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电子报纸 >>理论实践 >> 《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的复习导入》案例设计
    详细内容

    《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的复习导入》案例设计

    时间:2021-05-08     作者:教育文摘周报网【原创】   阅读

    一、 说明文知识导入

    (一)、知识串讲:我们学过《核舟记》、《山市》等散文,它们都是说明性散文,称为说明文。

    1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等。

    1、说明对象:被说明的事物(实物)或事理。

    2、说明对象的特征:事物最突出的特点(中心)。

    3、说明文分类: (1)按对象分: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2)按语言分:生动说明文、平实说明文。

    4、说明文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地点)、逻辑顺序。

    5、说明文的结构: (1)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2)递进式(层层深入)。

    6、说明方法: 1、举例子2、列数字3、打比方4、作比较5、下定义6、分类别7、作诠释8、列图表9、做引用、10、摹状貌。

    7、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严密。

    (二)、例文实践:             灵宝大枣

    (1)“灵宝有三宝,棉花、苹果和大枣。”这俗谚无人不晓。在“三宝”之中,尤以大枣最具特色,驰名中外。

    (2)在枣氏家庭中,我国著名的品种很多,如新郑的灰枣,北京的马牙枣(又名芦枣),山东的金丝枣等,而灵灵宝大枣却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个大、核小、肉厚、色艳、味甜、营养丰富,堪称枣中一绝。

    (3)灵宝大枣特别大。一般纵径约4.12厘米,横径约4.31厘米,単果平均重25克左右。最大的人称“猫头枣",之所以叫“猫头枣”,是因为它状似小猫的头,又圆又大,纵径达5厘米,横径5.12厘米,单果重达32克。也就是说,一斤只能称十五六个,相当于新郑灰的三倍,北京葫芦枣的6倍,其单果重在氏家族中首屈一指。

    (4)灵宝大枣核小、内厚。一般说,枣大,核也应该大,成正比例。然而灵宝大枣不管大小,枣核几是都一样的小。例如,纵径5厘米的一个大“猫头”,枣核只有5毫米,仅占直径的十分之一,跟体积小一半的新郑灰枣相比,枣核还要略小一点。当然,果大、核小,肉就愈显得丰厚。

    (5)灵宝大枣色艳。正宗的灵宝大枣的产地在后地村。这里得天独厚,到处是沙丘,白天特别热,晩上又特别凉,昼夜温差极大。因而枣的----(A光泽B色泽)也就特别鲜艳,红得发紫,紫得发亮,比新郑灰枣的棕红色,要鲜亮得多,使人见了直流口水。

    (6)灵宝大枣特别甜。甜是因为含糖量高。当地俗谚:“蜜是糖中王,灵宝大枣王中王,食后三天嘴还甜,一个枣核吮三年”。可见真甜,掰开大枣,糖丝屡屡,送到嘴里,枣断丝连,在嗅觉中,“甜”这个味道是不易察觉的,然而灵宝大的甜味却格外明显。谁家有点枣就满屋——(A弥散B飘动)着甜丝丝的幽香,使人闻了顿觉精神爽逸,飘然若仙。据说一位归国华侨在青黄不接的五月,就硬是凭着嗅觉踏遍毎家每户,找到了全村仅有的一户人家的二斤存枣。

    (7)灵宝大枣营养丰富。灵宝大枣中所含的维生素C高于所有枣类和其他水果的含量,还有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脂肪、铁、磷、钙等矿物质,维生素A、B、P以及各种有机酸等,可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枣果中还含有抗癌物质——环磷酸苷,是广大群众喜爱的重要滋补品,食之可祛病延年。正如民谚所说的:”每日食三枣,百岁不显老。”

    (8)灵宝大枣的经济效益特别高。在国内市场上,灵室大枣是紧俏商品。物以稀为贵,正宗的灵室大枣每斤售价往住是其他枣类的三四倍。目前,市场上一斤“猫头枣”的售价高达30-50元。在经济发达的今日中国,物越贵卖得越快。正宗的灵宝大枣,市上常常脱销。那些来灵宝一游的旅客最得意、最值得自豪的,就是提包中有几斤灵室大枣。枣还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远铺24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外费者欢迎。在国际市场上,出口一吨大枣的创汇额相当于30吨苹果或10吨核桃,可见枣的经济效多么可观。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枣更发挥了它的大大效益。灵宝枣乡——后地村,仅枣这一项,每年人均收入高达1500余元,首先成了小康村。

    (9)是的,灵宝大枣堪称一绝,以上介绍的仅是皮毛。朋友,你想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灵宝大枣吗?不妨来灵宝一游。耳闻不如目睹,眼见不如嘴尝。当您亲口吃上一个,定会使您回味无穷,永生难忘。那时,您才会真正领略到灵宝大枣的风韵。

    (三)、例文训练:

    1、灵宝大枣的特征是什么?它与3--8段什么关系?

    2、根据文意,为文中括号内选词填空。

    3、第三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     ,从     和    两个方面介绍了灵宝大枣的            特点。

    4、灵宝大枣色艳的原因是什么?在文中画出。

    5、第2——8段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从    到    。

    6、由解释在文中找到成语。

    (1).人们屈指计算时,提到它首先弯曲大拇指,认为它是居首位的。

    (2).这里具有特别优越的自然条件。

    7、本文多处引用谚语,任择一句,说说它的作用。

    谚语: 

    作用:  

    二、议论文导入课教案

    (一)、知识串讲:

    1、 什么是议论文?(针对一个问题或事件进行分析、评论,表明作者观点、立场、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2、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2、 论据的分类:

    3、 事实论据:古今中外的事例。

     道理论据:名人名言和自己讲的道理自然科学的定义、公式、公理、定理。

    4、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摆事实、例证法、事例论证)。 道理论证(讲道理、引证法)。 比喻论证(喻证法)。  对比论证(正反对比摆事实、讲道理)。 类比论证   归谬法

    5、论证方式:

    立论:自己提出一个观点,然后证明正确。

     驳论:证明别人的观点是错误的。

    6、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是什么)

                     分析问题(本论、为什么)

                     解决问题(结论、怎么办)

    7、议论文的题目:论点或论题。

     

    (二)例文实践:          若要飞翔,必先行走

    老子曾经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全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正像参天的大树总是始于种、一根;巨大的建筑,总是始于木、石,人若想学会飞翔,就必须先学会站立、行走、奔跑和攀登。

    一步虽小,却可以改变人的一生;一生虽大,总须有最开始的一步。这最开始的一步之后,就是行走、奔跑和攀登,也就是一步步打下牢固的基础;而飞翔,便是最终的成功。鲁迅自幼学习刻苦,为一生打下了坚实基础,从而在文学上获得了成功。高层建筑总是由砖一瓦叠起来的,我们要一点点叠好那砖一瓦。

    在人生的旅途中,没有基础或者基础不牢固,就很难有什么建树,因为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基础是根本,是出发点。没有基础就没有起点,没有起点就不会有过程,更谈不上会走到终点了。就像是学习飞翔,如果不先学会站立、行走、奔跑和攀登,最终,又怎么能翱翔于蓝天呢?

    回首历史上的名人,把打基础看得格外重要的伟人有很多。孔子练习弹奏《文王操》,一弹就是数十天,最终在乐艺上大有作为;齐白石磨石成泥,篆刻艺术才到达炉火纯青的地步;梅兰芳苦练唱念做打等表演技艺,最终才成为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达・芬奇的老师佛罗基奥让达芬奇从不同的角度练习画鸡蛋,来锻炼达・芬奇的眼力,许多人都觉得这太过简单,简直就是无用功,而达・芬奇坚持了下去,最终成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杰出的画家。正如荀子在《劝学》中所说的一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很多伟人的成功都与他们勤奋且持之以恒去扎牢事业的基础有关,成功与辉煌往往始于基础,坚实的基础才是未来成功的奠基石。

    名人如此,平凡的我们更应该注重基础。扎扎实实的基本功,简简单单的细节,都是我们在读书和学习中需要注重的,它们是我们通往成功的要素。只有当我们经历站立、行走、奔跑和攀登之后我们才能实现飞翔的愿望当我们打好基础之后,生活才会发生转折,未来才会产生变化,成功也就指日可待了。

    (三)、例文训练:

    1.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 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3. 文章开头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 本文的题目是论点还是论题?

    5. 本文的论证方式是什么?

    三、记叙文导入

    (一)、知识串讲:

    1. 记叙文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 记叙文的线索:时间、地点、人物、事物事件发展、情感变化。

    3. 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平叙、补叙。

    4. 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5. 常用修辞手法:比喻(明喻、暗喻、借喻)、夸张(夸大、夸小)、拟人(拟物)、排比、 反复、反问、设问、反语、对偶、双关、借代、互文。

    6. 常见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7.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描写方法):

    (1)人物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肖像、神态>、细节描写)(2)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3)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8. 常见的表现手法:衬托手法、设置悬念、烘托渲染、伏笔照应、铺垫手法、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象征手法、对比手法、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借景抒情。

    (二)、例文实践:     我的太爷老师

    ①我的家乡在西北高原上,那是一个贫寒闭塞的小山村。村子的中间有一个小学堂,学堂里有几排高低不等的长桌和板凳,西墙上挂着块小黑板。

    ②学堂只有一个老师,官名漆润江,四十多岁,民办教师。农村人讲究辈分,我叫他太爷。他有个绰号叫“行人”,“行人”就是能干能行的意思。他很早就入了党,作宣传抓革命,样样在行。他精于木工、画画,还会女红,村里唱戏穿的各类戏服,绝大部分出自他的手,最厉害的是,他还担任村里社戏的总导演和主演。太爷做老师的时候,把自己这十八般武艺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他的学堂在全县大有名气。

    ③学堂只有一间教室,但太爷调配得次序井然。他教完一年级生词,就让他们在外面的窗台下对着太阳去狂喊狠读,再教二年级或者三年级,互相岔开,互不干扰。他教书有声有色,形神兼具。有娃问,“拖”宇是个啥?咋个念?太爷就拽着他的手满院子跑,直到他说出“拖”字来才放手,从此他永志不忘。我至今还记得他教《草原英雄小姐妹》时声嘶力竭地喊:“龙梅——,玉荣——,你们在哪里?”喊得我们都为英雄小姐妹揪心。

    ④那年月课本经常不能按时到,好在每年的课本也没有什么区别,太爷就抄在黑板上让我们跟着抄。没有复写纸,他有时一页一页地抄下来,发给大家。我觉得他抄得比课本还要好,可惜那些宇纸都已经不存在了。

    ⑤太爷对我们纪律的要求有些酷苛,不许迟到,更不许逃学旷课。如果谁没来上课,太爷会派一个娃子去他家请,如果还不来,就派四个男娃去抬。所以如果不想上学,我们哪怕跑到野地里去,也不敢在家里呆着。如果你今天没有来,那明天一大早提前去,把学堂打扫得干干净净,太爷才不会处罚你。

    ⑥西土边壤,春夏之交时才山青草绿。每到这时,太爷就带着我们排着队,敲锣打鼓地去山野,那时我还不知道世上有所谓的踏青。山野翠绿,风和日丽,花香气清,百鸟欢鸣。我们挖野菜,追蝴蝶,采花蜜,摘大把的狗艳艳花,将里面的蚂蚁和小虫子抖出来,盘成花环戴在头上;把开了花的马莲从节上掐下,一吸一吹,“啾啾”鸣响。十几个娃娃,背着装满野菜的背篼,戴着鲜花的王冠,吹着自己的号角,像打了胜仗的战士,在将军的带领下,敲着得胜鼓满载而归。

    ⑦夏天麦收时节,太爷带我们排着队去收割过的麦地里拾麦穗;秋天,太爷带我们去山里采草药,柴胡、甘草、杜仲之类的,或挖或采;到了冬天,太爷让我们去拾柴,以作御寒之用,他要求我们必须把柴一捆一捆地码得整齐好看……

    ⑧太爷会唱戏,但却不会唱革命歌曲,可是他要强得很,到公社或县里去开会,听到一句半句,回来就教我们。太爷还充分发挥他的木匠美工优势,给我们每人做了一杆木枪一把木刀。有了刀枪,太爷就教大家跳舞。我们持枪舞刀,变换队形,边唱边舞。有时我们挎枪背刀去邻村作宣传,一二三四,孔武有力,威风凛凛。那些学校的学生娃看了,羡慕得眼珠子都要掉到地上。

    ⑨太爷得过公社、县里甚至地区的各种奖励,奖状贴满了他家厅房里的一面墙,那就是他的一切。他还经常作为先进代表去市里作报告,讲一个只读过十八天书的泥腿子,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⑩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中小学教学逐步走上正轨。小学数学中有了方程之类的内容,这些对于太爷来说,就等于是天书。他总是努力地学,也仍然不许他的学生考得不好。但现实是残酷的,他和他的学生终究是跟不上了。太爷经过痛苦的抉择,辞了职,还原成一个地道的农民。九十年代,民办教师纷纷转正,工资待遇大幅度提高,但他已经享受不到这些福利了。只有那些发黄的奖状和照片,记载着他过去的荣光。

    11在我们那个小村,现在五十岁以上的人都是太爷的弟子。他为这个村子打下了读书识字的根基,使三代人摆脱了文盲命运。我想,在中国的贫困山区,像太爷这样的民办教师,在那个特殊年代应该有一大批,他们给孩子们点亮了知识的明灯,开启了心智的大门,使数以亿计的农家子弟,学会了写自己的姓名,走出了山沟,融入了城市,走向了世界。太爷们在新中国的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遗憾的是,我很少见过有人记述他们的功绩。他们是无言的丰碑,太上的大德。

    (三)、例文训练:

    7.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的太爷老师”的优秀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条概括。(4分)

    ①能干能行,多才多艺,把自己的才艺都用在教学上。②克服困难,在艰苦的条件下灵活地组织教学。③教学有方,有声有色,形神兼具。④对学生严格要求,不允许学生逃学,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⑤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艺术启蒙。或: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艺体活动。⑥不断学习,提升自己,适应教学。(答出任意四条,意思对即可。一条1分,共4分。如有其他答案,符合文章内容亦可酌情给分)

    8.阅读第⑥段,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孩子们“踏青”的快乐的。(4分)

    ①通过描写景物来衬托快乐:描写春夏之交山野清新宜人、生机盎然的景象,衬托孩子们快乐的心情。②通过写人物活动来表现快乐:展现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山野活动,选取盘花环、吹马莲等有趣的细节,描写去山野路上敲锣打鼓的情景和踏青后满载而归的情景,表现孩子们的快乐。(意思对即可。“写景”和“写人”两方面,一方面2分,共4分。其中“写人”方面答出两点即可。如果从词语使用、修辞方法、句式特点等角度分析,能关注到“写景”和“写人”两方面,分析合理亦可)

    9.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我的太爷老师”的许多事,他是如何把这些事有条不紊地组织在一起的?请结合相关内容概括作答。(4分)

    ①以“我”对太爷老师的感激、崇敬和赞美之情为线索,将这些事组织在一起。②详写太爷老师教书生涯中的事,略写他辞职后的境遇。或:先概述(略写)太爷老师作为“行人”的各种才能,再详述他作为老师的具体事情。或:略写学堂内的文化课教学,详写学堂外(山野田间)的各种教学活动。③按时间顺序写太爷老师的教书生涯和辞职后的境遇。或:写教学暗含空间顺序,由学堂内到学堂外;写学堂外教学活动主要按照时间顺序。(第①②③点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一点2分,共4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0.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写“我的太爷老师”的用意。(4分)

    ①表达对“我的太爷老师”的感激、崇敬和赞美之情。②肯定所有像太爷老师一样的民办教师们对农村教育的巨大贡献,表达对他们的崇敬、赞美之情。③引发人们对这一群体的贡献与命运的关注。(意思对即可。第①②点,一点1分;第③点,2分。共4分)(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回民中学   朱广海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