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教育就是一场美丽的遇见——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总结时间:2021-05-19         适逢建党一百周年,又是最美人间四月,阔别多年的开封市中小学任职资格培训逶迤而来,来自开封市的200名中小学校长、书记相聚在有我母校血脉流淌的开封市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接受“上岗”前的集中面授。这次的培训主要有三部分组成,面授、跟岗学习和线上学习。截止到4月30日,第一次为期5天的专家面授已经结束,在学习中切身感受到了这次培训各级领导的用心和学员们积极参与的热情,通过聆听报告、小组交流、分享经验让我清楚了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的必要,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丰富了理论,提升了经验,坚定了教育信念。 一、 用心的安排让遇见更显美好 报到当天,文职院作为组织方,给每位学员准备了公文包,包内口罩、湿巾、学员手册、培训文件汇编、笔记本等,考虑可谓周全之至。一本薄薄的学员手册有学员概况介绍、学员守则、培训指南、培训进程安排、各班学员表。培训指南对于学习期间的每一个细节都安排的非常到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为用心,因为精心的筹备,所以开启的是一场与众不同的美好遇见。 
 
 二、 精心的课程让遇见弥漫芬芳 开班典礼上卢局长在讲话的最后引用省教育厅毛厅长在中原名师北师大培训班上的一番讲话,让我对教师职业和作为教育人应有的情怀有了重新的认识。她说目前我们的教育整个社会讨论越来越多,我们通俗来说每家都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育学,所以教育是众口难调,但是我希望我们的教育一定要剔除功利,要回归“人之为人”的教育,一定要以教育内在的规律去办学,一定要以人成长的规律去育人,那么教育应当是“生命对生命的尊重,人格与人格的平等,情感与情感的共鸣,此爱与彼爱的交融,智慧对智慧的点燃,文化对文化蕴泽”这番话即为这次培训定了基调,也为今后学校教育的直接管理者指明了方向。 
 五天的时间共有十一位专家学者给我们做了精彩的主题讲座。爱国情怀主题讲座有田野院长的《深入理解学习习近平关于焦裕禄精神的论述》、赵占清老师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教育理论主题讲座有李红恩博士的《国家课程政策解读》、李卫芳老师的《通晓教育理论,做教育匠人》;依法治校主题讲座戴兴华教授的《依法治校构建平安校园》;育人管理主题讲座有朱锋教授的《地方文化特色及学校的文化育人》、秦望老师的《学校德育品牌构建》;信息技术主题讲座邱亮老师带来的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郑州大学葛坤英教授的《师德师风建设》;还有侯宏业院长带来的《河南经济与教育发展》主题讲座及张国宏社长主持的学员交流分享。 短暂的时间,各位专家不可能把自己精心准备的内容尽情传达;作为学员也不可能通盘理解接受专家的思想和实践指导,但有一点是,只要用心的聆听,用心的思考,专家们哪怕是只有一句话能让你灵感闪现、情感共鸣,深感这样确实可以让自己的工作更好,这样的学习培训就有意义,这场遇见就是美好。 重点想谈谈4月30日下午的学员交流分享,张国宏社长多年前就近距离不止一次的聆听过他的讲座,但近距离的聆听我们身边教育同行的分享,并且参与分享人数达12人,这样的机会还是很少有的。 12位校长或书记,代表着12所不同的学校。有城市的有县城的有农村的,有小学有中学还有中心校的。分享的角度各有不同,受限于时间太短,多人的分享都是意犹未尽,但我从他们短暂的分享中看到教育人该有的模样、该有的情怀、该有的追求。 我重点就开封市二师附小刘宁校长的发言谈一下带给我的触动。 她的分享打动我的有两个地方,其一就是她引用了陶行知《整个校长》的这番话:“国家把整个的学校交给你,要你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要做“整个的校长”,办“整个的学校”。陶行知的这番话我在春节前的述职报告中也曾引用过,并且把这番话当成了激励我努力工作的戒训。刘校长引用这番话引起了我的深深共鸣,勾起了我对平日工作中历历往事的回忆和思考,在校长岗位上摸爬滚打十好几个年头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我一直尊崇,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是国家对你的期望和要求,是自己肩负的使命职责,凸显了校长岗位的重要和关键。不要自认为校长是荣誉是人前的显摆,校长更多的是责任、服务。责任大的去说就是为国育人,为党育才,小的方面来说,就是要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全权负责,负责他们的健康成长,负责他们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服务就是服务于学校、服务于老师、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家长、服务于社会。 
 刘宁校长的分享思路清晰,主题明确,她把校长作为撬动学校发展杠杆的支点,对于如何成为一名好校长有独到的见解。她的分享对于有志于做一名好校长的同仁来说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值得好好研究学习领会。她分享报告中还有撬动我心的几句话“不掀高潮、不搞花样、不来回瞎折腾”。这些年教育发展饱受所谓的掀起各种高潮、采用何种模式办学之苦,作为一所名校的校长能发出这样的声音,是教育之幸,是老师之幸,是学生之幸。安安静静做教育,回归“人之为人”做教育,以教育内在的规律去办学,以人成长的规律去育人。 忠诚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准确定位,吃苦耐劳的事业心、责任感,追求特色的办学思想,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这样的学习希望经常遇见,保持一颗终身学习的初心也是成为一名好校长必不可少的条件,学习方能让我们前行有力,学习方能让我们前行更远。 五一假期结束,校长培训班的学员再次集结文职院,开启第二期面授学习。第一期培训是美丽的遇见;第二期培训是愉悦的收获。 第一场报告是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校长,全国德育先进工作者、中学高级教师张金成。讲台上的他,如果不说年龄,在我的眼中也就是50多岁的样子,而实际上他已经是一位67岁的“老人”了。从外貌上看不像,从精神上和对教育的热情上更不像。他声音响亮、站姿挺拔、激情飞扬、谈吐睿智诙谐、观点犀利独到、思维恣肆飞扬,带给我们一场视听和精神上的饕餮盛宴,现将张校长的报告带个我的几点思考总结如下: 作为一名校长,要有激情。一位67岁的老人,一开场就通过一场“大西瓜、小西瓜”的互动点燃了所有学员的热情。他用自己的激情快速感染了所有的人,让我们这些自认为已不再年轻的校长慨叹境界相差之远,工作激情差别之大。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向张校长学习,做一个有激情的人,有激情的人往往都是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工作的人,用自己的激情影响带动身边的同事和学生。 作为一名校长,要有眼光。在他的讲座中,国家的教育方向、大政方针,都如数家珍,把时下教育放到世界局势、国家发展变革的的背景之下。这就要求校长要有国际眼光,要把自己的教育管理同国家的教育方向和要求紧密结合,要把眼光放远,会视角变换,能用发展的眼光把握自己学校发展的战略和机遇。 作为一名校长,要有深度的思考、阳光的心态,操作的策略。1847年,具有先知气质的丹麦哲学家克尔凯廓尔说“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是教育。”作为一名校长,我们也要学会深度思考,思考中国教育的未来,思考自己学校的发展和目标,思考培养人才的路径和方法。阳光的心态是一名校长必备的“素养”,张校长和蔼可亲,不时和学员调侃开个小玩笑,笑容真诚亲切,让人没有距离感,之所以能阳光写在脸上,是因为看人、看事有阳光心态。凡事要学会辩证的看,要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要积极向前看,这样自己的阳光心态就会像一个小太阳,温暖影响身边的人。 走进新时代,校长要具备的三个能力。第一是观察力,透过现象看本质。张金成校长以一幅“天使恶魔”图为例,娓娓道来观察力对于一个好校长的重要性,我认为这种观察力源自于留心和思考,校风班风学风如何看学生的精气神就可知晓;老师平时的工作是否用心尽责,看一下办公室的办公状态就知道。第二是整合力,也就是化解问题的能力。为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常常与成绩相伴共存。作为校长要会变换思维,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作为校长要敢于听善于听不同的声音,尤其是质疑的声音,要善于把各种问题整合化解,简言之就是“化繁为简”,要能把握主要矛盾,有化解的策略和方法。第三是转变力,要转变思维方式。张校长着重讲了思维的八重境界,让我们很受启发。我们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变化思维方式,才能紧跟时代步伐。 当然作为一名校长还要有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能力,要有清晰的办学理念等,总支,张校长的这场报告让我不仅从理论上丰富了自己,更从他身上汲取了力量,看到了一位教育前辈的教育情怀。鲜花在前方,我们在路上,让自己具备校长核心素养,以不负使命担当。 第二期培训的最后一场是汪志广老师带来的一场不同一般的讲座,说不一般,一是这场讲座安排在培训的最后,无疑是分量很重的,而是讲座相遇停电,给讲座带来了诸多不便,但这一切丝毫没有影响这场讲座成为一场不一般的讲座。 汪老师说:“一个好的培训,应该能解决一些问题,更重要的则是引起大家对更多问题的思考。学习的结果,不是你觉得自己不需要学习了,而是你发现你需要更多的学习。”他从一名普通的老师成长为一名到北大清华讲课的学者,本身就是一部励志讲座。听了他犹如相声一般的讲座,在轻松愉悦受听的同时也带给我诸多思考。 作为校长,要有一点儿精气神。首都师范大学育新学校校长张金成,河南大学的一位退休教授(想不起来名字了)都是近七十的人,讲起课依然激情飞扬。作为校长的精气神儿可概括为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脚踏实地的求实精神,荣辱与共的爱校精神。坚韧不拔精神可以让我们克服一切困难,坚定朝着既定的工作目标前行,有革命乐观豪情。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可以走得远,目标愿景的达成,需要全体成员精诚合作,发挥主观能动性。有集体荣誉感就会自觉维护集体尊严,用努力赢得尊重,工作需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作为校长,要胸怀大爱,成人之美。学校应是涵养大爱,增长智慧、点燃理想的地方,是净化心灵的地方。校长要想老师之所想,急老师之所急,要有宽容之心,要为老师的专业发展考虑。不要只看到老师的懈怠,而要弘扬老师的奉献和付出,可能他打盹的那会儿是给学生刚批完作业,胸有祖国情怀的老师才能培育出心有祖国的学生,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之目标。 作为校长,要带头学习,要引领终身学习。作为老师,既要专注学习和研究教育理论和为师之道,也要跨界学习人类的一切真善美的东西,更要关注学习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渊博的学识是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要善于引领全体老师读书学习,这样才能改变“一群不读书的老师整天要求学生读书学习”的局面。一所学校只要是老师都有学习意识,那么这所学校的学风一定不会差到哪儿去。 校长的第一要务是发展老师,时代呼唤高质量的教育,教育呼唤高质量的老师。中小学也需要大师,名师。学生发展需要教师引导,教师发展需要校长引导。校长是学校的“首席教师”,校长是“教师之师”。作为校长要培养一群善于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自己去解决所有问题。要学曾国藩,不做诸葛亮。 学校领导,想要当好不容易,但只要有奋斗的方向,能够审视自己的不足,潜心专研,积极提升,坚守教育初心,用内心的眼睛看教育,前行的路上就会花香常伴,教育理想就会开花结果。(开封市祥符区范村乡第一初级中学 耿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