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用耐心浇灌教育之花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自己作为班主任,深感任重道远。 当学生告诉我,陈某又因为一些小事在校园里大喊大叫的时候,我感到有些无力,从一年级到四年级,这个学生不知道多少次因为一些小事重复着大喊大叫这样的坏脾气,而且是不分场合,不分对象。你想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也是极其艰难的一件事,因为不管你如何苦口婆心,该生就是一句话不说,让自己有一种“拳头打在棉花上”的憋屈和无力感,到最后,觉得精疲力尽,然后开始怀疑是不是真的是自己有问题。 这次也毫不例外,当我站在大门口询问他事情经过的时候,他还处于极度的愤怒之中,对我也是不屑一顾,只是向对方发泄着自己的不满,不断的重复着一句脏话,我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向对方了解事情的经过到底如何。六年级的学生告诉我,他在回教室的路上因为人多不小心碰撞了他,而自己由于急于回教室并没有发现,所以也没有立刻道歉,而陈某心生不满,跟着这个六年级的学生骂到了教室门口,两个人争执起来,本来很小的事情结果却让战斗升了级,陈某不敌,他转身回到教室去取放在教室门后的一根包墙角用的软铁皮,要和六年级的学生武斗,被其他的学生拦开,陈某因为没有出了气,所以极度愤怒,要离开学校回家。事情了解清楚后,我先让六年级的学生给陈某道了歉,而陈某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没有软化自己的态度,执意要离开寻找帮手。于是我和家长取得联系,当家长过来之后,陈某面对自己的母亲,也依然是大喊大叫,吼他母亲不管他,吼他母亲不陪他。他的母亲因为是个性格内向并趋于温柔的女性,面对来自于自己最疼爱的孩子的伤害,只能留下不知所措的眼泪。 在整个事情的过程中我发现该生没有敬畏之心,也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只会通过大吼来发泄或不满或愤怒或委屈或痛苦的情绪。撇开孩子不谈,我向她妈妈了解了原因:因为孩子前段时间生病,本来不富裕的家庭更是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所以陈某的父亲外出打工,母亲也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与他沟通,这个学生因为缺乏家人的陪伴,所以就通过喊叫来发泄自己的不满,也是为了引起家长的重视。事情了解到这里后,我也没有急于表态,只是帮着这个学生理清了在这件事情当中自己存在的一些错误,并让他妈妈先回了家。 我决定冷处理一下这件事。 事隔几天后的班会课上,我召开了一次《如何控制自己情绪》的主题班会,首先告诉学生生气对自己的身体伤害有哪些,例如:会伤肝,免疫力低下,脑细胞衰老,心肌缺血等。其次,又给学生讲解了如何控制情绪:比如语言暗示法“不能再继续,不能发脾气……”,离开现场转移注意力,换位思考法等等。班会课过后的几天时间里,我又刻意的挑选该生在场时有针对性地教育其他学生:“这次你没有写完作业,但是你能承认错误并补上作业,老师和同学们依然喜欢你。”“这次你不小心碰撞了别人并能及时道歉,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别人犯错在前,你仍然能够心平气和的告诉对方他错在何处,并且对方道歉后你原谅了他,你做得非常好。”……每当如此,该生都是在旁边装作不在意,其实很认真地倾听,在之后的接触中我发现他真的是有在认真学习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来讲到课文《母亲的呼唤》一课时,我又趁此机会给学生上了一节孝亲课,在课堂上,我举了很多的事例,让学生了解到父母都是在孩子看得见或者看不见的地方爱着他们,父母不仅有工作的艰辛,还有照顾孩子的劳累,让孩子们感受到当父母的不易。之后我又和陈某的母亲取得了联系,我让他的孩子去参观母亲一天的工作,让孩子身临其境的去体会父母的不易。在这段时间,我没有和陈某说任何一句有关上次事情的话。 在一次大扫除中,因为我不小心把胶水滴到了桌上,所以我向班级里的学生询问谁带有卫生纸,在其他学生没有反应过来时,陈某站了起来并小声地说:“老师,我有,我可以帮你。”我很开心地说了声谢谢。第二天我抽时间把陈某叫到了办公室,再次为昨天的事情道谢,并以此为话题,我们谈起了上次的事情。该生告诉我,以前他发脾气是因为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不知道如何处理发生的事情,通过他的观察和学习,想在以后的生活中试着用上自己所学到的,并且从他观看妈妈上班的这个期间,看到了母亲的不易和工作的繁忙,表示要学着去体贴妈妈。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都是经过漫长的培育才能看到盛开的鲜花。这位学生还在不断地学习,改正,进步之中。这件事情对自己何尝不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教学相长”“润物无声”大抵如此吧。(鹤壁市鹤山区鹤山小学 杜贵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