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用好地方资源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时间:2021-08-27         习总书记指示:“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发出的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的号召。也为了教育引导学生继承闽东好传统,弘扬闽东之光,争当新时代好少年,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福安师范附小充分挖掘地方的德育资源,立足常态、做好德育工作,为学生打好精神底色,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一、扣好“红色基因扣” 1.用好教材资源,根植红色基因,课程常态落地 宁德市委党史研究室和宁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编辑的《闽东革命小故事》《闽东好人小故事》《闽东名人小故事》,讲述了丰富的本土德育故事,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我们将这三套教材融合于班队课、道法课、思政课、语文课、实践课中,使用于国旗下讲话、德育微型课程、红领巾小讲坛、午间阅读等德育阵地中,应用于“小小朗读者”“英雄中国说”“童心向党讲故事比赛”中,立足课堂却不拘泥于课堂,拓展阅读时空,让课程落地常态化。 2.挖掘地方资源,开展研学活动,传承红色文化 (1)寻找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福安是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在学习《闽东革命小故事》一书中的故事之后,通过“雏鹰假日行”活动,带领学生来到闽东革命纪念馆、闽东苏维埃革命根据地旧址,寻找红色文化,感受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清明”前夕,开展“纪念先辈 缅怀英烈”国旗下讲话,组织学生前往闽东革命烈士陵园祭扫,并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清明祭英烈”主题班会课,讲述革命故事、朗诵红色诗词、演唱革命歌曲,表达对先烈的缅怀之情,立志传承红色基因,长大为国效力。 (2)携手政法机关,学法守法用法 对小学生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通过与相关单位建立共建关系,我们带领学生走进110指挥中心、女子护学岗中队、巡特警反恐大队、禁毒大队参观体验,在学习交通安全知识、反恐防爆知识、禁毒知识、法律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安全法制意识,接受安全法制教育,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利用法律进行自我保护,做一个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小学生。 (3)利用地方资源,创新党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们创新形式,开展了“从小学党史 争做接班人”系列活动。清明前夕,组织党员、团员教师和少先队员代表来到闽东革命烈士陵园,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闽东精神”清明祭英烈、学党史教育活动。在闽东革命英雄纪念碑下,学校党总支书记黄义雄现场上党课《闽东革命史》。4月,开展“红领巾爱学习 党史故事我来讲”活动,鼓励师生关注“全国少工委”“宁德关爱未来”微信公众号,学习党史故事、闽东革命故事,争当红领巾讲解员,积极参与“党史故事我来讲”展示活动。 “五一”期间,开展了“学习党史 致敬劳模”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去红色纪念馆参观体验、寻访“最美劳动者”,参与家务劳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5月初,学校成立“党史宣讲团”,吸收党员、团员、少先队员代表为宣讲团成员,开展党史宣传活动;22日,红领巾宣讲团成员在辅导员带领下来到闽东革命纪念馆,聆听馆长爷爷讲党史故事,明确了红领巾宣讲的意义,坚定了要通过宣讲活动传承红色基因的决心。5月中旬,开展了、“百年礼赞 童心向党”第28节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讲故事比赛,展示少先队员学党史的收获。5月下旬,开展全校性“童心向党 唱支红歌给党听”喜迎建党100周年暨校园艺术节歌咏活动,通过唱红歌表达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扣好“传统文化扣” 1.以传统节日为契机,推门走巷,感受闽东文化 传统节日是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的重要契机,我校结合闽东地域特点,开展了系列学习活动。在畲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组织三年级学生来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聆听畲家银器发展史、品尝畲家乌米饭,欣赏苎布美、传承文化乐;在端午节,组织二年级学生深入官浦小巷,了解油扇的历史、制作、风俗,亲手体验扇面作画;在中秋节,带领学生探访“传统月饼店”,了解制作工艺,品味家乡传统美食,推门走巷,感受学习和传承闽东传统文化。 2.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创机设场,畅享本土文化 福安有丰富的本土特色美食、地方特色企业、生态特色果园,我们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带领学生去参观体验,在穆阳学习线面制作,去坦洋体验工夫茶文化,往廉村学习廉政文化,深入电机电器企业参观,前往生态果园学习养护、采摘,体验劳动艰辛,学会珍惜劳动成果……通过参观、访问、现场动手实践等方式畅享家乡本土文化。 3.聘优秀家长为辅导员,请入校园,浸润传统文化 我校家长来自各行各业,不乏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我校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经常邀请优秀家长或校外辅导员给孩子们上队课,浸润传统文化,播撒育人正能量:幔帐戏入校园,展示戏曲魅力,队员们连连喝彩,“交警爸爸”传授交通安全知识,队员们学得入脑入心;巧手奶奶指导剪纸技艺,队员们学得有模有样;“历史老师”爸爸讲述闽东革命史,队员们听得有滋有味……一节节匠心独运的校外辅导员微队课,使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尽情徜徉。 三、扣好“自能向善扣” 1. 劳动教育 “爱劳动”是社会主义“五爱”公德之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小学生道德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我们将劳动教育目标定位为:自理性劳动、家务性劳动、公益性劳动、生产性劳动、科技性劳动五大类。 (1)自理性劳动——自己做 对低、中、高年级学生提出以“十会”为内容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具体要求。 (2)家务性劳动——帮着做 我们设计“学生劳动素质测评表”,要求每班每学期测评一次,由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内容包含家长评定学生在家参与家务的情况表现。 (3)公益性劳动——参与做 每学期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富有意义的公益劳动,提高学生对劳动的认识。 (4)生产性劳动——学着做 学校在校园一角开辟“红领巾种植园”,根据季节特点,适时组织学生在基地上种菜养花等,开展种植性劳动。通过亲身实践,体会掌握劳动知识技能的重要,体味劳动的乐趣。 (5)科技性劳动——试着做 我们要求老师不断了解当代新的信息和科学技术,积极倡导新技术的应用,在爱劳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意识。同时,学校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学校电脑、科技、航模、小试验、小制作等科技兴趣组以及每年的科技节,鼓励学生试着参与科技性劳动,增强学生劳动观念的价值观,激发为国争光的思想感情。 2.心理健康 学校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生命安全教育,每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周中,开展主题国旗下讲话、主题讲座、主题班队课等教育活动。 学校自2016年6月起,以宁德市级课题《亲子关系与孩子成长的策略研究》为载体,以“福师附小父母学校”为平台,分发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宁德市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专家库成员的作用,为广大家长提供“公益·父母讲坛”,开展了三期“父母学校”授课活动,帮助家长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孩子独立成长。5月22日晚,第三期“父母学校”顺利结业。 5月14日晚,福安师范附小特邀福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衔名师夏丽雪老师给全体家长作《科学育儿,教子有方》的家庭教育讲座。5月17日下午和晚上,组织全校300名学生、100名家长参加了“宁德市防性侵公益巡回讲座”。 立足地方特色,深掘资源,面向未来。自开展“用好地方资源 加强德育常态化”试点工作以来,学校充分发挥以德育人功能、立足地方特色,紧扣“红色基因扣”“传统文化扣”“自能向善扣”,不断挖掘地方德育资源,尝试多样德育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校内校外相联系,开展系列德育活动,致力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面向未来的的新时代好少年。 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陈一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