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电子报纸 >>理论实践 >> 农村初中寄宿生周末养成教育的特点分析
    详细内容

    农村初中寄宿生周末养成教育的特点分析

    农村初中寄宿生周末养成教育有鲜明的特点,只有明确抓住这些特点,才能有针对性的对农村初中寄宿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养成教育。现就农村初中寄宿生周末养成教育特点分析如下:


    朱仙镇回民中学  朱广海 (2)(1)102.png

     

    一.鲜明的农村特点。农村初中生养成教育具有鲜明的农村特色。农业、农村、农民“三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具有朴实无华、勤劳能干的特点。农村孩子长期受农民朴实无华,起早贪黑,不辞辛劳,不知疲倦,不怕苦、不怕累的品德影响,潜移默化,他们利用周末,除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外,美丽的的小院风情,浓郁的乡土气息,走进田野,融入大自然,麦香豆香,鸟语花香,世外桃源的赏心悦目,随家长参加农业劳动,学习劳动技术,锻炼劳动能力,培养劳动品德,置身其中,再苦再累又算什么?所以,农村孩子较城市孩子更强的耐力,更坚的意志,更加诚实守信、朴实无华,他们不太讲究吃穿,热情好客,团结互助,一家有难,全村支援。这就为农村学生养成勤于农事,体谅父母,勤俭节约,刻苦学习的养成教育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农村的广阔土地,为农村初中生周末养成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

    二.突出的寄宿生特点。农村初中寄宿生每周除周末两天,吃住在校,他们从心理上、生理上、生活上,学习上都更具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特点。农村初中寄宿生,每周五天在校生活学习,在学校科学严格的管理下,每天五点起床,五点半到班学习。课余时间铺床叠被,洗衣晒袜,洗脸刷牙,缝缝补补,都需要他们自己去完成,有困难,他们不能依靠父母,或自己想法解决,或求助于老师同学,在同学的互帮互助中不断的学习技能,锻炼意志,养成习惯,培养品德。因此,寄宿生会使学生“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很早学会生活技能,养成良好习惯,更快适应社会生活。这些良好习惯和美好品德,是孩子人生的宝贵财富,也及早的培养了他们独立生存的生存能力和互帮互学,比学赶帮的美好品德。

    三.明确的周末特点。周末养成教育是在学校指导和督促下的家庭教育。因为周末两天学生在家不在学校,学生在家两天往往容易懈怠和放纵,家长又因农事和外出打工,疏于对孩子的监管,甚至还有一些家长根本就不重视,或者根本没有对孩子周末养成教育的概念。因此,学生的周末养成教育。还主要靠学校的倡导和督促,以及环校后的检查与评比,这样,学生周末要完成在校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所以周末养成教育,与其说是家庭教育,不如说是学校养成教育的延伸,只是要求家长协助监督学生周末在家的各项活动。但是,学生周末养成教育的完成,只要还是聚焦学生周末养成教育,它的效果如何,还是学生周末完成情况,通过家长的监督和见证,通过活动照片,微信发给班主任,然后由班主任汇总本班学生活动完成情况发给学校德育处,再由学校对全校个完成情况进行汇总,评比总结,评先评优,奖优罚劣。说到底,周末养成教育还需学生在周末完成。

    四.部分家庭“隔辈亲”的特点。现在农村存在80%的家庭,学生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30%的家庭学生父母双方外出打工,20%的家庭学生父母双方长期在外打工。这20%的家庭就行成了“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状况。这样家庭周末只剩爷爷奶奶,或只有爷爷或奶奶一人,周末孩子回家就靠爷爷或奶奶的监管,有时,老人尚且不能自顾,对“留守”孙辈更是无力监管,而且爷爷奶奶对孙子孙女存在着“隔辈亲”的现象,爷爷奶奶周末对回家的孩子千恩万爱,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吃好穿好,至于学习、劳动、品德等方面儿就不做要求或者不愿或者无力监管,久而久之,孩子就成了家中的“小皇帝”,打不得、骂不得,自私放纵,我行我素,信马溜缰,夜不归宿的现象十分普遍。这样的家庭都会使孩子学习成绩差,小毛病、坏习惯一大堆,甚至部分学生由于长期缺乏父母关爱,形成心理缺失,而这种缺失长期无法弥补,他们就另想办法排解发泄,如外出吃喝,上网交友,打架斗殴,最后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种家庭,学生周末养成教育难度最大,甚至失败。这是农村初中寄宿生周末养生教育应该特别重视和警惕的一面,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密切关注的教育问题。(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回民中学  马会东)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