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电子报纸 >>理论实践 >> 全息“七彩慧读”,和儿童一起缤纷阅世界
    详细内容

    全息“七彩慧读”,和儿童一起缤纷阅世界

    时间:2021-05-21     作者:教育文摘周报网【原创】   阅读

    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辨别、吸收、鉴赏的过程。一所学校能否引领孩子们“做真正的读书人,让阅读多彩而持久”,是这所学校内生成长的关键。一所学校,若能让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在图书馆中留恋,一定是远离浮躁、内心安静的学校,一定是有着浓郁书卷气息的学校,也一定是有着独特的文化气息和文化内涵的学校。

    近年来,烟台芝罘区鲁峰小学在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儿童立场的全息阅读课程建构研究》的引领下,遵循“让阅读滋养儿童生命”的主旨,让学生在书籍的海洋中汲取精华,做到最大量地吸收其养份,体验到阅读的真谛,乐享阅读之美,发现阅读之趣,养成阅读之品质。全校师生在阅读中深耕,在阅读中升华,探索出儿童视角下的全息立体化阅读之路。

    一、课程规划:基于全息思维的整体架构

    “全息”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强调“信息无处不在”“任何一个部分都包含整体的信息”,由部分辐射整体、由零碎趋向系统。在“全息阅读思维”的引领下,我们从儿童的需要和成长出发,重新对课内外阅读一体化进行了整体架构,将学校的七彩核心素养与我们的阅读课程群一一对应。课程体系从学科本位转向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从单一知识、技能转向综合素质,从学科内学习转向跨学科学习,为育人模式、评价方式的转型奠定了基础。

    依托学校已有的七彩核心素养,我们首先确立了“七彩慧读”阅读理念,引申“慧”字谐音,“会读、慧读、绘读、汇读、惠读、荟读、诲读”七种阅读模式将儿童阅读置于生活的整体视野下,全方位、多视角地把握阅读过程中的育人目标。

    1、设计重组:构建全息阅读课程体系

    我们研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根据阅读核心素养包含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四个主要方面,结合前期“七彩慧读”的研究基础,形成了以读为核心,贯穿听、说、写、行、思五大学习行为的课程结构,以“读与听、读与说、读与写、读与思、读与行”为实施途径,每一条途径包含两大课程资源,一是与现行教材紧密结合的课内主题阅读课程资源,寻找与五大途径相契合的点,进行归类整合;二是与课外阅读紧密结合的七彩课程群,充分利用学校已形成的关于“听、读、写、思、行”课程资源,与主题阅读融通互动,关注素养提升。

    如下图所示:

    图片16.png

     

    全息“七彩慧读”就是以深入广泛的探究、全面丰富的内容、全方位覆盖的时空,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在阅读、思考、写作、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融会贯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阅读课程架构,生成儿童阅读学习的新方式,在实现儿童阅读素养提升的同时,使儿童阅读摆脱学科限制,着眼于儿童的精神成长和生命滋养。

    2、多维设计:打开七彩慧读课程边界

    我们构建的7个色彩课程群分为主题活动类、学科渗透类、常规项目类和自主开展类,将其分布到课堂上、校园中;学科中、活动内;家庭中、社会上,实现全时段育人。在课程实施主体上,分为校际间的协同课程、家校合作的微课程、校内统筹课程、年级选修课程、班级自主开发课程和学生自行创设的课程,通过6层级的课程实施,提升学生、家长、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与创造力,达成全过程育人。

    每个课程群虽然自成体系,但同时又是一个整体,从一年级至五年级的阅读内容、能力要求都努力呈现出螺旋上升的趋势。例如:我们开发了以引导、教化为主要内容的“青色诲读”课程群,以《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增广贤文》、《论语》为主要诵读内容,引导学生接受经典的熏陶,领悟做人的道理;开发了包含“智慧开启、心理治愈、哲学启蒙、美学鉴赏、亲情味、品德涵养、人际交往、国际理解及创作表达”九大板块的“紫色绘读”课程群,引导学生从美学、哲学、心理学等各方面解读故事,使学生从绘本图像阅读中获得精神滋养;基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绿色惠读”课程群,了解身体成长的小秘密,增长体育锻炼技能知识,传承发扬自尊自信、勇敢顽强、积极进取、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基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及勇于探究精神的科普类“蓝色会读”课程群,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和求知欲,增强自己对未知的探索热情和兴趣等。我们力图建构书本文字与儿童生活的联系,不同领域的阅读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丰盈着学生生命。

    二、全息阅读:给予儿童360度的立体支撑

    该课程理念顺应综合化教育的潮流,借鉴全息理论构建了一种全时空、全途径、全领域、全员参与的阅读教学模式。它是基于课内外阅读一体化,以环境打造、资源整合为基础,以多样化的课程形态、多形式的阅读方式为抓手,促进儿童综合素养提升、引领儿童生活学习新方式为目标的学校自主开发的特色校本课程。同时,与山东省德育课程一体化的推进理念相吻合,实现多学科的融合,多教师的合作,多活动的整合,形成了序列化的全员课程,做到了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实现了基于生活、体验感悟、知行合一的育人目标。

    1、基于素养,从单一阅读向综合性阅读延伸

    一般的儿童阅读往往是单向的、单科的、单调的,全息七彩慧读打破碎片化、视觉化、浅表化的阅读,力图通过改变单一文本阅读的思维习惯,用发散的、相关联的深度阅读推动儿童情智发展。如:

    “橙色慧读”课程群之“四季韵美”主题阅读:学生在课程的引领下品秋日诗词,读秋日美文,唱秋日歌谣,绘秋日美景;走进养生课堂探索秋日时节的养生之道,自主设计秋日的体育盛宴。秋天课程中的养生课堂,孩子们从《黄帝内经》中探寻秋日养生的依据,背诵《黄帝内经》关于秋三月的内容,理解秋季养生的奥秘。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努力做到早睡早起。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诗配画的意境、叶贴画的绚丽、科学养生的宣讲、科学论文的形成,让学生在课程中对秋的认识一点点丰满。秋日课堂,养的是身体,也是孩子们的心志。教师教给学生爱自己的方法,每个孩子都懂得爱自己,便也会散发出努力生长的样子。

    “黄色荟读”课程群之“读行天下”研学阅读:跟着课本去旅行,跟着名作游世界,跟着诗词赏山水,跟着心愿去远方……语文教师化身最美导游,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心灵旅行,让孩子们在阅读中了解大千世界。研学旅行中不光是观赏自然风光,名胜古迹,还要考察社会、民情、历史;不仅仅是地理的旅行,更是思想的旅行,实践的旅行,游走于古今,穿行于中外。

    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性探究阅读活动,学生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文字知识的理解,获得了思维品质的提升,进一步激发了阅读内驱力。

    2、关注跨界,从单一学科到多学科的融合

    我们提出了“全学科”“全时空”“全领域”的阅读理念,进行跨界式阅读策略。针对各学科课程的知识点,阅读课程达到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学科之间的边界正在模糊化,新的创造将更多地从学科融合中迸发。阅读课程还融合了学校校园特色节日活动,在实现儿童阅读素养提升的同时,使儿童阅读摆脱学科限制,着眼于儿童的精神成长和生命滋养。如:

    “青色诲读”课程群之《宋词的故事》《读历史,学成语》《二十四节气诵读古诗词》将历史、地理、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整合;“红色汇读”课程之《影视配音艺术》课程将朗读训练、艺术欣赏与影视表演相关联,都进一步打开了学生的阅读空间,让学生思维更加活跃,表达更加灵动。

    “绿色蕙读”课程群之体育节,我们把运动竞技比赛和风俗文化阅读相结合。“民族情•鲁峰梦”第三届校园体育节,29个班级学生身穿各种不同的民族服装入场,通过各种创意表演展示了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人情,彰显了近一个月的综合阅读的学习成果。热闹的会场体现了体育文化与民族风情相融合,孩子们在赛场上感受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红色汇读”之午间课程群也是经典案例呈现:周一科学阅读日、周二音乐欣赏日、周三美术鉴赏日、周四经典诵读日,每天午后半小时,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等形式进行全校直播,被师生亲切称为“午后奶茶”。

    3、拓宽路径,从个体阅读向群组阅读出发

    我们将原来零散的、临时的、应景的、缺乏实效性的、难以评估的碎片式阅读通过群设计转换成指向明确的、持续作用的、能有效评估的课程群。我们采取多种课程模式,变化不同的阅读方式,一起寻访并创造最美阅读空间,让阅读自然而然地发生。如:

    “青色诲读”课程群之晨诵课程,我们按主题实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经典与诗意相融合,分为晨诵行为规范篇、晨诵诗词篇、晨诵童诗篇、晨诵古文篇等。学生在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中感受春的生机,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感受夏的盛放,在“夜深风竹敲秋韵”中感受秋的韵致,在“梅须逊雪三分白”中领略冬的纯洁。每天清晨,我们与黎明共舞,在琅琅诵读声中开启一天的校园生活。

    “青色诲读”课程群之空中课堂,用阅读去链接世界,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打破学习时空的界限,指向了每一个鲜活的学生个体。

    诗意星期六,寻找最美读书人。“诗意星期六”是我们学校微信公众号首推的经典阅读栏目。主要内容是结合时令特点,开设了“作家作品”、童诗欣赏、诗词赏析、书法作品等栏目,引导学生按时令开展读书活动。

    鲁峰好声音,将陪伴绵延的风景。我们成立了“为爱阅读”青年教师朗读团队,把经典的文字变成经典的声音,通过声音将文字的内在气质和精神传递给我们的学生。鲁峰好声音,又一道七彩的文化风景,它用真诚、温暖的声音,点亮一颗颗幼小、美好的心灵……

    小柚子公众号,开启诗意空中课堂。一年级语文老师自主开发了“小柚子成长课堂”微信公众号,她们每天给孩子们推送图文并茂、声文结合阅读素材,也为亲子阅读引领了方向。轻触屏幕,伴着轻快的音乐,流淌出一篇篇图文并茂的诗文,不仅得到了我们本校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很多校外的家长和孩子也成了小柚子课堂的忠实粉丝。诗意空中课堂链接了家校共读,链接了家校共育。

    4、开放空间,从文字世界到生活实践拓展

    全息七彩慧读改变传统课堂中的阅读方式,突破了学校围墙的限制及静态的阅读,实现了阅读的动态发展,情智的融入提升。

    学校规划了“绘声绘色读绘本、诗灵自然阅节气、仁孝文化继传统、读行天下导旅行、科技视野启智慧、书画长廊雅人生、艺术天地提素养”赤橙黄绿青蓝紫七条主题长廊,每一条长廊都是一个阅读主题群。紫色绘本长廊中的绘本导读、绿色节气长廊中的“四季物语”经典诗词和儿童诗、青色经典长廊的儒家经典和学成语整本书导读、黄色旅行长廊中山水名胜的经典片段、蓝色科技长廊的科普知识、红色艺术长廊的审美熏陶等,都设置可读性强的文学作品,学生行走其间,阅读随时随地。

    我们还把食育教育与二十四节气的主题学习相关联,让学生围绕二十四节气了解烟台当地的小吃文化,继续开发了我们的第二个食育校本课程《舌尖上的二十四节气》。它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为单元,以感知和传承二十四节气智慧为经线,以诵读、写绘、动手实践为纬线,同时引入多种与二十四节气息息相关的文化形态,如:民俗风情、童谣歌曲、农事谚语、饮食文化、诗词文章等,尽可能地凸显二十四节气中最核心、最具生命力的东西——中国文化精神。

    课程是开放的,资源更需要博采众长,我们的家长也积极参与其中。各行各业的家长走进课堂,不仅让学生们对职业体验有了切实的感受,更是了解到了课本以外的,校园里无法感知的丰富视角。

    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他走过的路。全息“七彩慧读”以生活为源、以内化为宗,从单一的“语文教师+学生”走向“各科教师+全体学生+家长+社会资源”,实现阅读主体的“全人员”;从“书本阅读”走向“社会阅读”和“生活阅读”,实现阅读内容和方式的“全领域”,实现“全素养”提升,引领了儿童阅读学习的新方式,构建了儿童情智培养的新模式,真正让课内外阅读更鲜活起来!(烟台芝罘区鲁峰小学 王萍)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