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电子报纸 >>理论实践 >> 小学数学文化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详细内容

    小学数学文化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时间:2021-04-01     作者:教育文摘周报网【原创】   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小学数学老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对数学文化的运用,将数学文化融入到小学课堂教学中,这不仅能够推动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还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数学素养。本文针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情况,深度分析了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积极影响,提出了数学文化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数学文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策略

    学习数学知识就是学会一门技能,是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手段。然而学习数学文化,是对人品道德的培养,这种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即使离开了校园,数学文化也会深入骨髓。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数学教育的第一步是教育,根本是育人。老师讲解的数学知识是教育的一种手段。让学生接受数学知识,是表,而让老师通过讲解数学文化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里。唯有将数学文化合理地运用到小学课堂教学中,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

    1.数学文化在小学教学中的意义

    数学史是与人类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的,数学史在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同时我国在数学史上有着光辉的成就,出现了许多重要事件和伟大人物。数学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适当融合一些珍贵的资源,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从中体会数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这就需要老师在平时多搜集数学相关的事件和人物事迹,多浏览数学相关的书籍和文献,只有加强了自己的文化修养,才能够更好地育人,将有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1.1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把教学文化和课堂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量,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对小学数学老师来说,良好的教学不仅是简单地讲解知识,而是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动性。

    1.2拥有坚强的毅力,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讲述与本节数学知识相关的数学家的平生事迹,通过人物的故事让学生集中课堂教学,提升这些重要人物在学生心中的地位,鼓励学生向他们学习[1]。讲解数学家的事迹不仅能够让学生清楚数学知识的出处,还有利于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逐渐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1.3体验数学之美,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美有很多种形式,数学这一科目有以下几个特点:简洁美、对称美和奇异美。其中数学的简洁美表现在数学公式、定理和语言上。在课堂教学上,老师不需要使用辞藻华丽的语句,只要准确地表述出数学公式、定义和定理。几何知识是组成数学教学内容的关键部分,几何知识展现了数学的对称美。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建筑、商品等都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通过学习几何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通常情况下,数学的奇异美体现在几何变化形式和计算方法上。正因为其具有奇异美,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这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2.数学文化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数学文化在数学过程中的运用

    数学知识包括了数学公式和定理等,这些内容都偏理论性,在讲解这些内容时,老师要带领学生思考、推算数学公式,让学生通过此过程了解数学的来源和发展[2]。小学阶段的学生身体、心理、智力等都处于发展时期,因此,老师要注重在课堂中运用数学文化,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要帮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还要引导学生熟悉数学知识。

    巧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切合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一个人只要对某件事情感兴趣,那么他会排除一切干扰,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去对所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究,进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学中,如果能够创设足够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情境,那么学生就会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将注意力投入到老师想让学生关注的地方,进而顺利展开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2.2数学文化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解题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十分关键的部分。从本质来说,解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学生合理运用数学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3]。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数学文化,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当学生在碰到较高难度的数学题时,学生会运用自己熟悉掌握了的知识内容找到突破口,这样大大减少了解题的时间成本,学生将简化复杂的数学问题。长此以往,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我们以一道实际应用题为例,为鼓励住户节约用电,电业局制定如下收费标准:山东省青岛市居民用户每月用电量划分为三档,电价实行分档递增。第一档:电量每户每月210度及以下,电价不变,执行每度0.5469元;第二档:电量每户每月210-400度之间,在第一档电价基础上,每度加价0.05元;第三档:电量每户每月400度以上,在第一档电价基础上,每度加价0.3元。

    (1)小张家六月份用电750度,该交费多少呢?(2)小李家12月份交电费228.26元,他家12月份用电多少度呢?第一个问题较为容易,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快速完成。但很多学生被第二个问题给难住了,无从下手。此时,老师要在课堂中融合数学文化,帮助学生深度分析第二问的条件和问题,将复杂的问题简化。数学文化的巧妙融合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的核心,找到突破口,节省了学生的解题时间,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反复、多次利用数学文化进行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往往不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作用,实施“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着重讲授理论内容,未重视数学文化的合理运用。尽管存在一部分老师在课堂中融入数学文化,但是学生却不能够很好地掌握数学文化的本质,难以实现数学文化的灵活运用。针对这类现象,老师要在练习中反复运用数学文化,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所蕴含的特殊意义,领悟数学文化之美。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老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积极将数学文化融入到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继而提升老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数学知识体现在我们日常的各个方面,数学知识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对小学数学老师来说,数学文化应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重要作用。但是,数学文化在教学课堂上的融入并不容易,而是需要通过老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来实现的,老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数学素养的提高,然后让学生在数学文化中体验学习的趣味性,收获课堂知识。(山东莘县实验小学 夏改锋)

    参考文献

    [1]甘银萍.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1):191-192.

    [2]李育飞.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J].科技资讯,2020,18(16):118,120.

    [3]魏良田.探究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5):56.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