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热点聚焦 >>焦点新闻 >> 烟台市牟平区玉林店镇中心小学实施“分层+”举措 打出“双减”组合拳
    详细内容

    烟台市牟平区玉林店镇中心小学实施“分层+”举措 打出“双减”组合拳

    时间:2021-12-20     【原创】   阅读

    教育文摘周报12月20日山东讯 为了切实落实“双减”政策,聚焦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积极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烟台市牟平区玉林店镇中心小学,结合学校实际,实施“分层+”举措,打出“双减”组合拳。学校将减负增效与优化作业、课后服务、特色课程有机结合,健全学校教育质量服务体系,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效率,减负增质,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1639991324756740.jpg


    一、分层+弹性,优化作业设计

       “减负”与“增效”是互不矛盾的两个课题,减负的实行对课堂增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玉林店镇中心小学从提高课堂效率入手,厚实课堂、优化家庭作业,减负增效。

    一是提高课堂效率,为科学布置作业奠定基础。开学至今,学校以常态教研为突破口,采取“组内研讨—课例展示—专家引领—反思改进—课堂实践”的模式,深入钻研学科课程标准,研读教材,不断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639991410780968.jpg


    二是将作业布置纳入教研组研讨,创新了作业形式,采取“作业超市”的方式,将课堂教学与作业紧密结合,让作业鲜活起来。杜绝“一刀切”、机械性作业,学科作业的布置严格遵循“分层+弹性”的要求,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设计梯度不同的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做到基础类、提高类、拓展类分层设置,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引导学生向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发展。分层后,不同的学生有明确的不同的作业要求,学生在经过努力后,可适当调整分层,做到分层不固定,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同时,也为学生提供进阶机会,让每名同学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作业难度实行分层。课后作业分为A、B、C三个层次,A类作业主要是基础性的,例如练字、计算等。B类作业是稍有一点难度,如日记、应用题等。C类作业是阅读、拓展等。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定为A类。让他们做基础性练习,以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B类、C类学生分别对应相应难度的作业,以提升能力为主。当然,每一名学生的层次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学业情况随时调整,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作业内容弹性选择。针对学生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重视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同一个层次的同学作业设计也可以弹性选择。例如,学习《慈母情深》一课后,老师布置了以下作业:

    (1)仿照课文中母亲工作的场景,写一写母亲做饭的场景。

    (2)回家帮母亲做家务。

    (3)自制卡片,摘抄有关母爱的句子,送给母亲。

    请学生自由选择1-2项完成。

    作业完成时间弹性要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可在完成作业时间上弹性要求,有效保障后进生“吃得了”的问题。要求优等生隔天就得交的作业,其他学生可以宽限1至2天。这样,保证了作业质量,扎实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作业设计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因材施教,分层+弹性作业。充分调动孩子的手、眼、脑,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受,强化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知识不再枯燥、单调。


    1639991454162927.jpg


    二、分层+个性 温暖课后服务

    学校将课后服务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构建之中,以“激发兴趣、发展特长”为目标,在学校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一主多翼”课后服务体系,丰富课后服务。在课后服务内容选择上,根据学生年龄、性格特点及自身特长,提倡学生自主报名参加课后服务社团,采取课后服务社团不固定,定期调转的方式,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社团,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让学生自由灵动成长。

    考虑农村家庭教育的短板问题,我们将“一主”定为作业辅导,由任课教师承担起作业指导、答疑解惑的责任,采用学生自主作业与老师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形式,把控作业总量和时长,提升作业质量。尤其对学困生的指导采用个性化的精准服务,既减轻了家长作业辅导的困难,还实现了学生“零作业回家”,切实达到减负增效。“多翼”则是根据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要求,构建了科技、体育、艺术、劳动实践多翼共展的课后服务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促进自我快乐成长,自信发展。

    精准的个性化辅导,给孩子们学习上的帮助;精彩的社团活动,让孩子们的课后生活更快乐;温暖的爱心陪伴,让孩子们的课后时光如彩虹般绚烂。


    1639991500778901.jpg


    三、分层+特色 丰富劳育课程

    为彰显学校特色,助力学生发展,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地域实际情况,制定劳动清单,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场域,多维度挖掘切合实际、符合学生兴趣点的清单式劳动课程,分层定位评价标准,深入推进劳动教育。  

    一是结合农村特色,制定序列化的劳动教育目标,规划精细的劳动内容,为学生量身打造层次不同的劳动目标,将目标细化为基础性劳动课程、创生性劳动课程、发展性劳动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层次的劳动课程。学校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以活动为主要的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尝试学生的观察学习、信息学习、整合学习等多种活动方式,将学生带出课堂,走进社会,让学生在宽广的学习与发展空间得到锻炼。解决学生劳动零散化、碎片化,劳动内容不成系统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劳动脚手架,让学生的劳动能力螺旋上升。

    二是四方联动,通过教师、学生和家长以及社会工作人员,实施四级联动量规评价,解决农村劳动教育缺少显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的问题,促进农村学校劳动教育扎实推进。

    分层+弹性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促使学科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分层+个性的课后服务,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发展了学生的特长,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让家长感受教育的温度;分层+特色的劳育课程,让学生将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并在过程中锤炼学生的优良品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图/文 吴研霏 张霞)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