级在低年级训练的基础上,主要侧重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积累好词好句,了解经典的构段方式、进行仿写训练,初步把握文章脉络,学习常用的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结合具体的语境,能准确、规范的表达,明白故事中的道理。 例如: 师:故事中有几个角色?(两个)分别是?(陶罐和铁罐) 师:这个故事中有两个角色陶罐老师把他作为角色一,铁罐作为角色二,那么陶罐是个怎样的人?(谦虚)你从哪儿可以看出? 师:他读得怎么样?读出来谦虚没有?(抽生读) 师:是呀!陶罐子可真谦虚,那铁罐呢?(生:骄傲、傲慢)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谁能骄傲的读读?(抽生读) 师:是呀!一个谦虚,一个骄傲。两者性格截然不同,我们都是从他们说话中感受到的,这是什么描写?(语言描写)一个人的语言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我们在写作文时也可以用上这种方法。 师:最后谦虚的陶罐怎么样?(生: )掘出来之后是什么样子?(生: )而骄傲的铁罐却? 师:不同的性格带来不同的结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师:观察阅读单,你发现了他们什么特点?(两个角色,两种性格,不同的结局,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 师:这个道理是怎样得到的?所以我们需要读故事、品人物、明道理(读故事 品人物 明道理)读、想、找、画、悟 ——选自《寓言中的对比》校内骨干教师群文阅读示范课 在这一片段教学中,教师通过学生读、比较体会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性格特点,从而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高年级则应该关注篇章的运用,引导学生体会语言、句子的作用,从阅读材料中发现写作方法,同时进行文章的仿写、扩写等训练。 例: 师:我们再次感受了伟人的形象,在这几篇文章中,你从抓住了文章中那些句子,从中读出了毛主席具有怎样的品质?请在文中找一找,并小组内交流。 预设句一:毛主席舀了两碗茶水送到她们母女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的玉米碎粒。选自《毛主席在花山》 (语言、动作描写,写出了毛主席在生活中关心老百信,平易近人。) ——选自《走进毛泽东,领略伟人风采》获市群文阅读教学课赛二等奖 这一片段教学中,教师关注了人物描写的语言和动作,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刻画了毛主席伟人的形象。 三、创设真实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语言运用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 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真实的教学情景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合理的利用学生真实的生活情景,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思维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例: 师:听音频导入 1.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频,请同学们认真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猜一猜是谁发出来的? 2.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是谁发出来的?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听到的声音吗?(评价 你的小耳朵可真厉害 你听得可真仔细) 3.孩子们,这些声音化成文字就变成了这些词语,谁来读一读?生活中像这样模拟声音的词,就是拟声词。(板书 拟声词) 4.在我们学过的课文里也出现了许多拟声词,谁还记得?老师节选了一些,一起读一读,里面的拟声词是谁?沙沙沙是小雨的声音,轰隆隆是打雷的声音,拟声词可真有趣。(板书 有趣的) ——选自《囊萤夜读》市阅读教学课赛二等奖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了音频的情景形式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群文阅读有效的教学活动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在群文阅读教学下,精心的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时刻都有机会进行语言训练,语言联系也就无时不在,最终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言的运用能力。 (一)在诵读与积累中,培养学生语感。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必须大量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采用自读、指名读、小组读、分组读、齐读、竞赛读等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识与理解。 例: 师:读得真整齐,你们发现课题里面哪个字最复杂?(囊) 师:在甲骨文中,囊是个象形字,字形上方是个“木”字,中间两个是“贝”字,下面是个口袋的形状,合起来就像一个大口袋中装着两只贝壳和一捆木柴。小篆的“囊”变为形声字,字形就像两头都捆起来的口袋。你看,“囊”字就是像这样,从甲骨文演变成今天的楷体字。囊的本意为口袋,如(探囊取物),用作动词时,表示用口袋装,如(囊萤夜读) 师:同学们,请拿出你的手,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囊字的笔画很多,写各部件时就要写得紧凑,还要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萤,在草丛中飞的虫儿,上面是草字头,中间的秃宝盖要写得宽一点,下面是个虫字。再次齐读课题。(读得真响亮) 师:那课文中的这个囊装的是什么?是妙计吗?(预设:装的是萤火虫)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如 看注释 看插图) 读题目: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选自《囊萤夜读》市阅读教学课赛二等奖 从这一片段中,教师采用多种方式的指导学生朗读,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对本文知识的理解,为后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在比较与整合中,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筛选能力。比较与整合是群文阅读最大的特点,通过对多篇文章的比较,提取关键信息,从而达到共建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文章的内容要相当熟悉,还能够提升学生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 例: 师:1.出示阅读提示 ①找一找,文章中描写毛主席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 ②想一想,从这些描写中,你又读出了这是一位怎样的毛主席? ③注意:在整篇文章阅读时要运用我们所学到的有目的阅读方法,抓关键词句。 2.阅读卡片二 篇目内容 人物形象 描写方法。 《毛岸英》父亲的关爱,伟人的胸怀 语言、心理、神态。 《毛主席在花山》生活,关心百信、平易近人 语言、动作。 《这思考的窑洞》工作中,顽强的毅力,高瞻远瞩 语言、动作、心理。 ——选自《走进毛泽东,领略伟人风采》获市群文阅读教学课赛二等奖 在结束单篇文章的学习后,教师出示另外的几篇文章,让学生在其它几篇文章中找到毛主席的其它形象及描写方法,这样提升了学生的语言归纳、筛选、总结的能力。 (三)在模仿与想象中,深化语言运用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应珍视学生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的启迪。”给学生指名路径、方法,在模仿中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这样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 例1: 师:首先我们仿写第一段:(1)、春天到底有多小?闻闻小花朵也许会知道。花朵说:“他常站在我的花瓣上跳舞,跳完舞,又钻进小小的花苞里睡觉。”同学们都来当一回小诗人,开始创作吧! 师:你们仿写完成了吗?好,我们请位同学来分享一下:春天到有多小?问问(小蚯蚓),也许会知道。(小蚯蚓)说:春天是一粒草籽,快要破土而出了 。 师:同学们完成了吗?我们一起来填一填,第一个可以填(吹吹打打):同学们可以想一想,什么场景用到(吹吹打打)呢?对了,在民乐演奏中可以用到这个词语;第二题(轰隆轰隆),什么场景用到(轰隆轰隆)呢?嗯,夏天打雷可以用到(轰隆轰隆);第三题(滴滴滴),什么场景用到(滴滴滴)呢?哎,对了,小汽车按喇叭就可以用到这个词语。 ——《神奇的魔术师---春天》校内骨干教师群文阅读示范课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将模仿与想象相结合,既给学生指明了方向,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在写作运用中,迁移内化语言运用能力。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 例如: 师引导:同学们读了这几则寓言故事,找到了很多的“对比”,这些“对比”让我们对故事中人物的印象更深了,从故事中受到的启发也更明了。现在就用这样的“对比”,来创编故事。 师:这不,老师准备写一个寓言故事,可是只写了个开头。[出示开头,指名朗读] 一天,太阳和风在争论谁比较强大。风说:“当然是我。你看下面那位穿着外套的老人,我打赌可以比你更快要他把外套脱下来。” 说着,风便…… 3.练一练,说一说。4.练一练,写一写。5.给故事加标题。 ——选自《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校内骨干教师群文阅读示范课 在这个片段教学中,教师将课内所学进行总结,然后让学生有自己的所悟、所感进行描写,提升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注意:1.依标而行,科学合理的选取群文及教学方式。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必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特点选取适合学生的群文,同时合理的选择教学方式,将会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2.必须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置真实的教学情景。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学情景的设计必须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采用视、听、读、说等多种方式,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语言能力的提升。反之就会让学生觉得,所设计的情景只是为了表演,对现在、将来毫无用处,那样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3.遵循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流程。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必须遵循群文阅读中语言建构的方式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理解文本表达内容、比较整合、提取关键信息、模仿想象、迁移内化的过程,由浅入深促进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 总之,在群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多姿多彩的群文阅读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深入挖掘文本的教育元素,注重语言积累及语言运用,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凸显文本语言特色,深入浅出地培养良好语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落实学以致用的教育目标,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语言运用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