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电子报纸 >>理论实践 >> “威猛先生”不猛啦
    详细内容

    “威猛先生”不猛啦

    时间:2021-10-21     【原创】   阅读

    摘要:我们常说,教师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而“育人”则是位于第一位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德育。做好了学生的德育工作,教育教学工作也会随之见效,但德育工作是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有爱心,更需要教师的细心和耐心。

    关键词:问题学生 背景分析 心里沟通 健康人格

    案例概述:

    班级里有个个性十足、性格古怪的孩子小刘。学期初分班时,分给哪个班,班主任老师都不要,以前曾教过他的班主任老师一听又分到自己班了,急得眼泪都下来了。最终领导的信任,还是分在了我班。开学第一天,小刘的本性就显露出来了:课堂上揪前面女同学的头发,用脚踢同桌的书包,谁从他旁边经过要是不小心碰到他,就拿起东西打人……,真是花样百出;有一次在课间操排队时老是推前面同学,回到班里我教育他时,他竟然拿起板凳砸向举报同学。因此,同学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威猛先生”。

        背景理解:

    魏书生老师说过:“不管多调皮的学生,他往你跟前一站,当班主任的就得钻到学生心里去,钻到他心灵世界中去,去真正爱他,尊重他,理解他。”人是复杂的,转变人的工作更是复杂的。但我们只要有一个信念: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是可塑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问题诊断与分析:

    为了深入的了解小刘,我多次进行家访,不光走访他家,还到邻居家了解他的家庭情况。经调查,小刘有着十分特殊的身世和复杂的家庭环境。父母离异,他判给了母亲,但母亲经常外出打工;外婆抚养,隔辈人对他是过分的溺爱,没有文化的外婆又经常在孩子面前说些其父亲家庭的坏话,孩子自小便养成了自以为是、我行我素的习惯,无人能管,无人敢管。

    前任班主任评价他:学习成绩极差,思想品德有问题,对所有人都有敌对情绪,与同学相处时经常使用一些污言秽语,欺负同学更是家常便饭,因为他暴躁性格,同学对他是畏而远之。

    畸形的教育,特殊的身世,让才上四年级的他变成了一个人见人烦,人人避而远之的“瘟神。”由此恶性循环,更让其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念头,成天游手好闲,学习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面对家庭、社会及来自学校的种种压力,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与老师、与同学、与外婆无法沟通,关系极为恶劣。老师批评、同学远离、家长忧愁,这一切使他感受不到家庭的温馨和学校生活的乐趣,再加上其封闭的情感,他失去了与人交往的兴趣。

    对策与建议:

    面对这样的学生,我几乎失去了信心,甚至也在怀疑教育不是万能的,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每逢想到他的问题,我的内心便久久不能平静,像打翻了的五味瓶!于是,转化他的行动在无声无息中进行:

    一、家校合作,形成合力。

    家庭对于学生的学习目的的影响有可能超越学校,所以必须重视家庭对学生学习目的的引导。我多次找到小刘外婆、妈妈、爸爸,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希望他们以新的眼光来看待孩子;工作中,每天通过微信或打电话汇报他在学校的进步及思想动向。

    二、同伴相助,友情感化。

    一个班集体中,同学之间的帮助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如果在他们之间建立起信任和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心灵过分脆弱、缺少爱的学生大多有点偏执,脾气或许有点“怪”,我们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们,也不能硬要他们立即把怪脾气改掉。针对班级没有人愿意和他同桌的事,于是我就专门对此问题开了一节主题班会,有几名同学主动提出要和他坐同桌,这时我观察他,他在下面偷偷的笑,于是我给他权利,我说小刘你来选择自己的同桌,结果,他非常高兴的选择了我班的班长,几天下来,两个人相处很融洽,而且他的行为收敛了许多,包括平常一些怪异的行为,班长都帮他慢慢的纠正,他也不那么“威猛”了。

    三、欣赏激励,燃起信心。

    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越,人不激不愤。”行为科学的实验也说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可能发挥到80%-90%,甚至更多。我们教师更应该用一颗平常的心对待一些问题学生。因此,学习上,我耐心地辅导他,热情的鼓励他,关注他的成长与进步;生活中,每天或家访或打电话向家长汇报他在学校的进步;思想上,我和他更是心与心的交流,不知多少次漫步宁静的校园,多少次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谈生活、谈理想、谈烦恼、谈乐趣,灌以正确的人生观,教他学会怎样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做一个真正有用的人。以鼓励的方式,不放过一丁点儿进步:上课表扬,周末奖励,用精神和物质双重收获逐渐找回了他失去的信心和自尊。

    四、活动参与,融入群体。

    在德育主题教育活动中,巧抓机遇,充分利用班会不失时机的加强对小刘的思想教育,在“妇女节”到来之际,我们班开展了“感恩教育”,我要求小刘每天帮外婆至少做一次家务,并拍成照片上传到班里,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的转化为道德行为。在学雷锋活动中他主动承担了班级厕所区域的卫生工作,不怕脏,不怕累;主动捡拾校园垃圾,变废为宝给班级买拖布等清扫工具;在校外,他和同学们一块利用放学时间、节假日深入法院、敬老院、街道清理小广告,以实际行动得到同学们的赞誉,同时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同学们都开玩笑的说:“威猛先生不猛啦!”

    五、动之于情,晓之于理。

    看着日益进步的他,享受着小刘和自己感情的日益加深,我不禁为自己的成功而骄傲、而喜悦。然而,特殊心


    理孩子的进步不会是稳定的。每当他遇到挫折和诱惑就会出现反复。一次,他和同桌的一次小纠纷,引发了他潜伏的劣性。他再次冲动地用凳子砸向了同桌。我非常痛心刚刚取得的成绩付之东流。面对再犯的小刘,怎么办?我强压怒火,把他叫到了教室外边,和他一起回忆了和同学们朝夕相处的一幕幕:是谁为你扫净了呕吐的脏物?又是谁为你的一点点进步投来赞许的目光,露出满意的微笑,报以热烈的掌声?是同桌,是同学啊!接着我又讲了失去伙伴,离开集体的孤单、无助。然后,我告诉他怎样处理人际关系,怎样正确对待同学间的冲突,怎样做到团结同学,做一个合群的孩子。涨红了小脸的他,用心聆听着,写了道歉信,并当众向他的同桌道了歉。小刘的真诚再次赢得了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他被同学们质朴的情谊感染的他激动的红了眼眶。

        老师的关爱,同学们的热情,似乎使这个泯灭的童心苏醒了。适时地,我高兴地祝贺他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并号召同学们给予热情帮助,鼓励他勇敢地走好第二步、第三步……逐渐地,他衣着整齐了,语言文明了,口头语少了,集体观念增强了,与同学关系融洽了,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成绩进步了,数学成绩尤为突出,期末考试成绩由原来的20多分进步到78分。期末时还被评为了班级新时代好少年呢!

    案例总结: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注视着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品德的优劣,而忽略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甚少注意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把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这样做,将使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也培养不出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健康和积极的态度。我们不能不承认孩子是有差异的,而且这种差异在他们入学的第一天就存在。这些差异有的是先天造成的,有的是后天教育不当的结果。而作为老师,我们的责任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由此,就需要我们有细心地发掘学生的特点,再多给一点耐心,再多给一点鼓励,而不是要放弃他。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坦,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让我们用爱心、细心、耐心来照耀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三门峡灵宝市故县镇中心小学  郭苗苗)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