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电子报纸 >>理论实践 >> 浅谈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详细内容

    浅谈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1-07-01     作者:教育文摘周报网【原创】   阅读

    内容提要:为了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得轻松,自由发展,对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提出几点建议:1.激发学习动机;2.优化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3.既重过程,又重结果。总之,学生学会学习,身心健康,个性能得到发展。

    关键词:教学方式方法  学习动机  过程  结果

     传统教学注重卷面成绩,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地存在着,学生习惯于“在别人走过的路上活动”。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下,课业负担越来越重,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因此,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建议:

    一、既重过程又重结果

    不同的学生坐在同一个教室里听同一个老师讲授同样的内容,但学习的效果却千差万别。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学习的认知加工过程不同。有的学生只是模仿老师,“依葫芦画瓢”;有的学生经过深思,从多方面考虑,获得对教学内容的全面感知;有的学生进行批评性思维,寻求知识的多种可能性。在解决新的问题或参加考试时,认知加工过程不同的学生就会显示出明显的差别。如果不考察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过程,只看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很难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的。因此,教师不仅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强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每一个步骤、环节的来龙去脉,还要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能够指出学生解题的错误和巧妙之处,特别是在关键的环节上要提醒学生,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二、既重书本知识结构又重学生认知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是直接影响学习结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的教学比较重视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结构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有意义的学习就是学习者把新知识和原有知识联系起来,将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去。

    因此,教师不仅要把课本上的知识结构讲清楚,而且要把书本上的结构严谨的知识转化成与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相适应的、便于学生接受的储存和知识;同时,还要注意到每个学生头脑中知识结构的不一致,照顾到各个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只有这样,学生在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时才会提取顺利。

    三、激发学习动机

    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它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

    1.提高抱负水平,激发学习动机。抱负水平的高低与学生学习动机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提高学生的抱负水平,使其达到适当的水准,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培养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教师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在教学中善于撩拨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与探求之心,能诱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在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也要让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断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四、优化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中有多种灵活的教学模式。

    1.角色体验式。角色体验模式是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角色,使他们的认知和情感都卷入教学,从而达到陶冶教育情感,开启智慧的一套教学操作方案。

    2.定向探索式。定向探索策略是教师指向小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一整套教学操作方案。

    3.自主学习式。自主学习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自由地选取信息,拓宽视野,培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自身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一套教学操作方案。

    布鲁姆认为,学生成绩的差异主要是课堂实用时间差异造成的。教师的“满堂灌”、“一言堂”确实有助于学生对事实材料的掌握和记忆。但是,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学生的思考是肤浅的,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采用一系列现代教学方式手段,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对学习材料的深入加工,提高对新学知识的解释、推理和运用的能力。继而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等带来积极的影响,为将来能够继续独立地学习奠定基础。(作者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南城镇中心小学 褚 敏)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