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扬传统文化 绽放时代光彩——第十一届饺子文化节主会场联欢活动盛装开幕时间:2020-12-21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一个重大传统节日。随着历史的沿革,冬至已经从祭祀苍天大地、文武百官互拜,逐渐演变为感恩身边的亲人和恩人,成为中华民族的感恩节。 为了让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焕发出时代的光彩,洛阳市西工区建中学校从2010年开始,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以冬至和饺子为载体,在全国率先发起以弘扬感恩与包容为主旨的饺子文化节,把通常人们冬至吃饺子的传统习俗,打造成了充满家国情怀的盛大节日,一个充满感恩和包容的节日。 2020年12月18日下午,第十一届饺子文化节主会场联欢活动在洛阳市西工区建中学校盛装开幕,数百名师生和家长齐聚于此,共享饺子文化带来的感恩与包容、团圆与和睦、幸福与祥和。 活动现场灯光四射,热闹非凡,到处洋溢着暖暖的温情和浓浓的节日氛围。饺子文化节发起人,建中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田建中先生致开幕词。他指出:饺子是感恩文化的象征,也是包容文化的体现,建中学校连续十一年举办饺子文化节,目的是用实际行动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由建中教师自编自创、倾力打造的一系列文艺节目《欢聚一堂》、《喜乐中国》、《欢乐饺子节4》、《读中国》等,吸引了在场无数人的眼球。这些节目以传统文化为创作背景,民族元素和家国情怀贯穿其中,热情、活力地将艺术韵味凸显出来,给观众们呈现了一场精妙的民族文化盛宴。 动手动脑长智慧,学会感恩与包容。孩子和家长围坐在一起,一边欣赏着精心准备的节目,一边其乐融融地包起了饺子。在老师和家长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压面团,有的负责擀面皮,还有的负责填馅儿。一张张面皮在大手与小手中交传,不一会儿,小小的饺子就摆满了盘,快乐和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艺术作品为本场活动增添了不少的文化底蕴。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泥塑作品《56个民族大团结》、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唐三彩壁画烧制作品《饺子文化节》、等艺术作品,以及凝结了学生们智慧的美术作品精彩亮相,使现场的学生和家长大饱眼福,尽情欣赏。更有著名书法家现场泼墨挥毫,以“饺子文化 香飘天下”的书法作品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大屏幕上播放的一段视频让孩子们忍不住留下了感恩的泪水。看到画面中出现父母辛劳的工作身影时,孩子们与父母紧紧地相拥在一起。是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当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桌后,孩子们纷纷敬给父母和老师。吃到嘴里的是饺子,暖到心里的则是欣慰。一个小小的饺子传递出孩子们心中对父母和老师最温情的爱,无数个温馨和睦的画面感动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 感恩在心,纸笔传情,孩子们还为父母准备了一封感恩信,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建中学校用这种特殊的活动,丰富着饺子的文化内涵,让饺子成为了传递感恩的载体,同时也成为了一种有温度的教育。 恰逢建中学校十年校庆,60名师生代表用真诚饱满的声音深情朗诵《建中颂》,致敬40年来一直奋战在教育一线的田建中校长,感谢他对国家教育事业的巨大奉献,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建中学子走向社会,为祖国挥洒青春,建功立业!
田建中校长感慨地说道:“建中学校的成功是我们赶上了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因为我们有伟大的党和伟大的祖国”。 目前,饺子文化节已形成“感恩、包容、实践”三大系列,“关爱留守儿童”、“感谢恩师”、“慰问交警”、“慰问街坊邻居”、“慰问门卫师傅”、“慰问环卫工人”、“敬父母饺子”、“给父母写感谢信”、“感恩同学”等九大特色鲜明,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感恩课”,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身边的人,感恩社会。(洛阳市西工区建中学校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