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热点聚焦 >>焦点新闻 >> 滚滚长江东逝水
    详细内容

    滚滚长江东逝水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是沉默?是凭吊?是缅怀?是追思?还是从三国战场到盛世中华的凝望?

    那个泰山脚下的顽童,那个躬耕陇亩的隐者,那个羽扇鹤氅的智者,那位鞠躬尽瘁的丞相,已经在五丈原的秋风中,化作了一道惊艳而又悲切的彩虹。

    可是,那种“没淤泥而蔼然含笑,断颈项而长锸在握”的永不停息的奋斗精神,至今让我们想来,依然浑身充满了力量。

    西汉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东汉伏波将军马援说,“愿以马革裹尸还”。诸葛亮也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那个“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理想。为国家征战,为天下太平,建功立业展雄才,是这些英雄人物的人生理想和永恒追求。

    为了这些理想,他们舍弃了个人安逸的生活,舍弃了家庭的天伦之乐,从此,戎马倥偬,一生征尘,一路风霜。

    是的,诸葛亮也是那种有经天纬地之才,吞吐日月之志的人。他既能胸怀大局倾尽心力去经营,有扫平天下的胸襟和气魄;又能事必躬亲小心谨慎,具备“扫天下”先从“扫一屋”做起的精神。

    卧龙岗上,他读群书,务农事,观天时,察气象,游四方,访师友,审人情,勘地理,厚积薄发,把自己修炼得一身才华,星光熠熠,令人惊为天人。一旦跟随刘备出了卧龙岗,马上按照与刘备拟定的战略方针开始实施计划。然而,一个人要做一件事,何其难?要终生沿着一条道走下去,尤其难上加难。

    在集团内部,他要用业绩证明自己的实力。尽管有老板刘备的信任,他还得让老板的铁哥们——目空一切的关羽、暴跳如雷的张飞信服,并且听他指挥。这需要他的实力,也需要智慧。更重要的是,他得尽快帮刘备站稳脚跟,取得事业的进展。

    赤壁大战前,刘备依然和过去一样,被曹操一路狂追、狂揍,继续南逃。继续这样跑下去,就是跑到天之涯、海之角,曹操也不会放过他,因为在曹操心目中,“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已经认定刘备是他今生最大的对手和潜在威胁,必欲除之而后快。

    这时候,如果诸葛亮再不放大招,帮助刘备扳回一局,挽回局面,那么,不仅刘备集团会对这个当初以为“犹鱼之有水也”的军师失望,而且张飞之流也会看诸葛亮的笑话;更重要的是,诸葛亮出山的理想和愿望,恐怕也要付诸东流了。

    事实上,不仅诸葛亮有三分天下的战略眼光,江东集团的鲁肃也认识到孙刘联合的重要性,主动抛来了橄榄枝。鲁肃过江,也是一次对刘备集团的考察和试探。诸葛亮的想法与鲁肃不谋而合了,孙刘联合有了一定的思想基础。下一步重要的,就是说服孙权和江东群臣,促使孙刘联合变成现实。这是对诸葛亮的又一次重要考验。诸葛亮需要只身过江,摆事实,讲道理,析利害,辨形势,让孙权和江东集团下定联合抗曹的决心。为了引起江东对刘备集团的重视,他只能先声夺人,危言耸听,舌战群儒,智激周瑜,终于促成了联盟的建立。微信图片_202106021031522.jpg

    然而,这种联盟,终究是建立在现实需要和利益的基础上的,并不牢固,而且有许多不稳定因素。孙权集团之所以会把荆州借给刘备,也是出于自身的利益需要,是为了让刘备帮助抵挡曹操。一旦刘备集团发展壮大,危机到东吴的利益,双方立即暗潮涌动甚至剑拔弩张。于是,有了截江夺斗,有了双方瓜分荆州,有了吕子明白衣渡江,有了关云长败走麦城。荆州的丢失,让刘备集团失去了从荆州出兵合击中原的可能性。从某种意义上,也注定了诸葛亮人生的悲剧。

    尤其严重的是,不仅关羽兵败身死,紧接着张飞、黄忠等能征惯战的将领都死了。而且,刘备在伐吴失败之后,严重损耗了蜀国的国力。没有了雄略之主,没有了得力臂膀的蜀国,诸葛亮有点不堪重负、独木难支了。但他不被情感所左右,打落牙齿和血吞,依然修复了已经破裂的吴蜀联盟,平衡各方的利益,把蜀国治理得井井有条,而且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运用攻心的战略七擒孟获,平定了南方,为六出祁山进行北伐奠定基础。

    诸葛的北伐,是以稳定的国内、国际形势为基础的。求同存异,团结大多数,明白自己要干什么,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其它的,不计较。这就是诸葛亮的大局观。其实,他的心胸和格局,是他的眼光决定的,也是被委屈撑大的。

    放下个人恩怨,放下国仇家恨,胸怀崇高远大的理想去奋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是诸葛亮的人生格局,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

    带着这样的品格和信念,诸葛亮活成了后世的楷模,魏征活成了唐太宗的一面镜子,曾国藩挽救了垂死的大清王朝,林则徐抱定“若鸦片一日未决,本大臣一日不回”决心,左宗棠抬棺决战收复新疆,孙中山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共产党促成了一次又一次国共合作,中华民族走到了盛世中国的发展路口。诸葛亮的后世子孙,也在祖国各地,过上了当初诸葛亮渴望已久的太平生活。

    他曾经生活的卧龙岗和全国各地的武侯祠,还在隆重地纪念。他曾经的躬耕田,似乎也在静静等待他的归来。

    当初,他也是从这里,走过了白河,走进了汉江,汇入了长江,流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微信图片_20210602103152.jpg 

    【作者:左德浩,南阳市第十一小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青作协会员,南阳市作协会员,卧龙区诸葛亮文化协会会员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