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教育纵横 >>教育要闻 >> 达州市大竹县第三小学五年级赴广子村研学活动一一一探趣广子村 点亮三小研学星
    详细内容

    达州市大竹县第三小学五年级赴广子村研学活动一一一探趣广子村 点亮三小研学星

    竹乡村集寻新趣,研学实践助成长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见真章。”研学是将书本知识落地的生动课堂,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世界的重要途径。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据《教育部等 11 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四川省教育厅等 14 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工作的实施意见》,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促进五育融合与综合素质提升,大竹县第三小学于 2025 年 10 月 22 -23日,组织五年级学生开展了以 “竹乡村集・乡村新趣”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学校领导、五年级班主任及部分辅导员全程陪同。

    1.jpg

    巴士启程:安全预热,趣启行程

           上午8:30,满载学生的巴士准时出发,“巴士课堂”同步开启。老师结合行车场景讲解安全知识,涵盖规范系安全带、禁止车内打闹及应急处理方法;同时明确当日研学行程,让学生清晰各环节安排;还组织 “研学问答”“歌曲接龙” 等互动,车厢内欢声笑语不断,提前点燃研学氛围。

    广子村初遇:开营明志,初探农耕

    4.jpg


           上午9:00,巴士抵达广子村。学生有序下车后,学校组织简短开营仪式,明确 “实践中学习、体验中成长” 的目标;老师再强调安全事项,勿脱离队伍到爱护环境,筑牢安全防线。

           上午9:30,“糯稻春秋”课程启动。讲解老师带学生走进稻田,认识水稻与糯稻的区别,讲解生长周期与用途;随后分组学脱粒技巧,双手握稻穗轻击脱粒架,金黄谷粒落下,学生真切感受 “粒粒皆辛苦”;最后分组扎制稻草人,分工捆绑、装饰,成品伫立田间,尽显传统农耕智慧。

    苎麻非遗:认知创作,体悟文化

    5.jpg

           上午10:30,“苎麻科普”展开。讲解老师手持苎麻植株,讲解其生长习性、纤维用途及传统应用(如制夏布、衣物),学生触摸植株,好奇提问苎麻纤维提取与古代用途。

           上午11:00,“苎麻手帕”创作开始。讲解老师演示“植物染料 + 手工扎染”流程后,指导学生设计图案、捆扎布料、浸染上色。拆开皮筋,纯白手帕浮现灵动留白图案,每块都是独一无二的 “非遗作品”,学生既掌握扎染技巧,也懂了非遗“自然 + 手工”的价值。

    2.jpg

    3.jpg

           中午12:10 起,学生有序参观广子村小龙虾良种繁育中心,随后前往午餐地点,午餐、午休后迎接下午活动。

    虾场探秘:趣味互动,习得新知

           下午13:40,“虾场探秘”开启。学生走进中国小龙虾良种繁育基地,透过透明观察池,看小龙虾生长环境与活动姿态;导师结合实物,讲解其成长过程、外形变化及养殖要求,学生认真倾听,部分人记录关键信息、交流发现。

           下午14:10,“虾趣无尽”游戏展开。“钓虾比赛”中,学生持钓竿耐心垂钓,钓起小龙虾时欢呼阵阵;“辨虾分类”环节,依体型、外壳颜色等特征分虾苗,轻松掌握淡水养殖知识。

           下午15:20,“虾艺工坊”启动。学生用黏土、彩纸制作 “乡村虾趣” 主题小龙虾模型,有的捏虾身虾钳、剪虾须,有的设计乡村场景,作品充满童真,锻炼动手与审美能力。

    返程总结:实践留痕,成长续航

           下午16:00,活动结束。学生在小龙虾良种繁育基地前合影,笑脸定格成珍贵记忆,随后有序登车返程。

           “研学之路印足迹,实践之光照成长。”此次研学让学生走出校园,在田野与虾场中观察、实践、感悟,既领略乡村美与人文底蕴,习得农耕、非遗、养殖知识,也提升综合素质,深化爱乡之情。研学不止步,期待学生在知行合一中探索成长。(来源:达州市大竹县第三小学 袁华)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