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建特色文化 打造品牌学校时间:2020-11-28 创建特色文化 打造品牌学校 ——河南省罗山县第二实验小学打造名校经验略谈
河南省罗山县第二实验小学 杨宜武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为新时代义务教育工作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旗帜鲜明地将“立德树人”与“素质教育”一体化设计安排,明确“五育”并举,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如何依据《意见》精神,创建特色校园文化,打造“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呢?河南省罗山县第二实验小学就是这样创建特色文化,打造品牌学校,成为社会认可,家长满意的一所名校。 一、让优美的校园环境吸引人 走近罗山县新区,高楼鳞次栉比,道路笔直交错,在龙池大道中心南侧,远远地就可以看见一座高大的“彩虹门”凌空矗立,乳白色的门柱上“罗山县第二实验小学”九个鎏金铜字,在阳光的映射下熠熠生辉。 漫步校园,花香四溢,绿树成荫,东、西两个花圃内的回廊曲径通幽。教学楼、综合楼和新教学楼由北向南依次排列,整齐对称,各成一体。校园主题标语鲜明,“文化长廊”惹人注目,宣传橱窗版面新颖,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春风拂面,孩子们的心灵在鸟语花香和书墨翰香之中自由地翱翔。 学校秉承“对学生全面负责、为学生终身发展着想”的办学理念,坚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铺路”的办学宗旨,以“轻负担、高质量、有特色”为办学目标,倡导教师博学善导,因材施教,做“最受学校信赖、最受家长满意、最受学生喜欢”的教师;学生“乐学、善思、合作、求实,博爱、崇德、勤奋、创新”的校风逐渐形成,“学校做个好学生、家庭做个好孩子、社会做个好公民”浸入每个学生的心中。 二、以特色的校园文化引领人 为了让学校成为师生成长的家园、乐园,学校领导站在自我的角度上去思考、谋划,决心以“创建书香校园、打造温馨学堂”作为学校特色发展的切入点,深入开展校园、班级文化建设。创建的校园文化得到各级领导的认可,赢来了兄弟单位前来参观、学习、交流,特色的校园文化引领着罗山教育人。 (一)让校园书香四溢。 主题标语鲜明。在教学楼顶、外墙壁、大操场等处有关校风、校训“做人、求知、健体、益能”、 “乐学、善思、合作、求实”、“循道崇德、志存高远”、“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标语醒目。 宣传版面新颖。教学楼、综合楼、操场主干道两侧,宣传橱窗对称排列,东围墙50米“文化长廊”蔚为可观,涵盖爱国主义教育、教育教学、安全知识、文明礼仪、廉洁教育、德育专题、少先队活动诸多方面,内容丰富,新颖引人。 人文气息浓厚。校园东、西花圃,主干道旁,教学楼院内,桂花、香樟、芭蕉、樱花、茶花、广玉兰等20余种树木郁郁葱茏,他们都有自己的“身份证”标识牌,以品种、科目、习性及环保等知识提示语温馨宜人;教学楼、综合楼廊道悬挂200余块各类名人名言、励志感恩、安全常识、健康知识、文明礼仪等标语牌,让人耳目一新;教师办公室教书育人类匾幅整洁,相得益彰。 (二)让班级温情无限。 在罗山第二实验小学,孩子是校园和班级的主体,蹲下身子,走进孩子的心灵,用爱去构建班级文化,是每个教师心中的准条。根据儿童的天性和需要,老师们积极投身班级文化建设,低年级按照小朋友喜闻乐见的小动物作为自己班级的文化特色,如“小花鹿中队”用“小鹿立正向前冲”、“一鹿领先”、“展鹿头角”等鲜明的主题,中高年级以励志为主,如奋进班、雏鹰中队、红梅班等来展示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为了让自己的班级像家园一样温馨,充满爱和激励,老师们精心设计,巧手装扮,教室的角落里有植物角、图书角,横梁和黑板周围是自己布置的标语和图画,四面墙壁上科学合理地规划了学生的手工制作、绘画、书法及优美的文章。孩子们在充满浓浓的家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和生活。老师们觉得现在的班级需要大家共同来维护,教室里笑声、歌声、读书声不断,共同构建了自然和谐的家的殿堂。 (三)让孩子心灵放飞。 在校园、班级文化建设中,学校的孩子们主动性越来越强,老师赋予他们“小主人”的权利,被充分发挥出来了。从家里带来花卉和图书,装点教室,资源共享;自己动手制作木条方格,在其间布置精美的装饰品。大家集思广益,别出心裁,在自己的班级里装点“绿意角”,绿衣天使们轮流来维护;开展“英语角”,每天课间口语化广布全班;设立“愿望树”,由班队委们共同商议,让其心想事成……尤其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每个班级里的卫生角得到了规整和装扮,教室的电源开关有“温馨提示”,黑板旁边有“每日格言”、“班级公约”,后墙上有“每日明星”……合理的布局,鲜明的主题,令人赏心悦目。在这温馨班级氛围中,他们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班级的每个地方都成了孩子们自我展示的舞台,每个孩子的才华尽情绽放,每个孩子的心灵自由放飞! 三、用活力的课堂成就人 优美的校园环境,特色的校园文化,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进而奏响了具有活力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主旋律。 (一)课题实验助推教师成长。 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壮大是组建名校的关键。学校找准了成就教师的切入口:以课题实验助推教师成长。2011年5月,申报的河南省基础教育实验课题《构建和谐课堂,实现计算教学有效性》,经过2年的实验顺利结题;同年12月,申报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被列入全国教育科学 “十二五”规划课题《“成长为本——问题导引”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的子课题,喜讯传来,全校沸腾,大家激情高涨,积极投身于课题实验研究之中。强化课例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三课”活动、校际联谊、互动教研、样卷分析、计算竞赛等一系列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不但丰富了校本教研形式,搭建了专业成长之梯,而且充分体现以生为本,尊重个性发展,激发思维碰撞,鼓励共同进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要求教师“在激励中进步、在互动中提高、在反思中发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创特色”三部曲,教师迅速成长。全国教育科学 “十二五”规划课题《“成长为本——问题导引”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罗山实验区先后在学校召开了子课题实验座谈会、研讨会等,学校校长杨宜武在座谈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学校教师方方在研讨会上作了一节观摩课,得到全县与会的领导、教研员、教师的高度评价。以杨春霞、桂波、徐业栋、罗莉、顾伶俐、伍霞、詹晓红等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龙头,上示范课、公开课,带动方芳、赵玲、余丽梅、丁茜、袁榕等一批批青年教师主动上研讨课、课例课,他们的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二)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发展。 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借助课题研究平台,始终把课堂的活力、高效作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依托县教体局教研室教研员创建的“自主尝试‘三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积极主动、我要学的驱动力情感作用下,在导学提纲“学什么、怎样学、学后有哪些思考?”的学法导引下,运用尝试学习的方法探索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技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环节贯穿课堂始终,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耳目一新的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汲取知识,放飞梦想,收获快乐的殿堂。全新的课堂教育理念,渗透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力的高效课堂,变成了“知识的超市,学习的狂欢”。促进了学生持续、和谐地发展。 十多年来,学校强化“德育示范”文明礼仪教育有实效,坚持“均衡发展”创办少年宫成亮点,创建“校园特色足球”享誉全市,彰显“品牌立校”鲜明办学有特色。学校先后评为 “全国尝试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和“学雷锋先进集体”、信阳市“办学条件达标学校”、“办学行为规范化学校”、“行风评议工作先进单位”、“学雷锋活动先进群体”、首届“最美校园”、“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园林式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少先队活动优秀集体”,罗山县“文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考评先进单位”等。罗山县第二实验小学将继续丰富内涵,创建特色,办成学生、家长、社会心目中的高质量、高品味、信得过的品牌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