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阳区职业中学:车间当课堂 校园建工厂

作者: 教育文摘网 【 转载 】 2025-10-20

      机器的轰鸣声与师生的讨论声在车间里交织。位于四川巴中恩阳工业园的巴中工投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线上,一群身着工装的学生正认真记录着银耳从原料筛选到成品包装的每一道工序。

     “在这里上课特别有意思!”恩阳区职业中学学生小杨一边检查产品包装一边说,“我们刚开设的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现在直接在企业里上课,边学边做,收获很大。”

      这个充满活力的“车间课堂”,正是恩阳区创新推行“厂中校、校中厂”产教融合模式的生动写照。

      车间里的“特殊课堂”

      走进恩阳各个工业园区,多家企业的生产车间里都设有“恩阳区职业中学产教融合合作单位”的标牌。在这里,学生们在企业技师和学校教师的指导下使用设备、参与生产流程。

      “真岗实练让学生们进步飞快。”一位企业负责人指着正在操作的学生说,“他们不仅熟练掌握了操作技能,还了解了生产标准和工艺流程。”

      在巴中工投的“厂中校”里,学生们直接参与“巴山粹”银耳从原料入库到成品包装的全过程。“这种实操训练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触手可及。”刚参加完实训的学生邓丽君说。

      学校里的“教学工厂”

      与此同时,恩阳区职业中学校园内的实训基地里,两条全自动生产线正高速运转。这个被称为“校中厂”的实训基地,既组织技能训练,又承接真实生产订单。

      “我们生产的手机已达15万余台,马达30多万个。学生上午学理论,下午进厂实践,产品合格率直接纳入课程考核。”电子信息专业教师介绍。

      在这里,教学项目转化为生产项目,技能考核融入质量检验。学生们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锤炼技能,为就业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技能大赛见证育人硕果

      产教融合的深入推进,催生了丰硕的育人成果。近年来,恩阳区职业中学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

      文景毓、张成成在省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荣获无人机项目一等奖;赵杜英在研学实践中获评省级“二级小作家”;邓丽君等8位同学在四川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在市级技能大赛中,更有邓洪乾等17名学生分获一、二、三等奖。

      目前,全区已组建产教融合同盟9个,建成“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站9个,培养具有下一代互联网(IPv6)搭建与运维、智能新能源汽车等职业证书的高技能人才178名。

      校企共育谱新篇

      据了解,恩阳区为认真落实“新八级工”制度,通过深化产教融合,逐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园区搭台、企业主演、学校协同的多元主体共建共育技能人才格局。

      “让课堂对接车间、教学对接生产、证书对接岗位,是我们探索落实‘新八级工’制度的核心。”恩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恩阳这片热土上,产教融合的实践正在书写着技能人才培养的新篇章。车间里的课堂不仅传授着技艺,更孕育着希望;校园里的工厂不仅制造着产品,更锻造着未来。随着“厂中校、校中厂”模式的深入推进,恩阳区将为区域产业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人才动力。(来源:四川观察、恩阳区职业中学)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取消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热点聚焦
  • 教育纵横
  • 考试题库
  • 校园之友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