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三农”原则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除具有所有中小学班级管理基本原则之外,还具有农村特有的“三农”特点,它是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所面临的三大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农村学生长期生活在农村,他们的家长都是农民,他们的父母都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将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有效整合到班级管理中,形成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三农”原则。现就本人多年管理农村班级的认识,谈以下三点。 
 一、农业原则。农业问题是国家稳定的命脉,常言说:“无农不稳”。国家也出出台了许多辅助农业政策,例如粮补、农补、地补、林补等,但农民依然没有依靠农业致富起来,所以农业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民致富的主要问题。长期以来,农民千方百计想利用农业致富,农民种粮,种经济作物、种菜等,但每种作物由于受国家和市场调节,价格一直很低。如开封地区农民种小麦、玉米等,每斤售价都1元左右,农民除了种子、化肥、农药、灌溉、播种、收获等支出外,所剩无几,若再除掉人工,就没有任何利润,有时还会负收入;种经济作物,如大蒜、花生、红薯、蔬菜等,风调雨顺之年,收入尚可,但这些作物受市场调节影响太大,就像赌博,赌赢了,就能赚一些钱,赌输了,就会赔得血本无归。比如大蒜种植,农民投资每斤需要8毛到1元钱,鲜蒜下来,市场价若能卖到1元以上,每亩产蒜4千斤左右,农民就有利润。若卖到2元甚至3元,那么农民就大赚一笔。但有一年,鲜蒜下来,只卖5毛,农民嫌亏,就放着不买,等放了两三个月,价格越来越低,最后干蒜3毛钱一斤,再放就会发芽,不得不挥泪甩卖,家家赔得精光。这样算下来,农民的农业收入少的可怜,农民想靠农致富几乎是不可能的。 农业问题反映在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上,虽然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学生不需要交书本费、桌凳费、住宿费等,但现在的学校收费还比较多,如“一教一辅”的辅导资料费、寄宿生的餐饮费、其他学习资料费、延时费、学生的日常生活费等,每月需要相当大的开支,一个家庭若有两三个学生,家庭维持就非常吃力。班级管理中学生收费这一块,班主任收取使非常为难,有些家庭确实交不起,学生在中间左右为难,情绪低落,甚至产生自卑辍学念头。教师在受取各项费用时,就要特别关注这一部分学生,观察他们的情绪波动,了解其家庭困难,及时与家长沟通,做好学生的思想关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好在国家有扶贫政策和营养餐补助政策,困难家庭学生每期有1千多元的生活不,为这些学生送来温暖。 二、农村原则。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农村教学资源如此丰富:举凡天地日月,广阔田野,小河流水,飞鸟虫魚,春种秋收,犁镂锄钯,种瓜种豆,淳朴民风,乡风野俗,地方特色以及农村社会万象,都是教育学生的最好教材。课余时间教师带领学生对到田间地头插秧苗、栽白薯、挖野菜、种西瓜、掰玉米、摘毛豆、拔野草、捉蟋蟀,野趣童真,得天独厚。 现在的农村街道整齐干净,有规划有绿植、有路灯,农村也通了水电气,家家有小院,小院规划美观,四季常青,部分家庭盖起了小洋楼,装修考究,在住宿方面大多超过城市家庭。但农村的村庄配套设施跟不上,没有排水系统,旱厕改造屡改不成。 教师要把农村资源有效整合到日常教学教学和班级管理中,让学生走进实践,或带领学生深入田野,或与农村老大爷促膝谈心,或请农民大伯深入课堂生动讲解,让学生亲自动手种麦种蒜,喷药施肥,除草间苗,种树种菜,喂猪养鸡,这些措施,都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阅历和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与农民的情感,既让学生学会了知识,又有培养了学生的求知实践能力,格物致知。有些学校开展周末养成教育,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除了完成学习任务外, 还要周末把全家的床铺及房间彻底整理一次、独立为全家做一次饭,帮父母干一次农活、把平时自己的衣物彻底一次清洗、将自己在校情况详细地向家长汇报交流、为父母捶背或洗脚一次、吃饭时要做到“三让、两端、一收”(让座、让筷、让菜、端饭、端茶、收碗筷)、见到老师家长或认识的人要主动问好,使用礼貌用语。这项活动逐步培养农村中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自理习惯、沟通习惯、敬老习惯、谦让服务习惯、礼貌习惯等良好习惯和热爱学习、讲究卫生、热爱劳动、独立自主、孝敬父母、礼貌谦让等美德, 培养了学生勤劳朴素的情感,体验了农民的勤劳朴实,让学生学会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农民原则。农民祖辈生活在农村,他们有着勤劳、朴实、吃苦耐劳、不嫌脏不怕累优秀品德。他们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讲着有关农业知识方面的课文,他们就是最好的教科书。请农民家长进课堂,他们现身说法,生动形象,课堂热烈活泼,妙趣横生。这对农村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各种美好品德的养成是得天独厚的最好资源。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 现在的农民一年四季不闲,农忙时耕田种地,农闲时外出打工。还有些家长常年大部分时间打工在外,家里留下老人和孩子无人照管, 这就形成形成“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现象,这样的家庭就存在“隔辈亲”,爷爷奶奶大多上了年纪,有些勉强自理,有些不能自理,但他们对孙子孙女格外亲,视孙子孙女为心肝子、肺叶子、眼珠子,百般呵护,孩子犯了错误也认为无足轻重,舍不得管教,更多爷爷奶奶自顾不暇,更无力管教孩子,致使留守儿童生活没有人关心,学习上没有人没有人督促,习惯上没有人培养,情感上没有人安抚。年迈的爷爷奶奶没有文化,普遍不能给孩子们正确引导,对孩子的期望很大,但对他们却溺爱有加,久而久之,孩子就唯我独尊,放任自流。周末成天不在家,或整天上网,外出闲逛,甚至打架斗殴,夜不归宿,极个别孩子还走上犯罪道路,令人痛心。导致农村孩子许多不文明行为的产生,增加班级管理的难度。这就要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多一份细心与关爱。不仅要多了解学生的学习,还要多了解学生学生家庭等外界环境。班主任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全面了解学生在家的动态,使家校结合,共同关注农村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作为农村中小学教师,一定要了解“三农”特点,在班级管理中把握好“三农”原则,以期使我们的班级管理取得更好效果。(开封市金明中学 肖俊芳) | 
 
                    
                 
                    
                

 
                        