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都是小小篆刻家”时间:2020-11-24 篆刻,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文化,正在悄悄地走进校园。山东烟台芝罘区万华小学组建起书法暨篆刻艺术社团,小学生打开智慧的头脑,一双双灵巧的小手在刀与橡皮章上创作着,传承着远古的文明...... 作为书法特色学校,万华小学的书法教学是学校全体教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学校一直延续着书法社团,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和活动,邀请书法家进校园指导教学,为爱书法的孩子们提供学习提高的平台,学生的书法认识和书法水平一直稳步提升。铅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小学阶段学生可以接触的内容比较丰富,但诗书画印不分家,学生对印的了解,知之甚少。看到了学生书法作品的不完整,触动学校老师追求精致的心。关于篆刻的基础知识立即提上日程,并在社团活动中开始渗透。目前,篆刻社团的孩子们都已经成为掌握了基本的篆刻创作,有的学生已经篆刻出“精品”制作了。 一切源自于喜爱。对小学生来说,篆刻工具、材料以及创作过程,从创作难度和制作安全上存在一定困难。学校老师潜心研究,发现橡皮章比较适合幼儿,但篆刻原理和石刻基本相同,软度适中易于操作。学生很喜欢。经过学校对社团活动的统一要求,师生双向选择,书法(篆刻)艺术社团成立了。内容包括书画的相关内容,如艺术字、诗配画、橡皮章等等。 准备和适应的过程不是很轻松。橡皮章的准备工作有两方面,一是思想上的准备,二是工具上的准备。对学习有一个根本上的认识,了解篆刻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需要一点一点地练习不辍,一点一点的积累,从一开始就做好准备,遇到困难要坚持,不能半途而废。 工具的使用上最重要的是安全。老师要求从意识上高度重视,并与家长及时沟通,保证学生在家练习时的安全。从握刀的方法上,技法上强调安全,让学生建立足够的安全意识,教学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刚开始上课时,老师可是捏着一把汗。上课之前准备好了碘伏、棉签、创可贴等处理小伤口的用品,前几节课要求学生戴好胶皮手套上课。尽管如此,小小意外是难免的。 因为喜爱所以坚持,孩子们用事实说服了老师,说服了家长。随着学生对刻刀的熟练掌握,保护自己的能力越来越强,顺利度过了适应期。一学期下来,已经出章了。最早期的作品以校园内植物篆刻练习为主,如大楝树、楝之花、楝之叶、楝之果等等。看到了自己作品反复印制,积累成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倍增,为自己的作品自豪。 在学校百福路上,学子们进行描摹创作,亲手刻制出一个个福字。国庆节期间,学校还创作了中国结、和平鸽、生日蛋糕的组合篆刻等,学会了自己的名字的篆刻方法、书签的制作、信封的装饰等。 疫情期间,在校长的建议下,老师进行了百家姓和甲骨文的线上教学。章面的大小翻倍,学生的控制能力进步巨大。橡皮章的内容包罗万象,可以拓展的的内容十分丰富,学生们乐此不彼。 篆刻,一条艺术引导的路,也是一条习惯培养的路。时下小学生学业繁忙,压力也不小。但学生需要学会发现自己的喜好,找到合适的释压出口。孩子们在学习和练习专科技法的基础上,静下心来刻刻印印,其中的美好只有做过了才知道。 每一次的小心精致,每一次的不厌其烦,每一次的精益求精,孩子们在艺术创作中身得到极大满足,在习惯爱好和能力上得到提升。下步,根据实际情况,学校将在橡皮章的基础上尝试一下木刻,充实一下孩子们艺术的童年。( 孙若语 金丹 武秀丽) (编辑/旭旭 审核/千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