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电子报纸 >>理论实践 >> 同一片蓝天下 插上想象与创造的翅膀——浅析农村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详细内容

    同一片蓝天下 插上想象与创造的翅膀——浅析农村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1-04-26     作者:教育文摘周报网【原创】   阅读

    摘要:

    当前,信息化膨胀发展,极大地加速了知识的更新和传播,知识的快速更新和传播,成为这一阶段的时代特征,从而使得创新成为时代的要求。具有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将成为未来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因此,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意义深远,不仅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还是青少年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需求。目前,有数目庞大的青少年在农村接受中小学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培养农村孩子们的创造精神,打好人才成长的基础。在实际的乡村小学教学实践中,要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首先要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扩大他们的视野,随时随地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他们亲自动手,自己寻求答案,学习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  培养 科技  创新  能力

    正文:

    当前,信息化膨胀发展,极大地加速了知识的更新和传播,知识的快速更新和传播,成为这一阶段的时代特征,从而使得创新成为时代的要求。具有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将成为未来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因此,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不仅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还是青少年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需求。我们国家目前有数目庞大的青少年在农村接受中小学教育,加强农村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意义深远。

      在实际的乡村小学教学实践中,要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要做到以下几点工作:

    一、修炼自我能力   整合有限资源

       创新本身就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需要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青少年进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要修炼自我的创新探索能力,从而才能带领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及创新能力。如何修炼自我创新能力,首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养成善于观察、善于疑问、善于提问的习惯;其次,培养自己与孩子一起动手的耐心和兴趣,勤于动手、勤于思考、勤于分析;第三、不吝于赞扬,鼓励每一位付出努力的孩子,与孩子一起分享创造的喜悦。做好以上几点,基本可以在实际的教育中游刃有余了,但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还要做好各方资源整合,使其发挥最佳作用。

    众所周知,农村小学生无论在教育资源、社会资源、家庭环境等各个方面相较于城市学校都有着先天的弱势,因此,作为乡村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要充分调动学校资源、学生家长的支持、学生自身的兴趣、各科教师的通力配合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显著成绩。首先,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平台与支持,尤其是我校领导对于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关注,使得我们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信心倍增;其次,取得家长的支持,由于农村学生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低,无法在课余给予孩子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的指导。甚至个别家长,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孩子搞小创造、小发明是不务正业,加以阻拦。因此,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并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共同协助非常重要。最后就是,农村学生家长中,从事木工、建筑、机械维修等职业较多,动手多,对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有着积极的影响。学生在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的活动中,许多的发明创意,都可以在家长的直接指导下完成。

    二、开拓知识视野   插上想象的翅膀   

    由于农村小学生接触事物相对比较少且单一,信息量小,知识视野也相对比较狭窄,在科技创新方面几乎没有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此外,农村小学生接触电脑的时间普遍较晚,且没有家长在身边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使得农村小学生即便有电脑,能够上互联网,但对知识的索取却很少。因此,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就成为我们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工作。目前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电视、电脑、报纸、网络已进入大部分的家庭,要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并在实际的创造中有效运用;其次,定期从网络上下载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供学生传阅与学习,并举办相关的科技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三,组织学生收看电视台科教节目,并在班级内展开分组讨论,启发创新思维,丰富科技知识。

    想象被人称为智慧的翅膀,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可以说想象的丰富与贫乏决定了人创造能力的高低。心理学研究证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由于农村小学生在科技创新思维方面比较薄弱,想象力及创造力比较有限,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至关重要,好奇心是发展想象力的起点,它能推动人们去想象,去探索,去创造。而好奇心则来源于对生活某一事物或时间的未知,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多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设想,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积极思考的能力。同时,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选择他们最为熟悉的事物尽情想象和创造,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得到调动。

    三、激发探索兴趣    感受创造快乐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基本以台上教师讲、台下学生听的模式进行,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比较少,而科技创新课程则完全不同。在这里,学生是主角,而教师仅起到引导、启发、辅导的作用,主动探索是学生在这一课堂上最大的任务。对于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是最为费神的工作, 一方面,农村小学生接触新事物相对比较少;另一方面,不同的学生兴趣各异,要进行不同事物方面的兴趣引导。针对以上特点,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首先引导学生从身边最为熟悉的事物出发,多问为什么,激发探索的兴趣;其次,事先了解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根据其编成不同的小组,选出小组长,大家在动手过程中相互配合并适时引导小组成员讨论,不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第三,目前,小学生年龄基本处于7-13岁之间,自制能力相对不够成熟,很容易转移注意力或者坚持不下去,这就需要我们给他们创造一个相对宽松、愉悦的氛围,不设定严厉的标准和既定的任务,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象力,分享他们在创造过程中的种种收获。此外,在实际的动手创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从而导致创造的情绪低落,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适时的给予辅导和帮助,解决难题,消除消极情绪,不断给予鼓励和赞扬,充分引导学生感受创造的快乐,减轻甚至消除他们的压力感、任务感。

    四、发散创新思维  培养实践能力

    无论是丰富的想象力还是开阔的知识视野,要付诸于实践中,那就要有良好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因此,创新思维能力是青少年学生文化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信息比较贫乏的农村学生来说,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异常重要。

    如何在科技创新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首先,鼓励学生多质疑多问,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知”。通过思与疑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并通过质疑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模式,尤其在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想几个为什么,并为学生创造发问机会,同时,根据学生所提问题的不同及时地给予不同类型的积极性鼓励,并循序善诱地引导学生对自己所提问题进行思考,提高问题的质量,以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其次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给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机会,如:开展“小小发明家活动”等。此外,还可以运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的创新实践,保护学生的“创造”热情。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作为农村一线科技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培养学生从小养成探究、创新和实践的良好习惯,致力于学生科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祖国未来输送创造型社会人才!(烟台市福山区门楼兜余小学 逄孝翠)

    参考文献

    [1]卫金星《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刍议》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  2009年7月。

    [2]崔录等,《现代教育思想精髓》光明日报出版社。

    [3]冯忠良、伍新春等,《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年7月第2版。

    [4]布鲁纳,《教育过程》,上海人民出版社。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