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人物访谈 >>人物访谈 >> 让学生在识字教学中绽放光彩
    详细内容

    让学生在识字教学中绽放光彩

    时间:2020-07-01     作者:教育文摘周报网【原创】


    徐芳芳.jpg

    商丘市梁园区木瓜园小学 徐芳芳

    新课标中明确规定: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教学中我们可以教给学生许多生动有趣的识记方法,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在课内打好识字基础;并进行课外巩固,注重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效率。怎样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呢?

    一、灵活运用“音、形、义三步走”教学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集形、音、义于一体的字理文字,倘能循其规律识字,则会情趣横生,趣味无穷。“音、形、义三步走”教学方法强调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其主要内容是:在教学中,初读课文阶段,以掌握字音为主,渗透字义和字形;理解课文阶段,主要是了解字义,巩固字音,继续渗透字形;学懂课文后,以识记字形为主,巩固字音、字义。这种灵活运用“音、形、义三步走”教学方法,彻底改变了过去孤立识字的弊端,真正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汉字是以象形为本源的文字,是音、形、义三维合一的“图画”文字。所谓识字是“见形而知声、义,闻声而知义、形也”。如在教学最具创造力的象形字时,我通过读其声、绘其形、写其意,使学生认读和书写时体会其独特的美质。在教学“木”这个汉字时,我先在黑板上出示树的彩色画片,于是便像讲故事似的,边讲边画一棵树。提问:这是一棵怎样的树?(高高的树)古时候我们就根据树的模样,创造出了表示树的这个字。起初就是这么写的,出示古时候用的象形字“木”。后来慢慢地变得越来越像今天的“木”字了。然后再教学“木”的读音及笔顺。让学生把对字形、字音与字义的感知结合在一起。这样教汉字,表形、表意的特点就充分显示出来了。

    二、在师生互动的课堂上巧妙识字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识字的主渠道。要创设情景,发挥主体性,给学生独立识字的机会,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发现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独立掌握生字,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形成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效率。

    1.“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识记字形。我们知道,新知识的获取往往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同样,学生认识新字的过程,也往往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上。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利用儿童已经学过的笔画、部首、熟字,采取加加、减减、换换的方法来引导学生随机识字。老师还可以把学过的字进行分类,让学生说说这些识记方法,充分发掘学生头脑中的迁移、联想功能。例如,我在教学“相”字时,让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相”字。有的说“相”字加一个偏旁“心”字底就变成“想”,有的说“相”字减一部分就变成了“木”或“目”。还有的说“相”字换一个偏旁就变成了“泪”字。听了他们的回答,我不仅感叹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及时进行表扬还当堂发给他们智慧星,并鼓励全班学生以后一定要多动脑。得到老师的表扬,学生自信心增强,对主动识字有了更高的兴趣。

    2.利用形声字特点记忆字形。汉字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字是形声字,部首表示字义,声旁表示字音。形声字的这一特点能比较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字形。例如:如教学“捎、哨、梢、稍”这些字时,让学生进行比较,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发现它们的偏旁不一样,右边都是一个肖字,学生感悟到形声字声旁表示字的意思,声旁表示字的读音的特点。学生根据这一特点很快记住了这些字,而且还能通过偏旁推测出字的大概意思。看见学生对形声字产生了兴趣,我对学生说:“瞧,我们的祖先多聪明呀,用偏旁表示字的意思,用声旁表示字的读音,这样大家就算不认识这个字,只要根据声旁和偏旁就可以大致推测出这个字的读音和意思。”学生发出了阵阵赞叹,眼睛闪烁着敬佩的目光,并举一反三列出了自己认识的许多形声字。在学生畅谈发现的基础上,我总结形声字的规律。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找出规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又提高了识字效率,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3.利用形象识字法识记字形。学生的兴趣直接影响识字的效果,有些生字可以通过编一个故事、儿歌、谜语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一下子就能记住,而且不易忘记。如教学“困”字,可编成儿歌:一个公园四方方,一棵小树在中央。教学“众”字,可编成形象字谜:一人在前,两人跟。教学“休”,可编成顺口溜:一个人靠在大树旁休息。我在教学“苦”字时,编成这样一个故事: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真苦啊,冬天一家十口都挤在一起,没有被子,只能盖些草。这样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苦”字的形义都记得非常深刻。因此,运用形象识字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只不觉地把字形永久地保留在脑海中。

    三、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开心识字

    低年级学生爱玩是天性,注意力难以保持是其年龄特点,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模式化识字方法是不符合儿童的天性,也不符合课改要求的。因此,可以让学生在“玩”中识字,轻松、有趣的游戏无疑是孩子们巩固汉字的最佳办法。

    1.找朋友。教师准备一些同声母、同韵母或同音不同字的生字卡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找到声母、韵母相同的或读音相同的字,还可以准备偏旁部首相同的或能组成词语的生字,让学生找到后,读一读,交朋友。如在教学“转”字中,我根据合体字的规律,把它们分别制成偏旁部首、独体字两个部分的卡片,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边跑边说:“我是‘车’字旁,谁来和我做朋友?”到讲台后另一个同学马上也拿着卡片,边跑边说:“我是个‘专’,专心的专,我来和你做朋友。”两个人把“车”字旁、“专心的专”组合成“转”字。再让学生整体地识记汉字,自己发现和总结汉字的构字规律,以此提高识字效率。

    2.摘苹果。一棵苹果树,上面挂满了苹果,每个苹果上标着一个汉字。把认识的、读准确的生字苹果摘下来放进果篮里,比一比谁摘得最多。如在教学《水乡歌》一课时,我在苹果上写上生字:接、扬、桥、座、过、帆、朵、湖、飘、满、装。并对学生说:“树上挂满了许多聪明果,谁要想得到它,就要说出它的名字。”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为了得到可爱的聪明果,就会积极投入到这个游戏中去,学生在游戏中不仅学到了记忆生字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编儿歌或谜语。儿歌和谜语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识字方法。在教学中,我一方面可以创编儿歌或谜语教学生识字,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自编儿歌或谜语识记生字。在班级中可以开展猜字谜比赛,让学生自己编字谜,然后去猜别人的字谜,评出编和猜的优胜者。如,十月十日(朝),又在村中(树)一月长半斤(胖)等等,尽管学生编的字谜还很幼稚,但是经过日积月累,相信学生编顺口溜的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而且会编出更加顺畅自然,琅琅上口的的顺口溜。还可以引导学生编儿歌。如:“天晴晴,水清清,请你来,做事情,小朋友,背书包,吃饱饭,不要跑;洗衣服,用水泡,过新年,放鞭炮。”在朗朗的儿歌声中,学生对识字的热情高涨起来,而且识字能力与主动识字的愿望都得到了提高。

    四、结合生活识字,提高识字能力

    生活为孩子们营造了最好的识字环境,为了扩大学生的识字量,识字教学还必须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可以从看书、读报、看电视中识字;可以从各种学生喜爱的商标、包装袋上识字,可以从各种路牌、单位门牌、广告牌中识字等等,并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识字交流会,进一步扩大识字信息量,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语文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生活本身又蕴涵着丰富的语文知识,生活与课堂密不可分。我们倡导在生活中识字,主要意思是把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积累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的学习习惯,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我们在教学生字时不必要逐个讲解,而是可以先问学生,这一课的生字你已经有哪些掌握了?你是怎么学会的?如在学习“巧”字时,我在让学生交流自己是怎样识记“巧”字时,有的学生说:“在巧克力包装纸上见过这个‘巧’字。”有的学生说:“我在报纸上看见‘妈妈有一双巧手’这句话里有这个‘巧’字。还有的学生说:“妈妈给我买的巧巧虾条上有‘巧’字。”这样将学生的识字过程延伸广阔的生活空间,为儿童打开了更多认识世界的窗户,使学生知道识字的过程不仅仅在课堂上,生活中也要留心观察,扩宽了学生自主识字的途径,激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语文课一旦与生活相“链接”,儿童的语言便似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全新的变化,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识字,既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习惯。学生还能运用自己所学的识字方法主动识记生活中的汉字,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识字教学中绽放光彩。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