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阳光生命课堂 助力教学提质增效—— 平顶山市湛河区东风路小学开展课堂教学月系列活动时间:2020-11-26 为提升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同时,加强东风学区、盟校及家长间的合作共育、交流分享,10月20日——11月20日,我校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课堂教学活动月系列活动,活动分课例展示、评课磨课、展评展示三个层面进行,学校32名教师参与了作课,全体教师参与评课和磨课。 一、课例展示 本次作课的32名教师在平顶山市湛河区东风路小学“五环五疑”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设计教学。 01关注起点 关注起点就是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程标准,本次上课的老师们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情。以学定教,顺势而导。如:二年级的周冰老师,关注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同时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把课堂上得有趣、有味,吸引了孩子们的课堂兴趣,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02关注教材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载体。老师们独具慧眼深层次解读教材。如:六年级张丽老师讲授《穷人》一课,抓住题眼“穷”字,一步步引领孩子们,通过环境、心理和语言的描写反映人物的品质。 03关注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学在得法。如:五年级吴泞甫老师教授数学课《整数是小数的除法》,在教学时,吴老师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更好理解学习内容。同时,为学生有效、合理解决问题吴老师还采用比较各种算法,从中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04关注主体 从本次作课的情况我们看到,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越发凸显。教师关注、践行“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这一重要课堂理念。如:五年级语文张秋霞老师古诗教学《题临安邸》,在张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进而让学生按照古诗的方法学习古诗。从而更加深入理解此诗的主旨。 05关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如:四年级郭晓君老师的《可能性》,她通过设计学生喜欢参与的摸球等一系列教学环节,运用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体验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培养学生的思维性及口头表达能力。 参与展示的各位老师均能融入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思考,呈现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二、评课磨课 在各教研组集体备课时间,在教研组长的有序组织下,老师们通过具体课例,紧紧围绕“如何构建阳光课堂,提升课堂效率”这一问题,有理论和课例相融合,以备课组为单位,做以研讨。并对具体课提出自己备课组的意见和建议在教研组做以分享。 三、交流展示 01专业指导 经过课例展示和评课、磨课后,教研室陈亚敏、梁芳芳、耿会娜三位老师到校进行观课并指导。 02共建交流展示 11月19日上午,学校又开展了学区、盟校课堂共建暨家校共育课堂交流活动。来自学区、盟校褚庄小学、家长代表共百余人参加了此次交流活动。 交流活动中,陈黛娟、李惠子、毛晓菲三位老师,分别展示了语文、数学、音乐课。 陈黛娟老师的数学课《认识线段》,通过学生观察、参与实践、发现、(总结)的教学思路,步步深入,环环相扣,教学中,陈老师深知“授之以渔”的道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在闯关环节“两点、三点、四点能连几条线段的问题中”让学生举一反三、深入思考,总结其规律。整节课,师生关系融洽,陈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李惠子老师的语文课《在柏林》,立足学情,勇于创新,让学生初读小说给出的情境,让学生大胆猜测小说的结尾,提出质疑,充分调动了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和质疑的能力,激发了孩子们读小说的兴趣。然后通过英文歌曲《告诉我为什么》和诗歌《和我们一样享受》,让学生通过主唱小男孩充满震撼的声音,一幕幕惨烈的战争场面和一段段战争现实的控诉,让学生悟到这篇小说的主旨和它独特的写作特点。 毛晓菲老师的音乐课《赶圩归来啊哩哩》,给在场的所有人带来美的音乐享受。毛老师通过各种情景创设、旋律变化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歌曲演唱风格,同时,毛老师抓住速度、情绪、力度的变化,不断激发孩子们演唱的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演唱,孩子们对《赶圩归来啊哩哩》这首歌曲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对各民族文化也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四、总结表彰 经过各教研组集体评课及教师评价打分,在本学期阳光课堂构建活动中,我校评选出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3人:李惠子、陈黛娟、毛晓菲。周冰、吴泞甫、高艳丽等老师分获优秀奖和一等奖。在全体教师会上给予以上教师表彰并合影留念。
这次教学展示月活动,不仅仅展示的是一节节新颖、活泼、有鲜活生命力的课堂,更珍视的是作为教师自我成长的内驱力、集体协作的向心力,和与家长携手共促学生成长的强动力。相信东风路小学的阳光教师会不断钻研、精心合作,继续行走在构建阳光课堂的道路上!(平顶山市湛河区东风路小学供稿)
(编辑/旭旭 审核/千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