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电子报纸 >>理论实践 >> 农村初中生周末应养成那些良好习惯
    详细内容

    农村初中生周末应养成那些良好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在家庭乃至学校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所储存的资本,且会不断地增值,让孩子一生都在享受着他的利息。良好的习惯,也是一个优秀的父母,给予孩子的最好礼物。

     

    朱仙镇回民中学  朱广海(1)144.png


    作为一个农村的中学生,在周末放假在家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劳动习惯尤为重要。

    一.良好的生活习惯。

    现在农村很多学生的父母都外出务工了,留在家里的学生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居住在亲戚朋友监管。生活是人生的第一课,也是最基本的课程,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它包括饮食、起居、排便、卫生等习惯,做到按时睡眠、起床、安静睡眠并有正确的睡姿,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饭前便后正确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当为孩子立规矩,如:玩具玩完后必须放回原处,逐渐养成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和爱清洁,讲卫生,有条理的好习惯。

    二.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礼貌看起来是种外在行为的表现,实际上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修养,体现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文明举止,见人要热情打招呼,别人问话要先学会倾听,并有礼貌地回答。

    三.良好的道德习惯。

    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幼儿才能和别人友好相处,积极追求美好的事物,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具有高度责任感,将来才能成为社会上成熟可敬的人。它包括各种行为规则,尊敬关爱长辈,不随地大小便、不损坏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财务,遵守交通规则,能换位思考、团结友爱等等。  

    四.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监护人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朋友等也由于他们本身文化水平低,对孩子教育缺乏应有的知识,通常把重点放在“吃饱穿暖、不出安全事故”上,对于孩子的学习通常是不过问,顺其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与孩子的成材直接相关。学习好的孩子学习习惯都比较好,而学习不好的孩子多数并不是因为脑子笨,而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养成阅读的习惯。让孩子经常进行广泛的阅读,读中外名著、寓言童话、散文诗歌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阅读时,摘抄好词、好句、好段,日积月累,反复消化吸收,对以后的写作大有裨益。

    2、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多写感受,切忌平铺直叙,坚持住、写下去,写作水平肯定会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五.良好的劳动习惯:

    重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加大力度引导学生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亲身感受劳动的不易,逐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周末,许多农村学校的学生一回到家里,除了帮家里烧饭、煮菜、扫地、洗衣服、喂猪外,还经常扛着锄头、挑着肥料到田里干活。每年春耕时节,学生更是应充分利用周末时间,在认真复习好功课的基础上,主动跟着家人下地干活,尽己所能地减轻长辈的劳动负担。

    培养孩子爱惜劳动成果,孩子劳动不是为了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而是为了培养初步的劳动习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要求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洗衣服、铺床叠被等,另外帮家长干些家务活,如:帮助摆碗筷、擦桌、扫地、倒垃圾等等。(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回民中学   洪志鹏)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