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时间:2021-06-03         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有一句话发人深省:“教师要在做上教,学生要在做上学,教与学都必须以做为中心。”这句话肯定了“做”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现实的教育中“做”往往已然普及,并且教育的方式和途径五花八门,但是良莠不齐,收到的成效也是各有千秋,众说纷纭。所以,如何去“做”在当今的教育大环境下尤为重要。 受困于以往的大环境,应试教育曾经在教育方式上一枝独秀,我们无法评论特定历史时期教育的成败,因为在那个成绩说明一切的时代,自然有它独特的生长环境。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所以,教育工作者对于教育方式的思考也应该有更多的考虑。 
 我在淄博光美艺术培训学校工作的这几年里,亲眼见证了一批又一批孩子,从开始的羞涩内向,虽有对学习艺术的渴望热爱,却不敢走上舞台展示自我,到后来可以勇敢的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可以自信的走到舞 
 台上肆意的展现自己的才华;从一开始胆怯不敢和不熟悉的人说话,到后来可以到人群中自如的与人交流......这中间是日复一日在我们专业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解放天性,肯定自我,认识自己,从而释放自己的过程。在我们的表演课堂上,同学们刚拿到剧本时是陌生的,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慢慢熟悉剧本,帮同学们找准角色定位,建立信念感,然后是一次又一次的排练直至演出成功,看到孩子们收获观众掌声后的喜悦和成就感,一路看到孩子们的进步和变化,作为老师也是由衷的欣慰。 所以对于当今的素质教育我有以下的几点思考: 一、根据当前的社会环境,从实际出发,用正确的教育理念引领。 没有一种教育理念是亘古不变的,因为环境在变,时代也在变。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同样,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教育理念。当前时代,00后的成长环境已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同于以往的学历至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优化,以及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飞跃,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的综合实践能力。那么对于学生的培养,我们也要从实践出发,提升学生交流,动手实践等综合能力,以符合当今社会的需要。 二、从心出发,平等相待,转变教育思维 素质教育适应于当今社会的关键,在于其全面的教育理念,不扼杀天性,鼓励学生天性的自由发展。但“自由”不代表放纵,教育工作人员的职责在于引领和导向,而其中的过程更是尤为重要。曾经居高临下命令式的教育方式已然不适应与当今大环境,现在更多的讲究老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融洽,从内心真正认可学生为“小朋友”,与之舒心的沟通,朋友式的教导显然更适合新时代的教学理念。而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在于——爱,即既把学生当成平等的朋友相处,又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去爱护,同时还要保证这种关系转换的自然,这才是当代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姿态。 三、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发掘兴趣所在,并为之坚持下去 在教学实践中,兴趣的作用永远是事半功倍的。所以,一个成熟的教育工作者要懂得正确的“借势”,即借助兴趣的培养,完成自己教学理念的嫁接。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只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或者真正适合什么,那么作为老师需要用我们的专业知识,耐心的指导学生去打开自己,解放天性,在这个过程当中慢慢的认识自己,发掘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所在,然后进一步引导孩子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坚持下去,持之以恒。 道虽弥,不行而不至。教书育人,千年大计,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注重教学实践的积累,注重教学方式的思考,再辅以严谨负责的教学理念,素质教育下人才的腾飞将不再是梦。(光美艺术培训学校 王慧萍) 
 上一篇初入园幼儿安全感的建立下一篇幼儿离园安全管理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