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电子报纸 >>理论实践 >> 让每一棵小草都会开花——班级管理小故事集锦
    详细内容

    让每一棵小草都会开花——班级管理小故事集锦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每个班级做好了,整个学校的工作就顺畅了。针对每个班级而言,艺术的抓好班级管理,让蓬蒿满地的荒草园变成诗意盎然、鲜花着锦的百草园,就是班级管理的艺术体现。在我们每天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辛苦耕耘中,会有很多花絮会让你会心一笑、会让你回放深思、会让你的思想像百草园里的花草,在清风艳阳下慢慢舒展——

    (一)站在家长的角度,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对于学生,多谈心,多沟通,多协调,培养其向师性。对于家长朋友,我们班级的微信群,只要发布学校工作,家长都能够踊跃支持,源于我平时对每个孩子的关心。家长朋友说我很负责,我说,我校每个老师都是这样的,我做的还不够。在家长面前,你得始终站在家长的角度,换位思考,始终把孩子放到第一位,才能与家长共情。比如,有的孩子很差,不打一顿不能解气,但是,给家长朋友说过后,家长气的要打孩子,这时,你就得极力维护孩子,说,不许打我的学生。我会多些耐心尽力教育孩子,请您多配合。这样做,家长反而会更理解更配合你的工作。

    (二)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我班开展放学不值日活动,就是注意平时的卫生习惯的养成,通过卫生保持达到不值日的效果。班级配备10个垃圾桶,要求每个孩子自觉捡拾垃圾,随手放垃圾桶里。我在班级巡视时,随手捡拾学生身边垃圾,并告诉该学生:弯腰捡起垃圾并放桶里,只需要几秒钟,几秒钟的事情不要用几分钟来完成。捡起的是素养,放下的是不良习惯。几秒钟的好行为多了,会累积堆叠为一生的素养,就会整理生活。对于值日不力的孩子,我们要求家长朋友来配合值日,通过家长的参与,强化孩子的责任意识。有个孩子上课流鼻血了,擦了一地血纸。他还用脚踏一踏。下课了,卫生用具就在附近,他却不知道清理。此前,我已经强调过很多次,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先从自扫门前雪开始。同桌受不了,举报了该同学。为了教育他,我拍了照。然后,先问清了病情,无大碍后,就鼓励引导该同学去拿笤帚除斗清理。孩子上课后,我把图片发给家长朋友,建议孩子在家里多做家务,从日常生活中培养整理生活的习惯。让孩子们从中认识到,积极值日,其实就是为了以后自己独立生活后会整理自己的生活,人生就会更从容。

    (三)紧睁眼,勤动手。记得我在一初中工作时,有个初一的男孩子刚刚入学,由于环境生,内向,怕老师,内急不敢请假屙了一裤子。年轻漂亮的外语老师掩鼻而躲,女班长慌慌张张跑过来汇报情况。我赶紧到教室一看,一地狼籍,该生周围的同学都掩鼻躲开。我走过去说,没有啥。我立刻给家长朋友打电话,让来接孩子回家换衣服,放下电话拿起笤帚清扫纸屑,又用拖把连拖几次,干净了,上课又恢复了正常。家长朋友也来了,接走了孩子。随后,我召开班组干部会议,根据此事强调一点:遇到事情,不要回避,迎上去解决掉,没啥大不了。班主任的教育机智其实就是从课堂突发事件中磨练出来的。

    (四)帮助学困生寻找适合自己的那扇窗口。走进问题学生的家庭,我们焦躁烦恼的情绪就会慢慢被沉淀。有个王同学,上课捣乱,下课乱窜,作业不做,烂事不断,违纪材料积累了一大沓。我利用一个延时服务的时间,带着孩子去家访。来到一个乱糟糟的民房区,6楼。敲了好大一会,母亲才开了门。看到我后,表示歉意,说刚刚搂着小孩子睡着了,没有听到。母亲看到我身后低着头的孩子一闪身进了屋,眼神里有一丝慌乱。屋里家徒四壁,头上一盏很小的电灯发着昏黄模糊的光。从母亲的话中了解到,孩子的父亲独自在外打工,供应母子三人生活;最小的孩子才2岁,母亲无工作,专职照顾两个孩子的生活。我不忍心说出严厉的话来,只好委婉安慰,并现身说法引导教育孩子:你是家中长子,父亲不在家里,你就是家庭的男子汉,要自觉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和义务。现在这个家庭状况,也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后才有能力回报父母。我让他母亲看着他写反思,从学习的意义、方法及在校表现等方便认真反思自己,希望借此能有所改变。这时,婴儿哭闹了,晚饭娘几个还没有吃。我安排好赶紧离开。令人失望的是,孩子第二天返校,只是应付性的写了几句检讨书,并没有实质性改变。考试很多科目仍是个位数。我给孩子的父亲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沟通,父亲终于明白了孩子的问题症结,打算送孩子学习厨师。

    我班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我心里酸酸的,一直在思考:如今,贫寒之家难处贵子,不仅仅是教育资源的占有多少的矛盾,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缺失。穷在思维、穷在懒惰、穷在基础。比如,类似于王同学的家庭无一例外的都不读书,家里藏书很少,一切都依靠学校和老师;家庭配合乏力,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孩子养成了得过且过、颓废浮躁的坏毛病。积弊日深,仅仅依靠老师自身,是真的无力改变。如今的教育进行了“双减”改革,一减不优秀的孩子,二减不重视教育的父母。双减的本质是筛选,上筛选人才为国作贡献,下筛选劳动力为国添砖。最近网上流传一句北京妈妈说的话:说到底,任何一场改革,都要付出小白鼠的代价,时代的洪流,抛弃的从来都是不努力的人。著名诗人臧克家在《三代》一诗里,说出了农民的宿命。我想尽力改变贫寒家庭的孩子,却发现是那样的事与愿违与无力。真的有改变不了的学生,我不得不承认教育的宿命:教育其实就是分层次的。我所做到的,就是竭尽所能推他一把。对此,我想,对为师者而言,当生活关闭了一些孩子靠文化课来打拼前途的道路时,我们可以通过技能培训的引导来给孩子打开一扇谋生的门路。国家现非常重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让那些上不了高中的孩子有个一技之长,就是基于此种考虑。毕竟,每个人都是一块待雕的璞玉,如果能雕琢成不同品质的玉石并安放在恰当的地方,我们眼中的废物,就会变成宝贝。这也是后进生转化的尝试之一。

    (五)诗意的批评。讲一个故事吧:在一次婚宴上,一位中年男士认出了他中学的老师, 于是上前恭敬的说:“老师,您好!您还认得我吗?”老师说对不起,我实在记不起来了。学生说,老师您再想想, 我是当年在课堂上偷同学手表的那个学生。当时您叫全班同学都面向墙壁站着,再用手帕蒙上自己的眼睛,然后您一个个搜查我们的口袋。当您从我口袋里搜出手表时,我想我一定会受到您的严厉的训斥并予以严肃处理,从此以后我在班里是抬不起头来了,这将给我人生留下不可磨灭的耻辱和创伤……但是事情并没有如我想像的那样,您把手表归还给失主后,就叫我们坐回原来的座位上继续上课。一直到我毕业离开学校那一天,偷手表的事从来没有被提起过,老师, 现在您应该记起我了吧?老师微微一笑说道,我怎么会记得你呢?为了同学之间能保持良好关系,为了不影响我对班上同学的印象, 当时我也是蒙上自己眼睛来搜查学生的口袋的。学生听完,眼泪夺框而岀,他紧紧的把老师抱在怀里,一句话也说不岀来,彼此就这样默默拥抱着……给人容身的空间,给人转身的台阶,给人改过的机会,这不仅是老师的善良和智慧,更是一种崇高的慈悲境界和人格魅力。妥善地处理,留有尊严,就是批评的艺术。陈太丘义释梁上君子,陶行知四块糖果的例子就是正面教育的经典。我们面对纯真的孩子,正是思想可塑性最强的年龄,教师的语言冷暖牵动孩子脆弱的心灵,扶正或摧残着孩子的性格成长。我们嘴里有钟南山,有邓稼先,有些话换种说法,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比如,跑课间操,有的学生偷懒耍滑不愿意跑,或者故意掉队,我在跑操结束后,把这些同学集中到一起,说:孩子们,我们的操场绿草如茵,跑道上垂柳依依,怎能缺少了你们奔跑的身影?相信,在清风艳阳下奔跑的你们,将是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孩子们没有了抵触情绪,会心一笑,跑了起来。对于不值日的孩子,我会查明原因,委婉劝戒,说,你帅气阳光,干净利亮,洁净的环境才能配得起你的素养。如是以来,卫生保持了常态化。早读时,声音小,状态欠佳。我拉开窗帘,让大家不急着读,看看外边绿柳朝阳,嗅嗅凛冽清风,说,时光静好,我们不忍辜负。校园需要歌声琴韵,更需要书声琅琅,谁能抓住早晨,谁就能抓住人生。情境教育唤起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早读也起劲了,我在黑板上写下早读优秀的孩子。有的孩子总是跟同桌搞不好关系,请求我给他频繁的换同桌。我给孩子们讲了一则寓言: 一只猫头鹰一直向东方飞去。它飞得很疲乏了,便停在树林里面歇息。一只斑鸠也在那里休息。斑鸠看见猫头鹰气喘吁吁的样子,便问它:“你这么匆匆忙忙地赶路,上哪儿去呀?”猫头鹰说;“我想搬到东方去住。”斑鸠问:“那是为什么?”猫头鹰说;“西边的人都说我的声音难听,都讨厌我。我在那儿住不下去,非搬家不可了!”斑鸠说:“搬家就能解决问题吗?依我看,如果你的声音不改变的话,搬到哪里人们都会讨厌你。同学们,你如果是别人眼中的猫头鹰,出口成脏,挑衅侮辱,别人才会以牙还牙,谈何相互尊重?你随意丢弃垃圾,纸篓满了也熟视无睹,谈何让别人尊重你?你劳动时向后退甚至溜圈;班级每天宣誓做文明中学生,你却不思学习,回家也不做家务,对父母大喊大叫,别人怎能看得起?一个人不要总埋怨别人对你的态度,要想一想自己做的怎么样。学会爱自己,尝试改变自己,别人才会改变对你的态度。

    和风细雨暖阳远比狂风暴雨烈日能让人接受——这就是《伊索寓言》里《北风与太阳》的故事。

    (六)定期让孩子们洗洗澡,照镜子,反躬自省,进行思想整顿。一段时期以来,学生直呼老师名字的,随口辱骂同学的,甚至也有个别学生辱骂老师的。团结奋进的班风变成了上课乱说下课打闹的多了,自觉问问题的少了,让我处理的邪事勤了。由于本学期时间紧,各科老师光顾着赶进度做题讲题呢,却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整顿。我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教育首先是成人,然后才是成才。我拿出两节课,第一节,罗列了各种问题,进行批评引导,第二节,让学生写《我的反思》《我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班主任》。收上来后,我快速浏览,当场点评。绝大多数孩子反思了自己:一段时期以来懒惰颓废,不能这样了;我上课无聊,忍不住打扰其他同学……还谈到需要个幽默风趣、温和理性、有现代教育意识、能跟他们打成一片的老师。个别学生仅仅提出了师生的不足,没有反思自己的问题,怨气十足。我依照问题,对孩子们进行了个性地、有针对性的思想洗礼,从国家发展形势、家庭担当、学校角色等方便积极引导,并让部分学生发言。通过学生的文字及发言检讨,发现了班级深层次矛盾:班干部不能以身作则,随意破坏制度规则,有的竟然还有官老爷思想,劳动时不是身先士卒而是颐指气使;优等生不能起到榜样带头作用,甚至还影响周围学生学习,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丢三落四,总是找不到书本作业资料;颓废浮躁,作业敷衍,满嘴借口;来到就一直发愣,不知道拿书读,必须时刻督促提醒;随意丢弃垃圾,眼中没有活等等。大家由开始的言辞尖锐,到后来的心平气和,再到自责惭愧,学生们慢慢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说,孩子们,生气不如争气,埋怨不如改变,我们尝试改变自己,看看你周围的世界是不是焕然一新了?师者如父母,辱骂老师就是骂父母。老师同学的陪伴时光,长过父母。那个对于你的荣辱进退比你父母更牵肠挂肚劳心费神的人这样陪伴着你,你还辱骂他,猪狗不如,毫无感恩之心。不懂感恩的人是可耻的,可怕的,危险的。当前很多类似的杀害父母老师的极端例子触目惊心,不胜枚举,其中不乏高学历者。孩子们,成人,远比成才更重要。经过正当,班级又慢慢回到团结奋进的良性氛围中来。

    (七)沉淀自己,让心理更强大。沉淀自己,让心理更强大。班主任生涯中,我曾遇到过这样的事情:都打过预备铃了,孙同学还没有来。后来,他慌慌张张地来了,问他为何迟到?他支支吾吾。下课后了解到,原来他去拔别人的气门芯了。很快,学校领导也来了,揭开了一段时间以来师生车子无故漏气现象,让我好好教育这个班级难缠的刺头。我让孩子把家长喊来,便于家校互通。孰料这个熊孩子大叫,老子不上了,就气急败坏的回家了。很快,孩子父亲来到了办公室,这位比儿子的气更大:于老师,我儿子是成分高还是长得丑,你为啥总是跟我儿子过不去?动不动就批评我的孩子,孩子气的不愿意上学了,出了事我跟你没完!一副想跟我拼命的样子,面目因愤怒扭曲而变形,身后的儿子一脸的幸灾乐祸。我平静地说到:感谢您能放下忙碌的生意来到学校沟通孩子的事情,为了孩子,我们的目标是相同的。这样,正好我下一节有课,您先坐下等等,消消气,喝喝茶,下课了我们再慢慢聊好吧。我去上课了。下课后回到办公室,发现家长朋友的气消得差不多了,情绪也稳定了很多。我说,抱歉,久等了。请你我都深呼吸,自我调整。稍后,我说,可以开始谈心了吗?他说可以了。我把班级孩子厚厚的违纪记录、孩子一塌糊涂的成绩都拿出来,特别是这次孩子预备了都不进教室学习,而是去放师生自行车气的事情讲了一遍,他脸红一阵白一阵,越听越气,说,于老师,真抱歉,我不了解情况,这些情况孩子都没有给我说,只说学校总是为难他。他回头问身后的孩子,老师说的属实吗?孩子默默地点点头。这位父亲暴跳起来,要打不争气的儿子,我赶紧拉住了。父亲了解了孩子在校真实情况,表示一定积极配合学校工作。我趁机与他们父子制订了约法三章。渐渐的,孩子有了进步表扬,有了不足耐心引导,家校沟通顺畅了。

    由此看出,问题学生的背后常常有一个不称职的家长,家长宁愿相信孩子的话也不相信老师的话。孩子为了规避惩罚,常常掩盖事实混淆视听。一些糊涂家长偏听偏信,孩子出了问题反而迁怒于老师和其他同学。想起了一则寓言《智子疑邻》,这曾是2003年的高考作文题:“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亲疏远近会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只有客观冷静的分析,才会吹沙见金、真相才会水落石出。人不知而不愠,其实就是老师应有的人格素养。沉淀了自己,才会有效的改变他人。教育,其实就是唤醒和改变。班主任是一种形象,一种修养,一种精神力量。我们所做的,就是努力用精神力量去唤醒改变他人。

    结语:你若花开,蝴蝶自来。每个班级都是一块属于自己的芳草地,我们每天的耕耘,都会让花草更鲜艳茁壮。让我们做一个眼里有鲜花、胸中有情怀、嘴里吐芬芳的班主任,如是,你所经营的那片田,自会蝶舞莺飞、芬芳满园。(河南永城市实验中学  于琦)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