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倾注真情 启迪心灵时间:2021-06-23         自从事教育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兼班主任,在这些年里,既有耕耘的艰辛,更有收获的喜悦。二十几年的工作实践使我深切的感受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需要爱,需要讲究艺术,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教育事业才能健康,和谐的发展起来。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谈谈我是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的。 
 一 、 用爱心对待每个学生 做为一名班主任,只有真诚地关心和爱护学生,才能建立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学生对老师有了爱、信、敬,那么老师的话就会产生神奇的感召力,教育就会产生理想的效果。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想这应该是我们教育者坚信不移的格言。爱心,是燃烧的火,会让绝望的心灵重新点燃。 师爱是平凡而伟大的,是教师发自内心由衷的热情,是一种自我牺牲、依恋不舍的道德情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呵护儿童。”爱生的心,是唤起交流的激应器,是抚慰心灵的妙方。 爱如阳光,记得全国模范教师窦桂梅这样说过:“哪怕天底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学生,做教师的也要眼含热泪欣赏、拥抱、赞美他。”教师同阳光的使者一样,用坦荡的胸怀去认同、信任、激励每一位学生,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让他们无一例外的均衡的享受阳光的温暖。 爱心对班主任而言就是爱护和了解学生身上的一切积极因素,帮助他们克服和消除消极因素。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呵护,尤其是希望得到班主任的爱。我们通过自己的言行,让学生感受到这份爱,以真诚、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真心真意地热爱、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这样,学生才能视你为他们中的一员,才能与你交心,才有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做到用微笑传递爱、用真诚传递爱、用行动传递爱,把爱洒给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在爱的阳光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在班级里我很少批评学生,当学生偶尔有了错误,我会把他叫到教室外,先帮孩子系好拖得很长的鞋带,或系好扣错的扣子,扶好歪斜不整的衣领,然后心平气和地分析错误的原因,面对老师的举动和言行,孩子们也变得非常坦诚。他们怎能有理由不改正错误呢?看着天使般可爱的孩子们的健康,快乐的成长,我感到无比欣慰。 二、 民主管理,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作为班主任,我一直担任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班级管理工作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二者会相得益彰,互相促进。每学年接一个新班,刚开学时纪律比较涣散,于是我就在班级管理上下功夫,让学生民主制定班级考核细则,每位学生轮流当值日班长管理班级,规定每周每位学生的基数分为50分,有优点多奖励,如拾金不昧者奖励2分,乐于助人者奖励2分,主动拖地的奖1分,作文当范文念的奖2分…当然,这之中也有处罚,骂人的扣0.5分,乱扔垃圾扣0.5分,骑自行车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扣1分……连续三周得不到50分的,将会被取消值日班长资格。每周一升国旗后公布孩子们的考评分,50分以上者每人将得到一枚笑脸。孩子们哪一个不盼着得到笑脸呢?哪一个孩子不想当大权在握的值日班长呢?孩子们主人翁意识提高了,管理班级能力也提高了,自觉性也提高了,孩子们自然而然养成了良好习惯。 在班级管理中,我还经常开展“我为班级增光彩”,“不批评周”等活动,在班级管理这个大舞台上,学生们通过扮演各种角色,既能严以律己,宽己待人。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丰富了作文素材。我常借机让孩子写写当值日班长的感受,孩子们都感到有话可说,不吐不快,慢慢的,学生的作文恐惧症也被治愈了。 
 三 、发现“闪光点”, 激励学生成长 马卡连柯说过:“教育儿童的最好方法在于鼓励孩子们的好行为”。做为一名班主任,要戴上放大镜,让所有的孩子能把今日的喜悦变成明日的行动。因此,我努力捕捉孩子们的闪光点,激发孩子的上进心。每当孩子有了点滴的进步,我会写上表扬条,让他们带回家,让他们在自己父母面前也光荣一把,每到星期五下午,同学们都眼巴巴地渴望能得到表扬条,拿到表扬条的同学无法抑制自己的激动,他们会大声说:“谢谢老师”我也常被这种情景所感动。 为了得到表扬条,为了让家长高兴,同学们比着学习,比着爱劳动,这验证了一句老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做为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去鼓励,去赞扬。当孩子犯错误时,我们要去包容、引导,也只有这样才能承担起教育的重任。工作中,我从不吝啬手中的笔,我会让每个学生带表扬条回家。哪怕一个小小的进步,一个小小的闪光点,我要让成功的喜悦,进步的美好感受始终陪伴在我心爱学生的身旁。 四、 教育学生学会感恩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中的小太阳,全家人围着转。有人说,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涓涓的流水,永不止息;而儿女对父母的爱,却如朝露,短暂易逝。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知去爱的学生,何谈去爱自己的学校?去爱自己的祖国?孩子们的心灵像一张纯洁无暇的白纸,老师描绘七彩阳光,它就不会有乌云密布。做为班主任,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我在工作中做了这方面的探索,并已经收到良好效果。每年“三八”节、“父亲节”、“母亲节”,我都会通过校信通和班级微信群给每位学生的父母发祝福短信。我还在这天为孩子们布置一份特殊的作业,让学生回家至少为父亲母亲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可以给爸爸妈妈洗洗脚,捶捶背,买束花,制作一张贺卡等,为自己爸爸妈妈祝贺节日。同时我还要求班级里每位学生每天坚持帮父母至少干一分钟的家务,大家不要小看这一分钟的时间很短,但长此以往的坚持下去,会对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大有裨益。 我曾在班会上做过调查,每一个孩子过生日的时候,都得到温柔细腻的母爱和博大宽广的父爱,可很多孩子并不知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生日。询问之后,这些可爱的孩子们突然像犯了大错一样低着头,我趁机给孩子们提出一个建议:为了给父母一份特别的惊喜,你最好用一种不为父母察觉的方式了解他们的生日,而祝贺的方式也是各种各样的,但记住一点,只要你表达了自己的爱,再稚拙的礼物他们也会觉的珍贵无比的。 每次见到家长的时候,那些爸爸妈妈都会说:“我那儿子真懂事了!”“我女儿会祝我生日快乐了!”…….我就不失时机地与家长沟通掌握学生情况,密切家校联系。 
 
 五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大多孩子家庭条件优越。通过平时观察了解,我发现现在小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攀比心理,班里有的孩子比穿着,看谁的衣服是名牌,比学习用品,看谁的学习用品高档;比谁家的房子大等等。做为一名班主任,同时也是一名心理医生,我认真分析孩子们攀比心理形成的原因,然后用讲故事、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孩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学们从《骄傲的孔雀》中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哪些东西才是值得我们去比的。我设计了《我跟同学比什么》、《夸夸爸爸、妈妈》等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认识到互相攀比物质享受、长相外表之类东西的弊端,懂得要互相引导与教育中,努力让学生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一个人真正的价值所在,使学生慢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六、巧用微信群实现家校共育 工作中,微信群通常是家校线上沟通的主渠道,然而班主任老师在面对微信群管理的时候,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微信群中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口舌之争;深夜聊天;每个家长的个性要求等一系列问题,那么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呢?我认为,是建群之初缺少了管理意识,才导致危机四伏。但凡建群,要先立规矩。如:时段要求:为不影响所有家庭休息。21:30——7:30,包括老师在内所有人均不在群里发布信息。方式要求:为了避免信息,造成理解偏差。家长和老师之间,家长和家长之间的对话,要加“@XXX”,以便对话不混淆。内容要求:提倡正能量的契合群内成员的信息发布,欢迎分享阅读到的家庭教育信息,欢迎分享学生在家的良好的表现。涉及传言的信息,不得转发到本群;广告、拉票不得转发到本群;不利于班级团结的话不说;个性化的学生需求或意见建议要私信沟通。作为老师我们更应该做到:如果个别学生有问题可单独与家长沟通,普遍问题可以在班群中与家长交流。在班群中晒照片要注意公平看待每一名学生,多表扬,少批评。试着在每一条通知后加上“不用回复”几个字或类似的话语,可以避免大量不必要信息的骚扰。与家长沟通时要注意说话方式,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做班级群中的引导者,对于一些不适合发在班级群里的内容,要学会婉言提醒。有了这份“班群守则”,我们再也不用担心每天被大量冗余的信息所打扰,再也不用被这样一个小小的班级群所绑架了。 回忆20多年来做班主任工作的点点滴滴,我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我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作为班主任的幸福。我每天都以感恩的心快乐地生活着。是领导的关怀、同志们的帮助、孩子们的真诚塑造了我,我很幸运,很幸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加倍努力,积极投身班级管理工作,争取做得更好。(南阳市方城县第一小学 冯俊璋) 班主任简介 冯俊璋,方城县第一小学教师,中小学一级教师,南阳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南阳市优秀作文辅导教师。 上一篇浅谈古诗词记忆的方法下一篇浅谈小学生诗词诵读的教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