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电子报纸 >>理论实践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数学课堂中德育的渗透
    详细内容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数学课堂中德育的渗透

    时间:2021-05-13     作者:教育文摘周报网【原创】   阅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智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秀的品质。”数学不仅是学生发展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更是一门主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精准抓住时机,将德育无形的渗透到课堂中去,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成果。依据我短短几年的教学经验,我整理了几例案例和大家一同交流分享。

    数学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寻找身边有意义、有价值的资源,也是数学课堂中的一种“有心插柳”。引导学生探究“统计表”这一课题时,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浪费知多少”主题调查活动。从学生最熟悉的纸入手,先让学生观看大量砍伐树木导致动物失去家园,水土流失,而生产一吨纸至少需要18棵大树。好多同学一页练习本只写了一两行就撕掉扔垃圾桶里,浪费了大量纸张。先让学生统计自己一天的用纸量,第二天再统计把每页练习本两面都用完一天用纸量。一天节约了多少纸,一年呢?十年呢?如果将这些用过的纸收集起来,生产成再生纸,1吨废纸可以生产7000多千克再生纸,可以保护多少棵大树?最后向学生发起倡议,节约用纸,避免使用一次性物品,保护环境。真正通过“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来实现课堂中德育渗透,润物无声。

    老师在备课时可以为学生找一些具有爱国主义色彩的教育素材,无形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在引导学生探究“多位数加减法”这一课时,笔者寻找了一些历史素材:抗日战争时期武汉会战中,中国军队派出了129个师、40艘舰艇、210架飞机、110万人参战;日军派了14个师、130艘舰艇、320架飞机、25万人侵略我国。根据以上信息请学生自己编写应用题,小组之间交换解答。不仅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有所提升,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之情。最后再讲一些革命先烈保家卫国壮烈牺牲故事,使学生们了解到革命的艰辛,当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例如教学“钟面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体会时间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间,珍爱生命;教学“折线统计图”时,让学生观察大蒜的生长,将根和叶的生长绘制成折线图,观察根和叶的生长规律,根据植物先扎根后结果的生长规律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充实自我,将来发光发彩;教学“年、月、日”时,可以让学生调查我国一些重大事件的日期,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 豪感和爱国热情;教学“比例尺”时,可以让学生绘制教室及校园的平面图;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带领学生欣赏天安门,苏州园林等中国建筑之美,给学生以美的体验,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老师要用自身的影响力不断的感染和熏陶学生。教师衣着要自然得体,朴素大方,语言要规范、准确、精炼,板书要规范整洁,教学态度要和蔼,有耐心等,给学生起到良好的模范作用。学生都有向师性,自然而然就会受到影响。

    数学课上的德育不是在数学课堂中灌输一些大道理,也不是在数学教学中简单涉及一点道德知识,而是要把道德教育“浸润”到教学之中,做到“不露痕迹”“水滴石穿”。我们老师的职责不是仅仅教授课本现有的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先成人,后成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春风化雨中进行渗透德育,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探究的过程,静中求动,变中激趣,学思结合,就一定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科学的思维品质和高尚的情操。(新乡市获嘉县大新庄小学 张彦)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